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同步学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5.6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 (2022梧州)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 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 “刷脸”时,面部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内
D.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2. (2022辽宁大连)照相机常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 照相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 照相机的镜头与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
D. 照相时,要想使人像变大,人应该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3.(2022四川达州)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4.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蜡烛的像在光屏上依稀可见(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距u=35cm B.像距v=80cm
C.凸透镜焦距f一定是10cm D.凸透镜焦距f在7.5cm——15cm之间
5.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 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来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6. 如图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15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是缩小的像
7. (2022湖南怀化)现在中学生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学校开展了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活动来预防近视,下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7小题,14个空,每空2分,共28分)
1. (2022湖南湘西)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当发现眼睛患有近视时,应配戴______透镜矫正视力。
2. (2022湖北恩施州)汽车的摄像头能对远处物体成倒立_____的实像。汽车经过盘山公路的急弯处时,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在如图所示的弯道上,最适合安装凸面镜的一处位置是______处(选填图中字母)。
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_____;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4. (2022江苏南通)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的光路图如图所示,若把蜡烛放在距该透镜30cm处时,将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答出一个即可)。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眼睛的示意图,远视眼是 图,远视眼矫正是 图。
7. (2022江苏泰州)小明用如图所示的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实验中,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利用这类透镜来矫正______眼的视力缺陷。
三、作图题(2小题,每题各4分,共8分)
1. (2022黑龙江绥化)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2.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光路图(F为焦点)。
四、实验探究题(3小题,共36分)1.(12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 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 光屏上____
(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 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
2. (1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实验步骤:
①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________,并记下f;
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________,目是________;
③移动蜡烛,分别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在1倍焦距以内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________的像为止,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此时像距的大小;
④整理数据和器材;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 (2023安徽)(10分)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
(1)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2中的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
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
(2)小亮继续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A”或“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同步学讲练测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5.6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物理核心素养达标测试卷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 (2022梧州)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 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 “刷脸”时,面部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内
D.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解析】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跟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正确;
C.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刷脸”时,面部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2. (2022辽宁大连)照相机常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 照相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C. 照相机的镜头与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
D. 照相时,要想使人像变大,人应该在镜头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答案】BC
【解析】A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的;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B正确;
C.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照相机的镜头与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故C正确;
D.凸透镜在成实像的条件下,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照相时,要想使人像变大,要减小物距,即人应适当靠近照相机,故D错误。故选BC。
3.(2022四川达州)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答案】A
【解析】A、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实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凹透镜,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故A正确;
B、因为光滑的舞台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即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故C错误;
D、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故D错误。
4.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蜡烛的像在光屏上依稀可见(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距u=35cm B.像距v=80cm
C.凸透镜焦距f一定是10cm D.凸透镜焦距f在7.5cm——15cm之间
【答案】D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物距、像距、焦距概念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测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取数据的能力。
A.物体与凸透镜光心间的距离为物距,图中情况u=15cm。选项A错误;
B.光屏的像到凸透镜间的距离为像距,图中情况v=30cm。选项B错误;
C.凸透镜焦点到光心间的距离为焦距。根据图所示情况得不出来焦距的大小,但我们能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判断其焦距的范围。
D.由图中情景知道,蜡烛经过凸透镜作用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这种情况只有f<u<2f时出现。我们知道u=15cm,所以f<15cm<2f。
解得:7.5cm<f<15cm。
所以选项D正确。
5.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 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来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答案】C
【解析】从图像分析,蜡烛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V>2f,
即20cm﹥2f, f>10cm。故选C。[来源:
6. 如图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15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是缩小的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运用图像给出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关键点,即u=20cm时,v=20cm。这时u=v=2f=20cm,解出f=10cm.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试题是今后中考的热点。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
A.由图象可知,u=v=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 https: / / www. / s wd=10cm&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9uj0vuhF-P1b3nhfYPymz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WD1rHD1n1cdP1f4n1mkrH0zr0" \t "_blank ),故A正确;
B.当物距u=30cm>2f=20cm时,2f>v>f,即20cm>v>10cm ( https: / / www. / s wd=10cm&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9uj0vuhF-P1b3nhfYPymz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WD1rHD1n1cdP1f4n1mkrH0zr0" \t "_blank ),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故C错误;
D.当物距u=15cm,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7. (2022湖南怀化)现在中学生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学校开展了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活动来预防近视,下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B
【解析】A.如图,来自远处的平行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前,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是近视眼的成因图,故A正确;
B.如图,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变得发散后再进入眼睛,折射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这是近视眼的矫正光路图,故B正确;
C.如图,来自近处的光先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后,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是远视眼的成因图,故C错误;
D.如图,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近处的光线变得会聚后再进入眼睛,折射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是远视眼的矫正光路图,故D错误。故选AB。
二、填空题(7小题,14个空,每空2分,共28分)
1. (2022湖南湘西)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当发现眼睛患有近视时,应配戴______透镜矫正视力。
【答案】凹
【解析】当发现眼睛患有近视时,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前,说明眼球中的晶状体聚光能力强,所以需要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故应配戴凹透镜。
2. (2022湖北恩施州)汽车的摄像头能对远处物体成倒立_____的实像。汽车经过盘山公路的急弯处时,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在如图所示的弯道上,最适合安装凸面镜的一处位置是______处(选填图中字母)。
【答案】 缩小 C
【解析】因为汽车的摄像头类似凸透镜,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面镜应用较为广泛,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和转角处的情况,ABD看不到转弯处的车子,C符合题意。故选C。
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_____;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投影仪;靠近。
【解析】由图知,v>u,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减小,需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4. (2022江苏南通)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的光路图如图所示,若把蜡烛放在距该透镜30cm处时,将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答出一个即可)。
【答案】 缩小 照相机
【解析】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会聚于一点,该点即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从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则2f=20cm
而蜡烛距离该透镜30cm,即物距为u=30cm
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15;缩小。
【解析】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可知蜡烛正好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了,则该凸透镜焦距为15cm;
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2f<4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眼睛的示意图,远视眼是 图,远视眼矫正是 图。
【答案】丁;乙。
【解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甲图中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模型,需要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如丙图。
丁图中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模型,应佩戴会聚透镜矫正,即凸透镜,如图乙。
7. (2022江苏泰州)小明用如图所示的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实验中,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利用这类透镜来矫正______眼的视力缺陷。
【答案】 12.0 放大 远视
【解析】由图得,凸透镜的光心在刻度尺的40.0cm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为焦点,因此该凸透镜的焦点在刻度尺52.0cm位置,故透镜的焦距为
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的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用于矫正远视眼。
三、作图题(2小题,每题各4分,共8分)
1. (2022黑龙江绥化)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光路图(F为焦点)。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由图可知,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四、实验探究题(3小题,共36分)
1.(12分)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 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 光屏上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 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
【答案】(1)10.6(10.2~10.8 均可得分)。(2)照相机,左,变小。(3)没有。(4)发散。前方(或前面、前边)。
【解析】(1)对mm刻度尺读数时要有估计值,故所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6cm。(2)由图乙知:像距小于物距,故所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则生活中的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故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增大,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像变小。(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不影响光的折射,则光屏上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即像的位置后移。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 (1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实验步骤:
①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________,并记下f;
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________,目是________;
③移动蜡烛,分别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在1倍焦距以内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________的像为止,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此时像距的大小;
④整理数据和器材;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答案】(1)焦距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清晰(2)80cm(3)右(4)变大
【解析】(1)①f是焦距,故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焦距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②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利用入射光线经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故此时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③将蜡烛慢慢从远处靠近,移动光屏,直至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这样可以确定像距的大小,便于观察像的特点。
(2)如图所示,当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光屏在8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承接到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凹透镜是发散透镜,故成像在光屏后,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
(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变大。
3. (2023安徽)(10分)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
(1)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2中的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
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
(2)小亮继续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A”或“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答案】(1)② (2)C
【解析】(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左右相反。所以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光的反射,看到的像是图乙;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由于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小明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如图丙;在B点放置凸透镜,此时
u=v=2f
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左右相反,小亮观察到的像如图丁,故②符合题意,①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物距u>2f,光源位置不变,需将凸透镜向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