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41分)
1.下面是“脉”在字典中的解释,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脉“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在“山脉”一词中,“脉”的读音是 。意思是 。
(3)诗句“脉脉不得语”中“脉脉”的意思是“ ”,“脉”应读 。
【答案】(1)M;月
(2)mài;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3)相识无言的样子;mò
【知识点】字义;字音;部首与偏旁;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1)考查查字典。“脉”的读音“mài”,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首字母“M”,“脉”属于左右结构,部首是“月”。
(2)考查字音字义。“山脉”中“脉”的读音是“mài”,山脉的意思:成行列的群山,山势起伏,向一定方向延展,好像脉络似的。意思是: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
(3)考查字音字义。“脉脉不得语”的意思: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脉脉”的意思:沉默不说话。这里的“脉”读音“ mò ”。
故答案为: (1)第1空、M;第2空、月
(2)第1空、 mài ;第2空、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3)第1空、 相识无言的样子 ;第2空、 mò
【点评】考查了查字典和多义字。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这个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第二步,按这个部首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
第三步,按部首目录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找到这个部首的栏目。
第四步,除去部首,数准确这个字的笔画数。
第五步,在这个部首栏找到该字在字典正文里的页码,翻到正文,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2.在横线上填上读音相同的字。
(1)[bàn]搅 机的绳索 倒了奔跑的小东。
(2)[qī] 息在树枝上的白鹭也许是受伤了,发出 惨的叫声。
(3)[biàn]他为自己的清白激烈地争 着,对方不 是非,强行赶他走。
【答案】(1)拌;绊
(2)栖;凄
(3)辩;辨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同音字。(1)搅拌( bàn ):(动)用棍子等转动、拌和,使混合物均匀。绊倒( bàn ):走路或跑步时被物件绊住脚而摔倒。
(2)栖息( qī ):(动)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凄惨( qī ):(形)凄凉悲惨。
(3)争辩( biàn ):(动)争论,辩解。不辨是非( biàn ):指不去分析真实情况或事实而是以自己的想法或自我感觉来决定是非,不弄清真相,不认真思考。
故答案为: (1)第1空、拌;第2空、绊
(2)第1空、栖;第2空、凄
(3)第1空、辩;第2空、辨
【点评】考查写同音字。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要想掌握好词语,首先就要对字进行区分,无论是同音字,还是形近字,都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认清同音字,关键是能根据它们表示的不同意思,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3.看拼音,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jiàn shù 颇丰。“嫦娥”和“玉兔号”的月球探测工程zhèng shì 了一个又一个cāi xiǎng ;“天问”和“祝融号”开始zhí xíng 探测火星的任务;“天舟”和“天宫”成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kě kào 家园;神舟十四号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顺利返回地球……每一项成就都令中华儿女热血fèi téng ,民族自豪感在胸中激荡。
【答案】建树;证实;猜想;执行;可靠;沸腾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看拼音写词语。左右结构:证、猜、执、行、沸、腾。左右写完后两半部分的中间要能够刚好放得下一条竖线(不能靠太密也不能分太开,刚好即可)。
上下结构:实、想、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主要注意重心相聚和比例得当两个方面。
半包围结构:建、可。书写时注意先外后里。
左中右结构:树。左中右结构,就是3个部件的对比,其总体书写规律是,部件之间要写紧凑并且相互谦让,同时不同部件的笔画注意穿插避让。
故答案为:第1空、建树;第2空、证实;第3空、猜想;第4空、执行;第5空、可靠;第6空、沸腾
【点评】看拼音写词语。一定要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4.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曾(zēng)惊惶(huáng)彻底 悬灯结彩(结束)
B.处境(chǔ)石蕊(ruǐ)严峻 焉知非福(哪里)
C.兴旺(xīng) 徘徊(huí)资格 技高一筹(技艺)
D.汤匙(chí)僻静(pì)恐布 死得其所(处所,地方)
【答案】B
【知识点】字音;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考查字音、字形及字义。A. 何曾(zēng) 改为 何曾(céng);悬灯结彩(结束) 改为 悬灯结彩(打结)A错误。
C. 徘徊(huí) 改为 徘徊(huái); C错误。
D. 恐布 改为恐怖;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司空见惯地进行了科学探索。
B.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欢聚一堂,衷心祝愿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C.你这次能够拿到这个名额真的是不可思议。
D.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A.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A使用不正确。
B.欢聚一堂:欢乐的相聚在一起。B使用恰当。
C.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C使用正确。
D.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D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
6.请选择下列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设问
D.对偶
(1)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答案】(1)C
(2)A
(3)B
(4)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考查诗句的理解及修辞手法。(1)“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意思是: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2)“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出自宋代诗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把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诗中“知”字赋予雨人类的动作与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1)C(2)A(3)B(4)D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诗,了解诗句意思,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1)设问: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4)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相近或相同的意思。
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2)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父亲笑着对我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改成转述句)
(4)临近毕业,请你照样子把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补充完整。
如果一朵花能代表一个祝福,我就送给你们一座花园;如果 能代表一个祝福,我就送给你们 。
【答案】(1)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
(2)同学们对自己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3)父亲笑着对我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4)一滴水;一片海洋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改为陈述句。首先,去掉反问词什么:其次,肯定词变为否定词“没有用”:再次,去掉语气词呢:最后问号变为句号。
(2)考查修改病句。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3)考查改为转述句。句中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
(4)考查补充句子及句子仿写。例句形式:“如果……能代表一个祝福,我就送给你们……”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 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
(2) 同学们对自己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3) 父亲笑着对我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4)第1空、一滴水;第2空、一片海洋
【点评】考查句子训练。(1)考查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2)考查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六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需要遵循“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的顺序,即先读通句子,确定病症,对症下药,最后检查是否修改得当。 在修改时需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
(3)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4)考查了句子的仿写,句子的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8.课文回顾,积累运用。
(1)朱自清感叹时光易逝:“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从《匆匆》一文中我明白了 。由此,我还想到了一句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
(2)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诗中不仅有画面,如“ ,燕山月似钩”,还有声音,如“纤纤擢素手, ”;不仅表达志向,如“ ,要留清白在人间”,还充满哲理,如“少壮不努力, ”。我们要乐于积累优秀的古诗,打好精神文化的底子。
(3)古人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告诫年轻人,父母健在时要陪伴照料,不要等到想要尽孝时,因老人离世空留遗憾。
【答案】(1)轻轻悄悄;茫茫然;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2)大漠沙如雪;札札弄机杼;粉骨碎身浑不怕;老大徒伤悲
(3)子欲养而亲不待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与古诗积累。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根据原文“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进行填空。《匆匆》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两个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的意思是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2)考查古诗的积累与默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出自汉代佚名的《迢迢牵牛星》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代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这句话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它用来告诫子女要及时行孝,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关心关爱他们,不要等父母去世后才后悔莫及。
故答案为:(1)第1空、轻轻悄悄
第2空、茫茫然
第3空、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第4空、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2)第1空、大漠沙如雪
第2空、札札弄机杼
第3空、粉骨碎身浑不怕
第4空、老大徒伤悲
(3) 第1空、子欲养而亲不待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作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掌握更多的知识。
9.今年以来,各地中小学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为此,六年级(1)班以“延时服务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说明自己的观点与理由。
【答案】我方认为延时服务很有必要。学生的放学时间相对较早,这些想要接送孩子的家长,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不上,如果家庭成员多一些,还可以帮一下忙,但对于许多工作较为忙碌的家长,接送孩子反而成了负担,但孩子的安全问题又不得不考虑,把孩子送到一些托管机构则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延时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由老师监督孩子完成书面作业,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利于及时纠错,及时讲解。同时,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考查了辩论。辩论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题干内容,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说明自己的观点与理由。
故答案为: 我方认为延时服务很有必要。学生的放学时间相对较早,这些想要接送孩子的家长,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不上,如果家庭成员多一些,还可以帮一下忙,但对于许多工作较为忙碌的家长,接送孩子反而成了负担,但孩子的安全问题又不得不考虑,把孩子送到一些托管机构则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延时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由老师监督孩子完成书面作业,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利于及时纠错,及时讲解。同时,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点评】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辨能力,注意观点要明确,要注意有理有据。
二、阅读理解。(26分)
课内阅读。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0.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 ,然后他产生 ,接着进行 ,最后得出 的结论。
11.我发现选段是按照“发现现象— — — ”的顺序写的。
12.选段中画“——”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句,阿瑟林斯基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
概括。(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 。联系课文,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
【答案】10.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一连串疑问;反复观察实验;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人最容易做梦
11.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12.B
1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看到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10.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句子”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答案。
11.考查了对写作顺序的理解。从句子“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这是从现象出发,发现问题;从句子“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这是提出问题;从句子“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可知,这是解决问题;从句子“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这是发现真理。故选文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展开写的。
12.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A.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多次、反复地思考也无法理解。 表示对事情感到十分意外或十分复杂,不可思议,也比喻对事情百般思索也没有结果。
B.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C.一问三不知: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比喻对所问的事情一无所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结合内容理解,从“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打破砂锅问到底”来概括。
1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语段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可知,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看到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的做工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得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14.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②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15.选文画“——”的句子中,“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 ,从两个“记不清”中可以看出
16.下列不属于鲁滨逊在制作陶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一项是( )
A.找不到制作陶器的黏土 B.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
C.晒得太早,陶器被晒裂了 D.晒干后一搬动就破碎了
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从第②段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工具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
②“我”做的大坛子勉勉强强,小器皿却做得不错,这让“我”心满意足。
18.“我”的终极目标是 。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 ,从而推测出 ,由此可见“我”具有 的品质
19.选文中鲁滨逊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答案】14.可圈可点;茅塞顿开
15.做得不好的陶器;鲁滨逊制作陶器数量多、次数多,强调鲁滨逊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无奈的情感。
16.A
17.正确;错误
18.渴求做出能煮东西的工具;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动手能力强、善于观察、乐观、永不言败
19.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学习鲁滨逊这种乐观面对、战胜困难的勇气。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4.考查了词语解释。根据文中第④段“ 说实话,我这大坛子的做工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 ”可知“可圈可点”的意思: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根据文中第⑥段“ 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克制茅塞顿开的意思: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1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第①段“ 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可知“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做得不好的陶器。两个“记不清”反复出现加强语气,意在强调鲁滨逊制作陶器数量多、次数多,强调鲁滨逊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无奈的情感。
1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中第①段“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文中第②段句子“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可知,不属于鲁滨逊在制作陶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一项是 找不到制作陶器的黏土。
故答案为:A
1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根据文中第②段“ 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工具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①正确。
②根据文中第⑤段“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可知,鲁滨逊并不满意。②错误。
18.考查了选文内容的理解概括。根据文中第⑤段“ 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可知,“我”的终极目标是渴求做出能煮东西的工具。
根据文中第⑥段“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制”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从而推测出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由此可见“我”具有动手能力强、善于观察、乐观、永不言败的品质。
19.考查开放探究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要合理。《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
示例:通过反复的实验,鲁滨逊终于成功了,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学习鲁滨逊这种乐观面对、战胜困难、永不言败的品质。
三、习作园地。(30分)
20.习作
题目: 让我感动
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给我们留下许多感动的瞬间,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和你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450字。
【答案】这件事让我感动 在我的脑海中,很多事已渐渐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十分令我感动,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我接到妈妈的命令——去买菜。我打着伞,极不情愿地走出家门,因为我正在看书,而且恰好看到最精彩的地方! 卖菜的是一个穿着朴素,四十多岁的大妈。她满脸慈祥,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鱼尾纹,黑发中也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发。我拿起几个成色不错的白菜,问:“这些多少钱啊?”“我先称一下,请稍等。”大妈爽快地接过白菜,转过身去拿秤。
这时,我看到菜摊上有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我想买几个回去吃,这时才发现我的钱是买不起香蕉的!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我可以偷偷拿一个啊!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过,偷偷拿一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反正周围又没有人,我以后就不这样干了,这是唯一的一次!我做出了决定后,偷偷瞄了一眼背对着我专心称菜的大妈,飞快地拿起一个香蕉藏到了衣服里面。“好了,3块5毛。”大妈转过身,笑眯眯地递给我装了白菜的塑料袋。我脸红了,急忙把钱递过去,转身就跑。“哎——小姑娘!”身后传来大妈的喊声。完了,被发现了!我加快速度奔跑着。尽管我使出全力,但还是被大妈追上了!我低下头,等待责骂。“小姑娘,我还没有找你钱呢!”大妈喘着气,递给我一张5角纸币。我抬起头,发现大妈连伞都没打,淋着雨就跑来了。她脸上淌着雨水,慈爱地说:“以后可不能这么粗心哦!”说完就跑回菜摊了。我愣住了,大妈不顾大雨倾盆给我送钱,而我却……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既感动又羞愧,我鼻子不禁一酸。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妈,但她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能散去……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___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给我们留下许多感动的瞬间,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感动。写时要注意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故答案为:
这件事让我感动
在我的脑海中,很多事已渐渐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十分令我感动,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我接到妈妈的命令——去买菜。我打着伞,极不情愿地走出家门,因为我正在看书,而且恰好看到最精彩的地方! 卖菜的是一个穿着朴素,四十多岁的大妈。她满脸慈祥,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鱼尾纹,黑发中也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发。我拿起几个成色不错的白菜,问:“这些多少钱啊?”“我先称一下,请稍等。”大妈爽快地接过白菜,转过身去拿秤。
这时,我看到菜摊上有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我想买几个回去吃,这时才发现我的钱是买不起香蕉的!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我可以偷偷拿一个啊!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过,偷偷拿一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反正周围又没有人,我以后就不这样干了,这是唯一的一次!我做出了决定后,偷偷瞄了一眼背对着我专心称菜的大妈,飞快地拿起一个香蕉藏到了衣服里面。“好了,3块5毛。”大妈转过身,笑眯眯地递给我装了白菜的塑料袋。我脸红了,急忙把钱递过去,转身就跑。“哎——小姑娘!”身后传来大妈的喊声。完了,被发现了!我加快速度奔跑着。尽管我使出全力,但还是被大妈追上了!我低下头,等待责骂。“小姑娘,我还没有找你钱呢!”大妈喘着气,递给我一张5角纸币。我抬起头,发现大妈连伞都没打,淋着雨就跑来了。她脸上淌着雨水,慈爱地说:“以后可不能这么粗心哦!”说完就跑回菜摊了。我愣住了,大妈不顾大雨倾盆给我送钱,而我却……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既感动又羞愧,我鼻子不禁一酸。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妈,但她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能散去……
【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文章开头直接点出“一件事令自己感动”,开门见山点题,引出下文的叙述。作者叙事时对大妈的描写很到位,事例很具体,一位热心又勤劳的妇女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41分)
1.下面是“脉”在字典中的解释,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脉“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在“山脉”一词中,“脉”的读音是 。意思是 。
(3)诗句“脉脉不得语”中“脉脉”的意思是“ ”,“脉”应读 。
2.在横线上填上读音相同的字。
(1)[bàn]搅 机的绳索 倒了奔跑的小东。
(2)[qī] 息在树枝上的白鹭也许是受伤了,发出 惨的叫声。
(3)[biàn]他为自己的清白激烈地争 着,对方不 是非,强行赶他走。
3.看拼音,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jiàn shù 颇丰。“嫦娥”和“玉兔号”的月球探测工程zhèng shì 了一个又一个cāi xiǎng ;“天问”和“祝融号”开始zhí xíng 探测火星的任务;“天舟”和“天宫”成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kě kào 家园;神舟十四号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顺利返回地球……每一项成就都令中华儿女热血fèi téng ,民族自豪感在胸中激荡。
4.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曾(zēng)惊惶(huáng)彻底 悬灯结彩(结束)
B.处境(chǔ)石蕊(ruǐ)严峻 焉知非福(哪里)
C.兴旺(xīng) 徘徊(huí)资格 技高一筹(技艺)
D.汤匙(chí)僻静(pì)恐布 死得其所(处所,地方)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司空见惯地进行了科学探索。
B.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欢聚一堂,衷心祝愿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C.你这次能够拿到这个名额真的是不可思议。
D.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这样做的。
6.请选择下列诗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设问
D.对偶
(1)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2)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父亲笑着对我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改成转述句)
(4)临近毕业,请你照样子把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补充完整。
如果一朵花能代表一个祝福,我就送给你们一座花园;如果 能代表一个祝福,我就送给你们 。
8.课文回顾,积累运用。
(1)朱自清感叹时光易逝:“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从《匆匆》一文中我明白了 。由此,我还想到了一句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 。”
(2)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诗中不仅有画面,如“ ,燕山月似钩”,还有声音,如“纤纤擢素手, ”;不仅表达志向,如“ ,要留清白在人间”,还充满哲理,如“少壮不努力, ”。我们要乐于积累优秀的古诗,打好精神文化的底子。
(3)古人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话告诫年轻人,父母健在时要陪伴照料,不要等到想要尽孝时,因老人离世空留遗憾。
9.今年以来,各地中小学在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为此,六年级(1)班以“延时服务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说明自己的观点与理由。
二、阅读理解。(26分)
课内阅读。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0.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 ,然后他产生 ,接着进行 ,最后得出 的结论。
11.我发现选段是按照“发现现象— — — ”的顺序写的。
12.选段中画“——”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句,阿瑟林斯基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 )来
概括。(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 。联系课文,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
课外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的做工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得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14.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②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15.选文画“——”的句子中,“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 ,从两个“记不清”中可以看出
16.下列不属于鲁滨逊在制作陶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一项是( )
A.找不到制作陶器的黏土 B.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
C.晒得太早,陶器被晒裂了 D.晒干后一搬动就破碎了
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从第②段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工具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
②“我”做的大坛子勉勉强强,小器皿却做得不错,这让“我”心满意足。
18.“我”的终极目标是 。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 ,从而推测出 ,由此可见“我”具有 的品质
19.选文中鲁滨逊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启发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三、习作园地。(30分)
20.习作
题目: 让我感动
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给我们留下许多感动的瞬间,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和你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M;月
(2)mài;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3)相识无言的样子;mò
【知识点】字义;字音;部首与偏旁;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1)考查查字典。“脉”的读音“mài”,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首字母“M”,“脉”属于左右结构,部首是“月”。
(2)考查字音字义。“山脉”中“脉”的读音是“mài”,山脉的意思:成行列的群山,山势起伏,向一定方向延展,好像脉络似的。意思是: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
(3)考查字音字义。“脉脉不得语”的意思: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脉脉”的意思:沉默不说话。这里的“脉”读音“ mò ”。
故答案为: (1)第1空、M;第2空、月
(2)第1空、 mài ;第2空、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3)第1空、 相识无言的样子 ;第2空、 mò
【点评】考查了查字典和多义字。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这个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第二步,按这个部首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
第三步,按部首目录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找到这个部首的栏目。
第四步,除去部首,数准确这个字的笔画数。
第五步,在这个部首栏找到该字在字典正文里的页码,翻到正文,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2.【答案】(1)拌;绊
(2)栖;凄
(3)辩;辨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同音字。(1)搅拌( bàn ):(动)用棍子等转动、拌和,使混合物均匀。绊倒( bàn ):走路或跑步时被物件绊住脚而摔倒。
(2)栖息( qī ):(动)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凄惨( qī ):(形)凄凉悲惨。
(3)争辩( biàn ):(动)争论,辩解。不辨是非( biàn ):指不去分析真实情况或事实而是以自己的想法或自我感觉来决定是非,不弄清真相,不认真思考。
故答案为: (1)第1空、拌;第2空、绊
(2)第1空、栖;第2空、凄
(3)第1空、辩;第2空、辨
【点评】考查写同音字。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要想掌握好词语,首先就要对字进行区分,无论是同音字,还是形近字,都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认清同音字,关键是能根据它们表示的不同意思,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
3.【答案】建树;证实;猜想;执行;可靠;沸腾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看拼音写词语。左右结构:证、猜、执、行、沸、腾。左右写完后两半部分的中间要能够刚好放得下一条竖线(不能靠太密也不能分太开,刚好即可)。
上下结构:实、想、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主要注意重心相聚和比例得当两个方面。
半包围结构:建、可。书写时注意先外后里。
左中右结构:树。左中右结构,就是3个部件的对比,其总体书写规律是,部件之间要写紧凑并且相互谦让,同时不同部件的笔画注意穿插避让。
故答案为:第1空、建树;第2空、证实;第3空、猜想;第4空、执行;第5空、可靠;第6空、沸腾
【点评】看拼音写词语。一定要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同时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写在中间四周留白,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4.【答案】B
【知识点】字音;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考查字音、字形及字义。A. 何曾(zēng) 改为 何曾(céng);悬灯结彩(结束) 改为 悬灯结彩(打结)A错误。
C. 徘徊(huí) 改为 徘徊(huái); C错误。
D. 恐布 改为恐怖;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5.【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A.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A使用不正确。
B.欢聚一堂:欢乐的相聚在一起。B使用恰当。
C.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C使用正确。
D.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D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
6.【答案】(1)C
(2)A
(3)B
(4)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考查诗句的理解及修辞手法。(1)“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意思是: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2)“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出自宋代诗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把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诗中“知”字赋予雨人类的动作与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1)C(2)A(3)B(4)D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诗,了解诗句意思,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1)设问: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4)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相近或相同的意思。
7.【答案】(1)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
(2)同学们对自己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3)父亲笑着对我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4)一滴水;一片海洋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改为陈述句。首先,去掉反问词什么:其次,肯定词变为否定词“没有用”:再次,去掉语气词呢:最后问号变为句号。
(2)考查修改病句。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3)考查改为转述句。句中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他”。
(4)考查补充句子及句子仿写。例句形式:“如果……能代表一个祝福,我就送给你们……”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1) 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很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
(2) 同学们对自己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3) 父亲笑着对我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4)第1空、一滴水;第2空、一片海洋
【点评】考查句子训练。(1)考查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2)考查修改病句。病句类型有六种: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需要遵循“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的顺序,即先读通句子,确定病症,对症下药,最后检查是否修改得当。 在修改时需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
(3)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4)考查了句子的仿写,句子的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8.【答案】(1)轻轻悄悄;茫茫然;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2)大漠沙如雪;札札弄机杼;粉骨碎身浑不怕;老大徒伤悲
(3)子欲养而亲不待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与古诗积累。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根据原文“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进行填空。《匆匆》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两个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的意思是不要整天吃饱喝足没啥正事,不要因为懒惰而浪费时间。
(2)考查古诗的积累与默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出自汉代佚名的《迢迢牵牛星》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代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这句话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它用来告诫子女要及时行孝,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关心关爱他们,不要等父母去世后才后悔莫及。
故答案为:(1)第1空、轻轻悄悄
第2空、茫茫然
第3空、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第4空、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2)第1空、大漠沙如雪
第2空、札札弄机杼
第3空、粉骨碎身浑不怕
第4空、老大徒伤悲
(3) 第1空、子欲养而亲不待
【点评】考查名言警句、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作答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掌握更多的知识。
9.【答案】我方认为延时服务很有必要。学生的放学时间相对较早,这些想要接送孩子的家长,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不上,如果家庭成员多一些,还可以帮一下忙,但对于许多工作较为忙碌的家长,接送孩子反而成了负担,但孩子的安全问题又不得不考虑,把孩子送到一些托管机构则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延时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由老师监督孩子完成书面作业,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利于及时纠错,及时讲解。同时,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考查了辩论。辩论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题干内容,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说明自己的观点与理由。
故答案为: 我方认为延时服务很有必要。学生的放学时间相对较早,这些想要接送孩子的家长,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对不上,如果家庭成员多一些,还可以帮一下忙,但对于许多工作较为忙碌的家长,接送孩子反而成了负担,但孩子的安全问题又不得不考虑,把孩子送到一些托管机构则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延时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由老师监督孩子完成书面作业,帮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利于及时纠错,及时讲解。同时,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点评】辩论旨在培养人的思辨能力,注意观点要明确,要注意有理有据。
【答案】10.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一连串疑问;反复观察实验;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时人最容易做梦
11.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12.B
1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看到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10.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句子”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答案。
11.考查了对写作顺序的理解。从句子“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可知,这是从现象出发,发现问题;从句子“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这是提出问题;从句子“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可知,这是解决问题;从句子“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可知,这是发现真理。故选文是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展开写的。
12.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A.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多次、反复地思考也无法理解。 表示对事情感到十分意外或十分复杂,不可思议,也比喻对事情百般思索也没有结果。
B.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
C.一问三不知: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比喻对所问的事情一无所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结合内容理解,从“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可知,句子一连用了三个疑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打破砂锅问到底”来概括。
13.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语段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了人们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可知,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看到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答案】14.可圈可点;茅塞顿开
15.做得不好的陶器;鲁滨逊制作陶器数量多、次数多,强调鲁滨逊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无奈的情感。
16.A
17.正确;错误
18.渴求做出能煮东西的工具;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动手能力强、善于观察、乐观、永不言败
19.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学习鲁滨逊这种乐观面对、战胜困难的勇气。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4.考查了词语解释。根据文中第④段“ 说实话,我这大坛子的做工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 ”可知“可圈可点”的意思: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根据文中第⑥段“ 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克制茅塞顿开的意思: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1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第①段“ 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可知“怪模怪样的家伙”指的是做得不好的陶器。两个“记不清”反复出现加强语气,意在强调鲁滨逊制作陶器数量多、次数多,强调鲁滨逊面对一次次失败的无奈的情感。
1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中第①段“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文中第②段句子“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可知,不属于鲁滨逊在制作陶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一项是 找不到制作陶器的黏土。
故答案为:A
1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根据文中第②段“ 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中的“然后”“再”“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只有”“而且”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鲁滨逊在岛上制作简单的工具都很不容易,生活很艰难。①正确。
②根据文中第⑤段“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可知,鲁滨逊并不满意。②错误。
18.考查了选文内容的理解概括。根据文中第⑤段“ 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可知,“我”的终极目标是渴求做出能煮东西的工具。
根据文中第⑥段“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篝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制”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从而推测出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由此可见“我”具有动手能力强、善于观察、乐观、永不言败的品质。
19.考查开放探究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要合理。《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无人岛上,凭着坚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
示例:通过反复的实验,鲁滨逊终于成功了,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学习鲁滨逊这种乐观面对、战胜困难、永不言败的品质。
20.【答案】这件事让我感动 在我的脑海中,很多事已渐渐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十分令我感动,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我接到妈妈的命令——去买菜。我打着伞,极不情愿地走出家门,因为我正在看书,而且恰好看到最精彩的地方! 卖菜的是一个穿着朴素,四十多岁的大妈。她满脸慈祥,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鱼尾纹,黑发中也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发。我拿起几个成色不错的白菜,问:“这些多少钱啊?”“我先称一下,请稍等。”大妈爽快地接过白菜,转过身去拿秤。
这时,我看到菜摊上有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我想买几个回去吃,这时才发现我的钱是买不起香蕉的!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我可以偷偷拿一个啊!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过,偷偷拿一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反正周围又没有人,我以后就不这样干了,这是唯一的一次!我做出了决定后,偷偷瞄了一眼背对着我专心称菜的大妈,飞快地拿起一个香蕉藏到了衣服里面。“好了,3块5毛。”大妈转过身,笑眯眯地递给我装了白菜的塑料袋。我脸红了,急忙把钱递过去,转身就跑。“哎——小姑娘!”身后传来大妈的喊声。完了,被发现了!我加快速度奔跑着。尽管我使出全力,但还是被大妈追上了!我低下头,等待责骂。“小姑娘,我还没有找你钱呢!”大妈喘着气,递给我一张5角纸币。我抬起头,发现大妈连伞都没打,淋着雨就跑来了。她脸上淌着雨水,慈爱地说:“以后可不能这么粗心哦!”说完就跑回菜摊了。我愣住了,大妈不顾大雨倾盆给我送钱,而我却……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既感动又羞愧,我鼻子不禁一酸。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妈,但她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能散去……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___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给我们留下许多感动的瞬间,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要通过具体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的感动。写时要注意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故答案为:
这件事让我感动
在我的脑海中,很多事已渐渐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十分令我感动,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我接到妈妈的命令——去买菜。我打着伞,极不情愿地走出家门,因为我正在看书,而且恰好看到最精彩的地方! 卖菜的是一个穿着朴素,四十多岁的大妈。她满脸慈祥,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鱼尾纹,黑发中也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发。我拿起几个成色不错的白菜,问:“这些多少钱啊?”“我先称一下,请稍等。”大妈爽快地接过白菜,转过身去拿秤。
这时,我看到菜摊上有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我想买几个回去吃,这时才发现我的钱是买不起香蕉的!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我可以偷偷拿一个啊!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过,偷偷拿一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反正周围又没有人,我以后就不这样干了,这是唯一的一次!我做出了决定后,偷偷瞄了一眼背对着我专心称菜的大妈,飞快地拿起一个香蕉藏到了衣服里面。“好了,3块5毛。”大妈转过身,笑眯眯地递给我装了白菜的塑料袋。我脸红了,急忙把钱递过去,转身就跑。“哎——小姑娘!”身后传来大妈的喊声。完了,被发现了!我加快速度奔跑着。尽管我使出全力,但还是被大妈追上了!我低下头,等待责骂。“小姑娘,我还没有找你钱呢!”大妈喘着气,递给我一张5角纸币。我抬起头,发现大妈连伞都没打,淋着雨就跑来了。她脸上淌着雨水,慈爱地说:“以后可不能这么粗心哦!”说完就跑回菜摊了。我愣住了,大妈不顾大雨倾盆给我送钱,而我却……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既感动又羞愧,我鼻子不禁一酸。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妈,但她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能散去……
【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文章开头直接点出“一件事令自己感动”,开门见山点题,引出下文的叙述。作者叙事时对大妈的描写很到位,事例很具体,一位热心又勤劳的妇女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