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科教案
主备人:_____ 校对人:_____总第 2 课时
课题 第11章 第2节 滑轮 课型 新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2.通过探究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能根据需要组装和使用滑轮组。
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仪器 滑轮组、弹簧测力计、钩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探究归纳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没有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就没有高楼大厦,建筑工地上是如何将材料送到高处的?
设计任务 自主探索 协作学习 【师】 建筑工地上是如何将材料送到高处的? 【生】 (1) ....... 【师】 【自主探索】 任务一: 【师】 怎样才能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呢? 合作探究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的组合特点 【生】 1.试在甲、乙两图中画一画绳子的绕法有几种? 方法一: 方法二 【师】 2.测一测两种不同情况的绕线,拉力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如何?钩码上升的距离与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有如何?在旁边的方框里写下你得到的结果。 【生】 F=_____G=______,S=_____h=______ F=_____G=______,S=_____h=______ 3.通过分析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任务二:有没有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其他方法? 合作探究多个定滑轮、动滑轮的组合会有怎样的特点: 学会分析滑轮的受力情况: 滑轮属杠杆类型的简单机械,不但可以用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作用,也可以用平衡力来进行分析. 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动滑轮上每股绳子承受的力是相等的,先弄清哪个是动滑轮,再画出动滑轮受力的示意图(若滑轮组中有几个动滑轮,可把几个动滑轮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用平衡力的知识得出结论. 右图中,F = 结论: 若滑轮组拉动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为n, F= G(不计绳重、摩擦、滑轮重) (2)S= h; (3) V绳= V物。 任务解决:知识归纳 分类图示实质F1、F2的关系(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动力、阻力移动的距离s1、s2的关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任务三:轮轴 【师】 阅读书本P12生活 物理 社会,回答有关问题: 1、轮轴等同于什么杠杆?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轮轴”
效果评价 1.如图,用如图四种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G=300N的重物时,物体匀速上升距离h=0.6m。若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完成下列各空所用拉力F和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 F1= N;s1=_______m F2= N;s2=_______m F3= N;s3=_______m F4= N。s4=_______m 2.用铅笔画线,根据要求将图中的滑轮组连好(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 3.如图所示,滑轮A是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整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若G=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N时可使重物G匀速上升。
作业设计 A层次 1.如图所示,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F丙=50 N。则: 不计动滑轮重和绳与滑轮 之间摩擦时,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________N,G乙=________N, G丙=________N。 (2)动滑轮重3 N,不计绳与滑轮之间摩擦,提升的物重分别是G甲=________N,G乙=________N,G丙=________N。 (3)当物体被提升2 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是s甲=_______m,s乙=_______m,s丙=________m。 (4)如果物体被提升的速度都是0.2 m/s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是:v甲=________m/s,v乙=________m/s,v丙=________m/s。
B层次 2、小明和小杰握住两根较光滑的木棍,小华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如图所示依次将绳子绕过两根木棍,小明和小杰相距一定的距离握紧木棍站稳后,小华在图A处拉绳子的另一端,用很小的力便能拉动他们.
(1)两根木棍和绳子组成的机械相当于______.
(2)若小华所用的拉力为20N,则小明和小杰受到的拉力分别为______N、______N(摩擦忽略不计). 2.如图所示, 工人师傅用一个滑轮组在40s内将重400N的木箱从地面匀速吊上4m高的阳台,所用的拉力为220N,不计绳重和摩。求: (1)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2)绳自由端上升的速度; (3)动滑轮的重力。
板书设计 11.2滑轮(二) 1、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的组合特点 2、多个定滑轮、动滑轮的组合特点 3、轮轴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