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3)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答案】(1)C
(2)D
(3)A
【知识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资金、技术方面远不及长三角地区,但川渝地区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土地和用工成本低,成为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②③正确,故答案为:C。(2)航道建设、西电东送、劳务输出均为经济合作,只有水土保持属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做法。D正确,故答案为:D。(3)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区域,上海拥有先进技术、资金,并占据优越区位,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A正确。服装制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上海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不适合重点发展。B错误。原料重化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料,上海地区能源较缺乏,C错误。与长三角相比,上海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业并没有优势,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合理开采,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环境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农业
5.控制工业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6.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7.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2.(2020高二下·扬州期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20多年来,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硕果累累。下图示意北京、内蒙古之间部分领域的区域合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大战略表现在( )
A.共同构筑区域山水林草绿色生态屏障
B.共同建设区域以水产品为主的产销体系
C.构建北京向内蒙古清洁能源输送通道
D.创建内蒙古向北京转移高新技术成果平台
(2)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A.改变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B.促进两地区内部产业结构优化
C.完善了北京的公共基础设施
D.加快北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1)A
(2)B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北京和内蒙古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植被稀少,冬春多大风,多风沙天气;从内蒙古到北京之间属于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急需治理,两地共同构筑山水林草绿色生态屏障是正确的,A正确;北京、内蒙古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建设以水产品为主的产销体系不符合该区域实际情况,B错误;内蒙古地广人稀,煤炭、风能和太阳能丰富,北京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应该构建内蒙古向北京清洁能源输送通道,C错误;北京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应创建北京向内蒙古转移高新技术成果平台,D错误。故答案为:A。(2)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必定是可持续发展,对两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起到保护作用,A错误;北京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具备人才、资金和科技等优势,内蒙古地广人稀,农牧业占比高,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两地可以优势互补,进行产业结构优化,B正确;北京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两地区域合作对北京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影响较小,也不会明显加快北京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内蒙古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作用更明显,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区域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以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不包括( )
A.逐步实现首都搬迁
B.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C.分散大城市职能,有效解决“大城市病”
D.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2)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包括( )
①交通便捷通畅 ②位置优越,距离北京、天津近
③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力大 ④原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从长远来看,下列企业中最适宜入驻雄安新区的是( )
A.生物制药 B.钢铁冶炼 C.农产品加工 D.建筑材料
(4)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B.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
C.国务院各职能部门 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答案】(1)A
(2)D
(3)A
(4)B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设立雄安新区有助于分散北京部分非首都职能,有效解决“大城市病”,C正确;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D正确;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A正确;设立雄安新区将会进一步增强北京的首都职能,而不是将首都搬迁,A错误。故答案为:A。(2)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交通便捷;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空间充裕;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人口密度小,拆迁成本低,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①②③④表述均正确,故答案为:D。(3)生物制药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入驻雄安新区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A正确;钢铁冶炼具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效益低下,产业层次低,占用土地、人员等生产要素,不利于雄安新区的长远发展;建筑材料工业也有严重的环境污染,B、C、D都不是最适宜入驻雄安新区的企业。故答案为:A。(4)雄安新区的设立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进一步增强北京的首都职能,A、C、D 体现的都是北京的首都职能,而作为生产型的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北京的首都职能不匹配,适宜转移到雄安新区。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4.(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读我国四大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东部地区
D.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关于四大地区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
B.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鼓励人口迁移到东部
C.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把重点放在开发资源上
D.东北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深挖资源的潜力
【答案】(1)D
(2)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东部地区是沿海省份加上北京市,比东部季风区范围小;重庆市属于西部地区;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沿海的省份;中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故答案为:D。(2)东部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A对。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但也要依靠自身优势进行发展,并鼓励人才等到西部地区进行发展,B不对。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但要把重点放在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上,C不对。东北地区应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在于政企和国企的改革,D不对。故答案为:A。
【点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六项措施
(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促进对外开放,发展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5.(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人 口 (万人) 6671 4347 760 2340
GDP (万亿美元) 1.36 1.8 0.8 1.4
占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 5.65 3.68 1.79 2.15
(1)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 B.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
C.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D.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
(2)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B.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
C.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
D.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
(3)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
B.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
C.利于发挥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提升经济地位
D.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淡水资源紧张加剧 B.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C.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D.交通物流设施落后
【答案】(1)D
(2)D
(3)C
(4)C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1)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个湾区都是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A错误;四大湾区都临海,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B错误;四大湾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发达,C错误;四大湾区都是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D正确。故答案为:D(2)结合材料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可知,该地区不会培育传统产业发展,D叙述不正确,ABC叙述正确。故答案为:D。(3)结合材料可推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A叙述正确;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B叙述正确;内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不及香港和澳门,C叙述不正确;大湾区的发展可以辐射全国,起到引领好示范作用,D叙述正确。故答案为:C。(4)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淡水资源较为丰富,A错误;该区经济发达,技术人才众多,B错误;随着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压力加大,C正确;大湾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物流设施雄厚,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6.(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公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通过促进交通的互联互通,增强南北两侧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1)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说明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势。
(3)分析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建设对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
【答案】(1)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2)劳动力、土地成本低;水力、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政策支持
(3)通过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降低运输时间、运输成本,提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上中下游地区的区位发展优势,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分工与合作。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1)该题可从交通、资源、工业基础、市场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沪瑞、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水陆交通便利;其次,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动力;再次,长江经济带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南京、武汉、重庆等老牌工业城市),产业优势显著;最后,长江经济带联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经济带内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2)相比而言,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成本较低;其次,成渝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同时,成渝地区天然气等能源丰富;最后,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以及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成渝城市群地区政策优势明显。
(3)一方面,长江上、中、下游跨区域范围广,通过加强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的建设,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之间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区域间交通通达度提高,有利于促进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区域间交通通达度提高,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之间人员、物资联系加强,从而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区域的优势,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协作与分工,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7.(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材料二 图为“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图”。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2)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3)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的有利条件。
(4)请你就如何将大湾区建设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谈谈建议。
【答案】(1)位于南部沿海,地处重要国际航线;是西南、中南部地区的近便出海口;面向东南亚,便于就近拓展市场;众多侨乡,便于开发开放
(2)完善区域交通网;缩短湾区时空距离;便于生产要素流动;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产业基础好;人力资源丰富
(4)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打破壁垒,加强城市间分工协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地理位置角度主要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是重要的国际航线,是我国西南、中南部地区的近便出海口。广东有众多的侨乡,便于吸引华人华侨回国投资,利于开发开放。
(2)跨海大桥对区域的有利影响可以从交通网络的完善布局、缩短交通时空、促进区域科技人才交流、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将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联系起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大湾区时空距离,提高效率;方便各种生产要素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香港等核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结合图文信息可知粤港澳大湾区有世界500强大学16所,科技力量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7家,产业基础好;GDP规模1.3亿美金,资金雄厚;人口约1亿,面积5.6万平方千米,人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4)将大湾区建设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避免无序发展;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方便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借助大湾区科技、资金、人力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1 /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
1.(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3)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2.(2020高二下·扬州期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开始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20多年来,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硕果累累。下图示意北京、内蒙古之间部分领域的区域合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大战略表现在( )
A.共同构筑区域山水林草绿色生态屏障
B.共同建设区域以水产品为主的产销体系
C.构建北京向内蒙古清洁能源输送通道
D.创建内蒙古向北京转移高新技术成果平台
(2)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A.改变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B.促进两地区内部产业结构优化
C.完善了北京的公共基础设施
D.加快北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300万以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不包括( )
A.逐步实现首都搬迁
B.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C.分散大城市职能,有效解决“大城市病”
D.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2)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包括( )
①交通便捷通畅 ②位置优越,距离北京、天津近
③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力大 ④原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从长远来看,下列企业中最适宜入驻雄安新区的是( )
A.生物制药 B.钢铁冶炼 C.农产品加工 D.建筑材料
(4)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 B.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
C.国务院各职能部门 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4.(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读我国四大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东部地区
D.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2)关于四大地区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
B.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鼓励人口迁移到东部
C.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把重点放在开发资源上
D.东北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深挖资源的潜力
5.(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人 口 (万人) 6671 4347 760 2340
GDP (万亿美元) 1.36 1.8 0.8 1.4
占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 5.65 3.68 1.79 2.15
(1)与其他三个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沿海 B.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
C.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达 D.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丰富
(2)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B.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地区发展
C.推动粤港澳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区域转型升级
D.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技术合作平台,培育传统产业发展
(3)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
B.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
C.利于发挥内地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提升经济地位
D.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淡水资源紧张加剧 B.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C.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D.交通物流设施落后
6.(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公布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通过促进交通的互联互通,增强南北两侧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1)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说明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优势。
(3)分析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建设对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
7.(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4.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时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该区域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材料二 图为“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图”。
(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2)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3)简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的有利条件。
(4)请你就如何将大湾区建设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谈谈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3)A
【知识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资金、技术方面远不及长三角地区,但川渝地区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土地和用工成本低,成为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②③正确,故答案为:C。(2)航道建设、西电东送、劳务输出均为经济合作,只有水土保持属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做法。D正确,故答案为:D。(3)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区域,上海拥有先进技术、资金,并占据优越区位,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A正确。服装制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上海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不适合重点发展。B错误。原料重化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料,上海地区能源较缺乏,C错误。与长三角相比,上海发展高端设备制造业并没有优势,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合理开采,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环境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农业
5.控制工业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6.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7.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2.【答案】(1)A
(2)B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北京和内蒙古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植被稀少,冬春多大风,多风沙天气;从内蒙古到北京之间属于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急需治理,两地共同构筑山水林草绿色生态屏障是正确的,A正确;北京、内蒙古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建设以水产品为主的产销体系不符合该区域实际情况,B错误;内蒙古地广人稀,煤炭、风能和太阳能丰富,北京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应该构建内蒙古向北京清洁能源输送通道,C错误;北京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应创建北京向内蒙古转移高新技术成果平台,D错误。故答案为:A。(2)北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必定是可持续发展,对两地的生态自然环境起到保护作用,A错误;北京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具备人才、资金和科技等优势,内蒙古地广人稀,农牧业占比高,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两地可以优势互补,进行产业结构优化,B正确;北京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两地区域合作对北京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影响较小,也不会明显加快北京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内蒙古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作用更明显,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区域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答案】(1)A
(2)D
(3)A
(4)B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分析】(1)设立雄安新区有助于分散北京部分非首都职能,有效解决“大城市病”,C正确;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D正确;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A正确;设立雄安新区将会进一步增强北京的首都职能,而不是将首都搬迁,A错误。故答案为:A。(2)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交通便捷;土地、水利、环境、地质支撑条件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空间充裕;开发程度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人口密度小,拆迁成本低,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①②③④表述均正确,故答案为:D。(3)生物制药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入驻雄安新区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A正确;钢铁冶炼具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效益低下,产业层次低,占用土地、人员等生产要素,不利于雄安新区的长远发展;建筑材料工业也有严重的环境污染,B、C、D都不是最适宜入驻雄安新区的企业。故答案为:A。(4)雄安新区的设立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进一步增强北京的首都职能,A、C、D 体现的都是北京的首都职能,而作为生产型的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北京的首都职能不匹配,适宜转移到雄安新区。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4.【答案】(1)D
(2)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东部地区是沿海省份加上北京市,比东部季风区范围小;重庆市属于西部地区;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沿海的省份;中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故答案为:D。(2)东部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A对。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但也要依靠自身优势进行发展,并鼓励人才等到西部地区进行发展,B不对。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但要把重点放在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上,C不对。东北地区应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在于政企和国企的改革,D不对。故答案为:A。
【点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六项措施
(1)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4)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促进对外开放,发展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5.【答案】(1)D
(2)D
(3)C
(4)C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1)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三个湾区都是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A错误;四大湾区都临海,海陆交通便利,协作历史悠久,B错误;四大湾区经济发达,第三产业发达,C错误;四大湾区都是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D正确。故答案为:D(2)结合材料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可知,该地区不会培育传统产业发展,D叙述不正确,ABC叙述正确。故答案为:D。(3)结合材料可推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化合作,A叙述正确;利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合作,B叙述正确;内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的金融、服务优势不及香港和澳门,C叙述不正确;大湾区的发展可以辐射全国,起到引领好示范作用,D叙述正确。故答案为:C。(4)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淡水资源较为丰富,A错误;该区经济发达,技术人才众多,B错误;随着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压力加大,C正确;大湾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交通物流设施雄厚,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6.【答案】(1)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2)劳动力、土地成本低;水力、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政策支持
(3)通过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降低运输时间、运输成本,提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上中下游地区的区位发展优势,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分工与合作。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1)该题可从交通、资源、工业基础、市场等角度分析作答。首先,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沪瑞、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水陆交通便利;其次,长江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动力;再次,长江经济带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南京、武汉、重庆等老牌工业城市),产业优势显著;最后,长江经济带联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成渝城市群,经济带内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2)相比而言,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成本较低;其次,成渝地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同时,成渝地区天然气等能源丰富;最后,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以及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成渝城市群地区政策优势明显。
(3)一方面,长江上、中、下游跨区域范围广,通过加强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的建设,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之间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区域间交通通达度提高,有利于促进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区域间交通通达度提高,长江上、中、下游各区域之间人员、物资联系加强,从而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各区域的优势,促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协作与分工,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7.【答案】(1)位于南部沿海,地处重要国际航线;是西南、中南部地区的近便出海口;面向东南亚,便于就近拓展市场;众多侨乡,便于开发开放
(2)完善区域交通网;缩短湾区时空距离;便于生产要素流动;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产业基础好;人力资源丰富
(4)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打破壁垒,加强城市间分工协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地理位置角度主要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政治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是重要的国际航线,是我国西南、中南部地区的近便出海口。广东有众多的侨乡,便于吸引华人华侨回国投资,利于开发开放。
(2)跨海大桥对区域的有利影响可以从交通网络的完善布局、缩短交通时空、促进区域科技人才交流、经济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将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地联系起来,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缩短大湾区时空距离,提高效率;方便各种生产要素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香港等核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结合图文信息可知粤港澳大湾区有世界500强大学16所,科技力量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7家,产业基础好;GDP规模1.3亿美金,资金雄厚;人口约1亿,面积5.6万平方千米,人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4)将大湾区建设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避免无序发展;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互联互通,方便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借助大湾区科技、资金、人力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
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
②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而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寒冷的高山、高原、高纬度地区城市极少。
③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而远离河流、灌溉不便的地区城市少见。
④受自然资源分布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
⑤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⑥受政治、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城市建在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或宗教活动中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