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人教版9年物理全册同步学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第十三章 内能 专题13.2 内能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阅读本节课教材,参考教材完成教师给出的知识点问题的填空:
知识点1.物体的内能
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 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的总和成为物体的内能。
2.影响内能的因素:
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即内能与温度有关;内能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 种类 、 结构、状态 等因素有关。 温度是内能改变的标志。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大。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 ,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 。
知识点2.改变内能的方式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1.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①热传递的定义: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着 。
③内能传递的方向:从 温传向 温。
④热传递的实质: 的转移.
⑤物理上用 描述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那一部分内能的多少。所以,不能 说“物体热量多(或少)”或“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①对物体做功,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物体内能 。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 的转化。
③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改变。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因此,功、热量和内能有相同的单位,都是焦 。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的 。
考点1.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例题1】(2023黑龙江龙东)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考点2.做功改变内能
【例题2】(2023甘肃金昌)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在下压活塞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B. 筒内气体温度降低
C. 筒内气体的内能不变 D. 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考点3.热传递改变内能
【例题3】(2023广东省广州市)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合金在此过程( )
A. 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 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
C. 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 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
【演练1】(2022苏州)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
A. 分子动能减小 B. 密度不变 C. 分子数增加 D. 内能增大
【演练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0℃的冰块内能为0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 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 D. 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
【演练3】(2022吉林省)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搓手取暖 B. 用冷水冷却热鸡蛋
C. 钻木取火 D. 磨刀时刀的温度会升高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1. 热量是过程量;温度、内能是状态量。
2.单位区别:热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温度单位摄氏度(℃)。
3.表述区别:温度只能说“是、降低、升高”;
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含有,它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
内能只能说“有、具有、含有、改变了、传递了”。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45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
B. 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的冰没有热量
C. 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2. 根据下列图片以及文字描述,错误的是( )
A. 钻木取火靠热传递产生内能
B. 烧水时,壶嘴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C.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 轱辘提水不可以省功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 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4.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5.如图所示的装置展示的实验情景中,通过发生的现象,能说明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在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B.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机械能转化为软木塞的内能
C.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乙醚内能增加了
6. (2022广西北部湾)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关于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的燃料热值较小
B. 大量“白气”涌向四周是扩散现象
C. 燃料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空4分,共40分)
1.(2023广西) 我们在端午节有包粽子的习俗,煮粽子是利用______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能: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______。
2. (2022黑龙江龙东)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一杯冲好的茶水香气四溢,这属于 _现象;拿茶杯的手感觉很热,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3. 在商场中,推动货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该过程中,货物受到的地面支撑力与货物受到的重力是一对_____力;推动货物的过程中会有摩擦生热,是通过_____(热传递/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4.坐进新汽车里,我们常常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于各种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这种现象说明车内有害物质的分子处于 运动之中。汽车在烈日的暴晒下,这种运动会 (选填“加剧”或“减缓”),在太阳暴晒过程中,车内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5. 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做演示实验,展示的物理情景能够反映出一些物理知识。其中能够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图;能够说明扩散现象的是 图。
三、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24分)
1. (12分)小明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显示桌面上A、B、C位置的温度如图1所示,接着他用手快速摩擦其中一个位置,在另一个位置喷上温度为25.5℃的酒精,再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如图2所示。
(1)小明在A、B、C哪个位置用手快速摩擦桌面?
(2)喷在桌面上的酒精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该物态变化过程要吸热还是放热?
(3)图2中A、B位置发出的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否相等?
2.(12分)将一个烧瓶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过程中是用什么方法改变了物体内能?
(2)请从物态变化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太阳通过热辐射把能量输送到地面,温暖了地球,养育了万物。 地表受热后,也会产生热辐射,向外传递热量。由于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减弱这种向外的热辐射,因此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适度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环境的必要保证。
大气层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是自然产生的,然而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削弱了植物因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这些都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这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学习目标
自学知识点梳理
考点例题精讲
对点演练
解题方法归纳
课时减负课外小验
科学精神与担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人教版9年物理全册同步学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第十三章 内能 专题13.2 内能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阅读本节课教材,参考教材完成教师给出的知识点问题的填空:
知识点1.物体的内能
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成为物体的内能。
2.影响内能的因素:
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 。即内能与温度有关;内能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 种类 、 结构、状态 等因素有关。 温度是内能改变的标志。
(1)内能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大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大。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大 ,物体内能也就越 大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改变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
知识点2.改变内能的方式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1.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①热传递的定义: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热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间存在着温度差。
③内能传递的方向:从高温传向低温。
④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⑤物理上用热量描述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那一部分内能的多少。所以,不能 说“物体热量多(或少)”或“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①对物体做功,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 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物体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③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改变。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因此,功、热量和内能有相同的单位,都是焦 。但它们的本质不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
考点1.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例题1】(2023黑龙江龙东)以下关于同一物体的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答案】C
【解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A错误;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B错误;
C.同一物体,质量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C正确;
D.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外界物体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故选C。
考点2.做功改变内能
【例题2】(2023甘肃金昌)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在下压活塞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B. 筒内气体温度降低
C. 筒内气体的内能不变 D. 活塞对筒内气体做了功
【答案】D
【解析】下压活塞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时,筒内棉花燃烧起来,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考点3.热传递改变内能
【例题3】(2023广东省广州市)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合金在此过程( )
A. 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 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
C. 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 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
【答案】A
【解析】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合金从70℃降至47℃的过程是放热的降温过程,处于液态;保持47℃这段时间是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合金处于固液共存态;从47℃降至35℃的过程是放热过程,合金处于固态。故该合金一直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小。故A正确,符合题意,BC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演练1】(2022苏州)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
A. 分子动能减小 B. 密度不变 C. 分子数增加 D. 内能增大
【答案】D
【解析】ACD.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故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B.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空气体积减小,质量不变,由可知,空气密度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演练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0℃的冰块内能为0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 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 D. 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
【答案】D
【解析】A.一切的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不为0,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故C错误;
D.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故D正确。故选D。
【演练3】(2022吉林省)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搓手取暖 B. 用冷水冷却热鸡蛋
C. 钻木取火 D. 磨刀时刀的温度会升高
【答案】B
【解析】A.搓手取暖,是两手彼此摩擦,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冷水和热鸡蛋之间有温度差,用冷水接触热鸡蛋后通过热传递使鸡蛋冷却,故B正确,B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通过做功的方式即机械能转化内能,故C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磨刀时,通过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刀的温度会升高,故D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1. 热量是过程量;温度、内能是状态量。
2.单位区别:热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温度单位摄氏度(℃)。
3.表述区别:温度只能说“是、降低、升高”;
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含有,它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
内能只能说“有、具有、含有、改变了、传递了”。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45分钟,根据下面给出的试题答案与解析自测自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下列关于内能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0℃的冰没有内能
B. 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所以0℃的冰没有热量
C. 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0℃的冰有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B错误;
C.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
2. 根据下列图片以及文字描述,错误的是( )
A. 钻木取火靠热传递产生内能
B. 烧水时,壶嘴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C.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 轱辘提水不可以省功
【答案】A
【解析】A.钻木取火靠做功产生内能,涉及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壶嘴的“白气”是液态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当孔足够小时,蜡烛通过小孔会成像,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轱辘提水可以省力,但是不可以省功,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 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答案】A
【解析】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
B.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故B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体现,不能表述成含有热量,只能表述成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可以表述成物体温度越高,具有内能越大,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方向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故D错误。
4.下列四张图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答案】B
【解析】A.钻木取火,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炉烧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使空气升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搓手”的方法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D不符合题意。
5.如图所示的装置展示的实验情景中,通过发生的现象,能说明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在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B.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机械能转化为软木塞的内能
C.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
D.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乙醚内能增加了
【答案】D
【解析】A.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说明两铅块之间有引力作用,不能证明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所以A的说法错误;
B.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内能增加,对软木塞做功,软木塞获得机械能,说明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所以B的说法错误;
C.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空气的密度虽然小于二氧化碳的密度,但由于两种气体的扩散,最后上下两个瓶子中会出现颜色相同的物质。所以C的说法错误;
D.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乙醚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乙醚气体推动橡皮塞做功。所以D的说法正确。
6. (2022广西北部湾)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关于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的燃料热值较小
B. 大量“白气”涌向四周是扩散现象
C. 燃料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燃气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
【答案】D
【解析】A.运载火箭的燃料一般选择热值比较大的,这样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可以释放更多的热量,故A错误;
B.“白气”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而扩散是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大量“白气”涌向四周不是扩散现象,故B错误;
C.火箭发射升空时,首先燃烧燃料,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故C错误;
D.喷出燃气时,会释放大量热量,主要通过热传递使周围的空气内能增大,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空4分,共40分)
1.(2023广西) 我们在端午节有包粽子的习俗,煮粽子是利用______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能: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______。
【答案】 热传递 运动
【解析】 煮粽子是通过水和水蒸气把热量传递给粽子,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能。
粽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2022黑龙江龙东)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一杯冲好的茶水香气四溢,这属于 _现象;拿茶杯的手感觉很热,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答案】 扩散 热传递
【解析】茶水香气四溢,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拿茶杯的手感觉很热,手从碗上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3. 在商场中,推动货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该过程中,货物受到的地面支撑力与货物受到的重力是一对_____力;推动货物的过程中会有摩擦生热,是通过_____(热传递/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答案】 平衡 做功
【解析】推动货物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货物处于平衡态,货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了重力和地面对其支持力,故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推动货物的过程中会有摩擦生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涉及能量转化,故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4.坐进新汽车里,我们常常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来自于各种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这种现象说明车内有害物质的分子处于 运动之中。汽车在烈日的暴晒下,这种运动会 (选填“加剧”或“减缓”),在太阳暴晒过程中,车内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答案】无规则;加剧;热传递。
【解析】坐进新汽车里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说明车内有害物质的分子处于无规则运动之中。汽车在烈日的暴晒下,温度升高,有害物质的分子运动会加剧。
车内空气吸热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空气内能增加的。
5. 课堂上老师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做演示实验,展示的物理情景能够反映出一些物理知识。其中能够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图;能够说明扩散现象的是 图。
【答案】甲;乙。
【解析】(1)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摩擦力对金属管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乙醚温度升高,蒸汽推动橡皮塞做功,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2) 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相互进入对方混合,最后两个瓶中的气体颜色一样,混合气体密度一致。是扩散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24分)
1. (12分)小明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显示桌面上A、B、C位置的温度如图1所示,接着他用手快速摩擦其中一个位置,在另一个位置喷上温度为25.5℃的酒精,再用红外成像测温仪拍摄桌面,拍得画面如图2所示。
(1)小明在A、B、C哪个位置用手快速摩擦桌面?
(2)喷在桌面上的酒精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该物态变化过程要吸热还是放热?
(3)图2中A、B位置发出的红外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否相等?
【答案】(1)A位置;(2)汽化,吸热;(3)相等
【解析】(1)用手快速摩擦桌面,手克服桌面的摩擦对桌面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桌面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小明在A位置用手快速摩擦了桌面。
(2)喷在桌面上的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了汽化,汽化会吸热,桌面的温度会下降,所以小明在B位置喷上了酒精。
(3)A、B位置的温度虽然不一样,辐射的红外线强弱不同,但红外线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相同的,都等于光速,为。
2.(12分)将一个烧瓶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过程中是用什么方法改变了物体内能?
(2)请从物态变化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答案】(1)做功;(2)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放热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
【解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温度降低;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1)通过塞子上方的开口向瓶里打气,瓶内气体把瓶塞冲出,对瓶塞做了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瓶内水蒸气放热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瓶口出现“白雾”.
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太阳通过热辐射把能量输送到地面,温暖了地球,养育了万物。 地表受热后,也会产生热辐射,向外传递热量。由于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减弱这种向外的热辐射,因此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适度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环境的必要保证。
大气层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是自然产生的,然而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削弱了植物因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这些都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这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
学习目标
自学知识点梳理
考点例题精讲
对点演练
解题方法归纳
课时减负课外小测验
科学精神与担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