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和眼睛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 B. 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
C. 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 D. 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
2. 家里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明同学逐渐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明距离镜子时,他的像距离镜子 B. 小明向镜子靠近时,他的像远离镜子
C. 小明向镜子靠近时,他的像大小不变 D. 小明向镜子靠近时,他的像变大了
3.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钢笔错位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林间光束
4. 小红站在平面镜前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她向平面镜靠近后,则小红在平面镜中的像( )
A. 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 B. 离镜面,像变大
C. 离镜面,像的大小不变 D. 离镜面,像变大
5. 如图所示的是一些成语中有关光现象的景象,其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坐井观天
C. 凿壁偷光 D. 杯弓蛇影
6.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烛焰通过小孔形成“倒像”
B. 故宫角楼在水中形成“倒像”
C. 景物通过水晶球形成“倒像”
D. 字母通过晶状体形成“倒像”
7. 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 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 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8. 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描述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9. 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图甲,在图乙所示的光路图中,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A. B. C. D.
10. 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 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 阳光明媚的夏天,在茂密的树下常常看到一个个小亮斑,这些小亮斑其实是太阳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因为光在空气中沿______传播。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可以看到______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12. 通过专业检测,发现某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小于。那么他的眼睛对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情况可用图中的 表示,配戴 制作的眼镜可以得到矫正。
13. 电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较粗糙,这是为了使放映机发出的光在幕布上发生______反射,该反射的每一条光线在反射时都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 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玻璃距离不同的、两点,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 是否有关。
15. 如图所示,一支固定的激光笔向空水池底打出一束激光,光点正好落在池底点。现向水池中不断加水,水位慢慢上升,此时池底的光点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现象。
16.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是______度,界面的______侧是玻璃.
17. 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
18. 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射向凸透镜与,情况如图甲所示,则与中对光的会聚作用较强的是______。如图乙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凸透镜,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该向______移动光屏。
三、作图题
19. 小红在做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实验时把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
在图中画出蜡烛通过薄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小红在点看到时,从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薄玻璃板反射后刚好经过点,画出这条入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
20. 如图所示,在清水池底水平放置一平面镜,一束光射向水面的点,经水折射和平面镜一次反射后射向水面的点,请作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21. 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
与物比较,物体经凸透镜成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___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
22. 小红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利用组成发光体替代蜡烛进行实验。
实验前小红将光具座放到水平桌面上,凸透镜竖直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发光体的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三者在______。
小红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线处,将发光体移动到光具座上刻线处。当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发光体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接下来小红保持图中发光体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改变透镜位置,透镜在______选填“”“”或“”刻线处时,她在光屏上能再一次观察到发光体清晰的像。
23. 水平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用支架固定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三只粗细相同的蜡烛,其中、长度相同,较短。小文想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文在实验中将蜡烛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将蜡烛竖直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的位置,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时,都不能使蜡烛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
B.透明玻璃板太薄
C.人不应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
小文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再次将蜡烛竖直置于玻璃板后方,调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将蜡烛从上述调整好的位置移开,将一光屏放在刚才蜡烛调整好的位置,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的像,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小文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 。
五、简答题
24. 如图所示,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的底部开一个小孔。再用报纸卷一个遮光纸筒图中未画出,通过纸筒来观察半透明纸上所成的像。你会看到什么?你能试着解释这个现象吗?
25. 将一枚硬币放在烧杯底部,向后退一点,使硬币恰好被烧杯边缘遮住而看不见图。请另外一名同学把水缓慢加入烧杯中不要使硬币改变位置。虽然眼睛的位置、烧杯和烧杯中硬币的位置都没有改变,但硬币又可以重新映入眼帘。试试看,并画出光路图解释其原因。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11.【答案】倒立 实 直线 圆形
12.【答案】乙; 凹透镜
13.【答案】漫 遵循
14.【答案】物体到平面镜距离
15.【答案】左 折射
16.【答案】 左
17.【答案】凸 凹 先变细再变粗
18.【答案】 左
19.【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连接与镜面交于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就得到入射光线,连接即为反射光线,如图:
故答案为:如上图所示。
20.【答案】
21.【答案】;
缩小;倒立
22.【答案】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
23.【答案】;相等;虚;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
24.【答案】通过纸筒来观察半透明纸上所成的像是蜡烛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上方的光线经小孔射向下方,下方的光线经小孔射向上方,所以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5.【答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硬币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凭光沿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处的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的处,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