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统编版语文同步学案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统编版语文同步学案 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8 20: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第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1.掌握“篝火、宿营”等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歌的内涵及其人物的奉献精神。2.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巧妙的构思,体会呼告、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激发爱国激情和时代责任感。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诵读能力、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1.【作者简介】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女,满族,出生于河南郑州,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主要作品有《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周总理,你在哪里?》影响广泛。
2.背景资料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十里长街送总理——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3.知识链接——周总理一生的四个关键词:
(1)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时代的周恩来,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十二三岁时即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他不仅学习好,还处处与人为善,温和诚实,从不骄傲自大,从不盛气凌人。对待同学和友人,总是肝胆相照,真诚相待。南开校长张伯苓称赞他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
(2)革命:美满的现实需要 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1919年3月,21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即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
(3)公仆: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公而无私,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
(4)外交: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结交了无数“畏友”“诤友”,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中的一员。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谷穗(suì) 宿营(sù) 篝火(ɡōu) 海防(fánɡ) 沉甸甸(diàn)
宿营(cù) 心脏(zàng)
一宿(xiǔ) 肮脏(zāng)
星宿(xiù)
2.认准字形
谷穗 篝火 辽阔
3.词语释义
征途:远行的路途;行程。
轰鸣:发出轰轰隆隆的巨大声音。
沉甸甸:状态词,形容沉重。
【重点01】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注意阅读本诗需要遵循要求。
明确:本诗感情要读出深情、悲痛、崇敬、怀念,所以语调要低沉、缓慢,读出哀思。第2—5节感情、结构和语言基本相似,朗读技巧也基本相同,以下面示例为例,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朗读节奏,确定重音。(文中标记)
示例: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第8诗节中五个“在这里”前两个“在这里”表现出人民找到周总理的惊喜、激动的心情,要读出惊喜、激动的语气,后三个“在这里”要读得轻一些读出放心、怀念的感情。
最后小节:①本节重读“永远”“太阳升起”“人民心里”“想念”。②四个“想念你”要读得深沉,表达对总理无限爱戴、强烈思念、永远怀念的感情。最后一个“——想——念——你……”要读得沉重、缓慢,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声音传得很远,读的时候语气舒缓。
【重点02】把握诗歌中的自然景象作用,感受其表达的意义
1.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
明确: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2.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简析四种形象的具体内涵。
明确:为展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
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
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
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这首发表于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优秀抒情诗,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由衷热爱和无限缅怀的革命深情。
【重点03】感悟诗歌写法,体会词语情感。
1.查找出诗歌中的几处细节描写。
明确:(1)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2)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3)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2.思考第六小节同前(2——5)之间的关系。
明确:A、是前四个小节的总结。
B、这一小节有三个词同第一小节一个词相照应,请找出来。
“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到处”“不停息”相照应。
3.体会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A.足迹:既指周总理的行踪,又指周总理的功业。
B.深深:既指周总理功业巨大,又指周总理的光辉业绩永世长存,不可磨灭。
C.深情:悲痛、敬仰、怀念。
D.中南海、政治局:突出了周总理既是人民中的一员,又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袖。
E.在一起:反复四次,强调周总理与人民血肉相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F.永远居住: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
G.太阳升起的地方: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4.诗歌的线索:作者抓住了“寻找”这条线索进行艺术构思,把到高山找、到大地找、到森林找、到大海找、到整个世界找、到天安门前找等丰富的材料有机地连缀起来,形成浑然一体的诗歌。
5.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明确: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重点04】把握诗歌艺术特征
1.呼告、反复辞法的反复运用:诗歌用呼告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比强烈的思念之情。行文反复呼告、咏叹,“周总理——”“我们对着……喊”,渲染了一种极度思念、悲苦无助的氛围。
2.构思巧妙,画面展示人物品质:全诗以六幅画面表现诗歌主题,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构思精巧。
(1)周总理在革命征途上跋涉不止;(2)周总理劳动的画面;(3)周总理和伐木工人在一起;(4)周总理和边防战士在一起;(5)人民遍寻周总理;(6)周总理日理万机。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邓颖超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已亥杂诗》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
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我写的这一篇,既不是诗,又不是散文,就作为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节选)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谷穗 宿营地 革命征途 B.伐木 篝火红 松涛阵阵
C.外宾 沉甸甸 辽阔大地 D.心赃 不停息 大地轰鸣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B.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C.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D.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3.下列与例句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B.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C.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D.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______________?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3)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5.根据提示填空。
(1)《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 诗,作者 ,当代著名女作家。这首诗是为了___________而创作的。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歌颂了周总理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亿万人民__________之情。
6.学校准备举行“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适合主题的两句是( )(只填序号)
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7.诗人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用是( )
A.表现周总理生前没有一刻停息。
B.表明周总理生前常抽空视察祖国的山山水水。
C.加强语气,反映人民想念总理太切,四处寻找总理的足迹。
D.加强了语气的亲切感,巧妙暗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8.诗人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是为了( )
A.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都具有人的情感。
B.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当人民寻找总理的见证人。
C.表明人民在这些地方正望着总理远去的背影伫立长想。
D.展现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造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
9.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诗歌内容,用诗中的一句话概括周总理到底在哪里。
(2)诗人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中的“深情”联系上文寻找的内容可知这“深情”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感。
(4)本文首尾两节通过相互呼应的“问”与“答”的方式,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献给周总理的花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②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地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情深,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1)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先描写后抒情,结合具体句子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11.某校七年级举行了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少贤人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敢于挺身而出,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祖国建设蓬勃发展之际,他们可以义无反顾,甘愿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因此,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请你举一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的爱国表现。
参考答案:
1.D 【解析】心赃—心脏。
2.B 【解析】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辨析能力。A项与例句中的破折号都表示声音的延长。B项表意思的递进;C、D表强调重点。
4.(1)你在哪里呵 你的人民想念你(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3)他亲手给披的大衣(4)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5.(1)抒情 柯岩 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2)拟人 反复 鞠躬尽瘁为人民 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思念
6.③④ 【解析】答题时要仔细把握题干对“选项”内容的要求,一定切合题意才行。本题较为简单,以“爱国”为主题,可选③④两句。
7.D 【解析】这里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8.D 【解析】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9.(1)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全诗可知,本诗以“你在哪里”的问题开头,并在结尾做出了回答,即“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2)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3)悲痛 敬仰 怀念
(4)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开头问周总理在哪里,“你的人民想念你”;结尾回答“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由此可见,本诗抒发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怀念之情。
10.(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写自己见过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2)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无限眷念之情,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极度悲痛之情;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之情。
(3)全国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是用纸做的,是没有生命迹象的,但是这些花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 个人,因此“最富有生命”活力。
11.示例:钱学森,当时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还处在贫困、落后之中,国家的建设需要更多的有用人才。他作为一名科学家,明白自己祖国的强大高于一切,于是他毅然放弃在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祖国的建设之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和报国之情。(所说人物与事例符合要求即可)
目标导航
知识精讲
重点梳理
能力拓展
分层提分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