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无锡景》是一首江南民歌,清末就已经流行于江南一带。其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与《茉莉花》一样,都是属于典型的江南小调。该歌曲分节歌的特点,原歌词长达十余段。歌词描绘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歌曲为五声宫调式,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旋律趋于下行。乐句、乐节的句读处,常用“呀”、“末”等语气衬词,再加上吴语的方言因素,词曲结合紧密,听起来亲切柔和、耐人回味。
教学目标:
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无锡景》,能背唱一段。
了解小调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五声调式的定义等知识点。
教学重难点:
用柔和细腻的声音描绘出江南无锡的秀丽以及小调、五声调式的知识点掌握。
过程与方法:
示范法:老师示范,学生感受如何用细腻的声音表达江南无锡的美景。
讲授法:老师讲解小调、五声调式的知识点。
比较法:学生分别聆听普通话版、吴语方言版《无锡景》,感受更地道的江南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感:
《无锡景》为本单元重点学习曲目。此歌历史久远,流传面很广,它是一首小调歌曲。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乡土的热爱,还歌颂了家乡的历史、景物、民俗、风情、极具人文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电影《金陵十三钗》众女齐唱方言版《无锡景》电影短片。(2分钟)
进入新课:
老师出示《无锡景》课题及风景图。点题,并范唱一遍。学生思考:歌词讲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并用ppt出示图文,简介无锡。
听音频,听出该曲速度如何?节奏如何?并回答。
再次聆听,感受词中的韵味,重点感受歌曲中有哪些衬词?猜猜他们的意思,再翻开书对照。最后,试着模仿一两句。
歌曲学唱:
打开喉咙、练声。
第一遍:老师弹琴,并先唱旋律,学生听后,以lu带入旋律跟琴歌唱。
第二遍:老师直接和学生一起跟琴用“lu”唱旋律,不再教唱。
第三遍:老师跟琴带入歌词歌唱,学生聆听、翻开书,并随老师的歌声做口型,默唱。
第四遍:学会的同学可带入歌词歌唱。
歌曲的处理:
学生唱会后,仅停留在旋律、字词能唱对的阶段,但不能用甜美的声音唱出无锡的柔美,对衬词的轻重处理也不够。在此师再次示范,让学生唱好、唱出韵味。
出示ppt小调知识点一页,详解小调的定义与分类,并举出相应例子让学生能够辨别并记住。出示五声调式的定义,并判断本课属于五声宫调式。
小结与扩展:
学生分组用甜美的声音再次吟唱歌曲。
对照歌词聆听吴语方言版《无锡景》,感受地道的无锡韵味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