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09 17: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方式一】
在经典科幻电影《地球停转之日》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巨大的金属巨人分裂成无数的纳米金属虫,瞬间将一辆行驶的卡车吞噬,同时,这些纳米金属虫还可以不断的分裂下去,永无止尽,我们生活中的物体也是如此吗?(视频见PPT课件)
【方式二】
教师活动打开一瓶无色液体(酒精),问:同学们可以猜这是什么液体吗?
学生:酒精
教师:为什么可以猜到这是酒精?
学生:闻到了酒精的味道.
教师:为什么可以闻到酒精的味道?
学生:……
教师:为什么可以闻到酒精的味道?可能通过以前的知识我们无法很好地进行解释,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许可以为大家解决这个疑惑.
活动注意事项:酒精瓶盖不要提前打开.
【方式三】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竟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详见本节电子资源包
1.如果做课本上涉及的几组实验,分别提前两天、提前四天、提前六天在量筒中装入一半清水,水下注入硫酸铜溶液静放;一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一个空集气瓶、两块圆柱体铅块、用弹簧连接的两个小球.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课题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动理论.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在经典科幻电影《地球停转之日》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巨大的金属巨人分裂成无数的纳米金属虫,瞬间将一辆行驶的卡车吞噬,同时,这些纳米金属虫还可以不断的分裂下去,永无止尽,我们生活中的物体也是如此吗?(视频见PPT课件)
新课教学 教师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 一、物质的构成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如何了解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教师: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分割物质实验,进行探究. 活动一 小组1:撕纸,看哪一组撕得最碎. 小组2:打碎冰糖,每打碎一次拿出来看看,探究打得更碎时,冰糖味道有何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无论纸撕得多么细小,纸还是纸; 2.冰糖无论研磨得多么细小还是冰糖,分割后仍然具有甜味. 【让学生思考】将碎纸片、玻璃、冰糖多次分割后,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教师PPT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易拉罐表面和金分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 m,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PPT展示小结(板书)】 一、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二、分子热运动 【观看视频】“用花香吸引蜜蜂”视频中的蜜蜂为什么会被花香吸引呢?(视频见PPT课件) 活动一 【过渡语】前面我们知道了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刚刚的视频中蜜蜂会被花香吸引,说明有香味分子进入了蜜蜂的“鼻子”. 【提出问题】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教师PPT展示】(教师做实验或观看PPT视频)二氧化氮和空气混合的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像这种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 活动二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举例: (1)医院里的药水味. (2)墙内开花墙外香. (3)吸“二手烟”等. 【教师PPT展示】液体扩散实验视频 拓宽延伸:结合演示实验,阐述出课本P3的图13.1 3说明的问题.实验中如果将水注入到硫酸铜溶液的下面,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 活动三 提出问题:固体分子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举例. 【教师PPT展示】固体扩散实验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活动四 【教师PPT展示】水和酒精混合视频 提出问题: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如何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扩散现象还可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活动五 提出问题: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说明扩散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 【教师PPT展示】向冷、热水里滴红墨水实验 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PPT展示小结(板书)】 二、分子热运动 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隙.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例题】 “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 μm±0.020 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中间过滤层能够过滤掉非油性颗粒,是因为颗粒分子间存在斥力 D.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活动一 提出问题: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同时压缩它们又很难呢? 【教师PPT展示】表面光滑、干净的铅块压在一起,下挂钩码也不能把他们拉开,是什么力使两个铅块紧贴在一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亲身体验]:①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水;②用橡皮帽将注射器孔堵住;③用力向下压活塞;④发现很难将活塞压下. [引导]: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怎样的作用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活动二 提出问题: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如拉伸)或距离减小时(如压缩),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还是斥力呢? 【教师PPT展示】: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我们现在模拟体会一下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时作用力的变化. [亲身体验]:把弹簧的两端系上橡胶球,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①自然放置.②用力压缩.③用力拉伸较短距离.④使一根弹簧拉伸长距离直到不能缩回.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①一般情况下,分子间距离为平衡距离,约为10-10 m,此时引力等于斥力;②分子间距离变大,表现为引力;③分子间距离变小,表现为斥力;④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例题】 如图所示,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上述实验说明(B)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活动三 提出问题: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距离一样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前三自然段,并结合图片,完成PPT表格. 【PPT展示小结(板书)】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实验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跟距离有关. 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课堂小结 见PPT课件
课堂检测 见PPT课件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