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六中八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六中八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8 21: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庆阳六中八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0分)
1. 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黑色固体 B. 易溶于水 C. 有吸附性 D. 能够燃烧
2. 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 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 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3. 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石墨作电极导电性
B. 氮气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 一氧化碳冶金工业可燃性
D. 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固体升华时吸热
4. 近年来,科学家找到从月球岩石制取氧气的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取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 月球岩石中一定含有高锰酸钾
C. 月球岩石中一定含有氧气 D. 月球岩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5. 对于碳的两种氧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和都可以溶于水得到酸 B. 和都是有毒气体
C. 可用于燃料,可以灭火 D. 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相关图示正确的是( )
A. 发生装置
B. 加入固体药品
C. 收集
D. 验满
7. 下列实验不能直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的性质
B.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分子运动
D. 探究能否加快的分解
8.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此图不能说明的是( )
A. 图中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D.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9.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该化学方程式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 B. 反应所需条件
C. 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 D.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10. 下列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0分)
11. 用化学用语回答或者命名:
个氯原子 ______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
个碳酸根离子 ______ 。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______ 。
标出加点元素化合价: ______ ; ______ 。
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两个钠离子: ______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 。
12.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13. 在学习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时,杨老师为了说明其化学原理,画了如图所示的卡通画。其中甲表示 ______ 物质,乙具有 ______ 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______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14. 现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
方案 实验步骤 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的 ______ 分别倒入两个集气瓶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______ ,
澄清石灰水 ______ 的是氧气。
将 ______ 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燃着的木条 ______ 是氧气,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 ______ 。
15. 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部分装置。请完成以下各题:
写出如图、两种仪器的名称: ______ ; ______ 。
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选用 ______ 装置填字母来制取,选用 ______ 填字母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往集满的集气瓶中放入一朵浸有紫色石蕊的湿纸花,湿纸花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 。请列举二氧化碳的用途至少一条: ______ 。
16. 如图是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发生反应,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给处加热前,先通一会儿气体,其目的是 ______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在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处酒精灯的作用是 ______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7.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 、、 所示。
上述的 三个实验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装置 中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是______;
小明受到 装置的启发,将 装置进行改进,如图 所示。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8. 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将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的混合物放入锥形瓶中制备氧气,充分反应后,锥形瓶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求:
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 。
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位小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由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主要成分是碳所以可燃烧,多孔性说明竹炭具有吸附性,由于炭不易溶于水,所以竹炭也不例外。
故选:。
依据竹炭的成分是碳,结合其多孔性依据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分析解决;
此题是有关碳的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碳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答案】
【解析】解:、金刚石、石墨和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物质,故A错误。
B、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是由碳分子构成,故B错误。
C、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充分燃烧都生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C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B、根据是由碳分子构成考虑;
C、根据都是由碳元素组成考虑;
D、根据分子组成不同,排列方式就不同解答.
金刚石、石墨和这种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3.【答案】
【解析】解:、石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有导电性,故A正确;
B、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正确;
C、在冶金工业上,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不是可燃性,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固体升华时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解:制取过程生成了氧气,生成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月球岩石制取氧气,月球岩石中肯定含有氧元素,无法证明一定含有高锰酸钾,故B错误;
C.月球岩石制取氧气,月球岩石中肯定含有氧元素,无法证明一定含有氧气,故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月球岩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
根据科学家找到从月球岩石制取氧气的方法,氧气和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
【解析】解:、可以溶于水得到碳酸,难溶于水,不能得到酸,故A叙述不正确;
B、没有毒,是有毒气体,故B叙述不正确;
C、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于燃料,具有可燃性,不可以灭火,故C叙述不正确;
D、燃烧等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叙述正确。
故选:。
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一样谈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6.【答案】
【解析】解:、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装置,故A正确;
B、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块状固体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直接加入碳酸钙粉末,反应太快,不易控制,故B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C错误;
D、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
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来分析;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收集方法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
【解析】解:实验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可验证 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故A正确
B.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出,左边质量减少,不能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中酚酞试液变红,中酚酞试液不变红,可探究分子不断运动,故C正确;
D.不加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探究 能加快 的分解,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实验中低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出进行分析;
C、根据中酚酞试液变红,中酚酞试液不变红进行分析;
D、根据不加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8.【答案】
【解析】解:、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故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以再分,故D错误。
故选:。
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子的种类等,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及反应的类型等。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9.【答案】
【解析】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物是甲烷、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可以获取该信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条件是点燃,故可以获取该信息。
C、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故不可以获取该信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故可以获取该信息。
故选:。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析】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条件是点燃,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故选项错误。
故选:。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1.【答案】
【解析】解: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个氯原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分子符号为;故答案为:;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化合价标注在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中铁元素显价表示为;中的硫元素显价表示为;故答案为:;;
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两个钠离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
【解析】解:利用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以氧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氧气、五氧化二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最后调整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的化学计量数定为,则、、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本题可从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个分子反应中得到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个分子中氧原子的数目为个,所以与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的化学计量数定为,则、、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故答案为:
;;;
;;;;
;;;;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本题难度不大,配平时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配平过程中若出现分数,必须把分数去分母转化为整数。
13.【答案】氧化铜 还原
【解析】解: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由卡通画可知,甲表示能提供氧的氧化铜,乙表示木炭,具有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氧化铜;还原;。
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无明显现象 燃着 燃烧更旺 二氧化碳
【解析】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取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两个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是氧气,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
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
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15.【答案】长颈漏斗 铁架台 灭火、做气体肥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解析】解: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是铁架台,常用于固定、支持实验装置.
利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装置收集;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往集满的集气瓶中放入一朵浸有紫色石蕊的湿纸花,湿纸花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的用途比较广泛,可用于灭火、做气体肥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等。
故答案为:
长颈漏斗;铁架台;
;;;
;;灭火、做气体肥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危害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6.【答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解: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铜,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处出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还可以用气球收集。
故答案为: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 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收集生成的氧气,缓冲瓶中的气压变化
【解析】解:上述的三个实验装置,只有一个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装置是,另外两个装置被否定的原因分别是装置内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装置内产生的氧气会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
装置中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故填: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底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该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生成的氧气,缓冲瓶中的气压变化。
故填:收集生成的氧气,缓冲瓶中的气压变化。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或烟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此解答该类问题时首先要判断发生的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属于化学变化,就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18.【答案】
【解析】解: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个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