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教案
主备人:_____ 校对人:_______总第 2 课时
课题 第11章 第2节 滑轮 课型 新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识别定滑轮、动滑轮; 2.通过实验探究会归纳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3.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知识,作图分析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
重点难点 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仪器 定滑轮、动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 总结 讨论 归纳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每周升国旗时,旗手将红旗升到旗杆的顶部,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用到了什么机械? 你知道他具有什么特点吗?
设计任务 自主探索 协作学习 【师】 提出任务 情景一: 每周一我们都要升国旗,你知道升国旗时是靠什么机械完成的? 情景二: 如何利用滑轮把较长的木料搬上四楼? 能否借助旗杆上的装置?有几种方法? 【生】 (1) ....... 【自主探索】 任务一:认识滑轮 【师】 观察滑轮,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 定滑轮:轴的位置_____________的滑轮 动滑轮:轴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 任务二:合作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师】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匀速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同时测出钩码和绳子移动的距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钩码上升的距离h/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m123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5.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 (填变化或者不变)。 任务三:合作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师】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匀速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同时测出钩码和绳子移动的距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钩码上升的距离h/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m123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5.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 (填变化或者不变)。 任务解决:滑轮的实质 【师】 定滑轮与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当作的杠杆。 请把杠杆和滑轮进行对比,画出滑轮和杠杆的五要素。 【生】 小结: (1)由图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 。 (2)由图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杠杆,因此拉力和重力的关系是: ,但是不可以改变 。 思考:使用定滑轮一定不省力、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有什么条件?
效果评价 1.如右图物体重10N,且处于静止状态。该滑轮是 滑轮,手拉弹簧测力计在1位置时的示数为 N。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1、2、3三个不同位置时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1 F2 F3。这证明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 ,只能改变力的 。 2.如图动滑轮下面挂一个20kg的物体,挂物体的钩子B承受 牛的力,绳端的拉力是 牛(动滑轮重不计).
作业设计 A层次 1.如图所示的滑轮是______滑轮,使用它的好处是 。若利用此滑轮匀速提起重为50的物体A(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牛。 2.如图(a)、(b)所示,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升重为10牛的物体,图______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省力杠杆;图(a)中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1的大小为______牛。
B层次 1.如图所示,小森用同样的力把A、B两物体匀速提升,如不计摩檫和滑轮重,则重力GA GB(“<”、“=”、“>”=)。 2.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用力最大的是(均不计摩擦) ( )
板书设计 11.2滑轮(一) 滑轮:能绕轴转动的轮 滑轮分类:定滑轮 动滑轮 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特点:省力费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