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选】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精选】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3 17: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A:梳理双基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演变: 具体经历了“图画文字”→ 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2. 文字演变的趋势: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书法: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1)楷书
①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②代表: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
(2)草书
①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②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3)行书
①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②代表: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睢⒚鞒?恼髅鞯热恕?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演变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其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①特点: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②代表作:《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
(3)秦汉:创作出大量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4)魏晋
①特点:上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沦,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
②代表作: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隋唐
①特点: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②代表作: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
(6)两宋
①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②代表作: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
①特点: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
②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原始的歌舞→春秋战国时期优伶→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明朝的昆曲流传甚广→清朝京剧的兴起
2.京剧
(1)背景: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2)过程
①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②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3)对外传播: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4)地位:京剧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中国的国粹。
3.其他戏种:中国戏曲繁多,梨园繁花似锦,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B . 精讲例题
【例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中国悠久的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 B.隶书 C.篆书 D.草书
【例2】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A. B. C. D.
【例3】清朝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是
A.风景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民间风情画
【例4】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堪称“国之瑰宝”。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例5】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其中,向世俗化的转变即是特点之一,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阅读下面图片:
《山径春行图》
《二拍》 《连年有余》
请回答:
(1) 观察以上图画或文学作品,你认为能体现世俗化的有哪些?
(2)请任选两个作品加以说明世俗化的特点。
(3)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C . 随堂巩固
1. 例1. 近日.泰山荣膺我国首座“中国书法名山”称号,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右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艺术为()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2. 一曲《沂蒙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锈。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A.钟繇 B.顾恺之 C.王羲之 D.柳公权
3. 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最初是为了
A.满足北京居民娱乐的需要 B.满足宫廷休闲庆贺的需要
C.自身艺术发展的需要 D.推陈出新形成新的剧种
4.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2)宋词分哪两大流派,各举一位著名代表人物,
(3)该时期什麽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曲的主要代表人物。
(4)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谁的什么画?
D . 课后提高
一、选择题
1. 右图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中“世”字好似“三个人抽象地概括为由‘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大家庭,体现了中国的和谐意识,并与数字2010巧妙结合,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的特点。图中的“世”字书法艺术表现手法是( )
A. 篆书 B.隶书 C.草书D.行书
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3. 从下图马等汉字形体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5.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 C D
6. 某同学想临摹行书字帖,你认为最有可能选择应选择下列哪幅著名的书法作品
A. B. C.  D.
7.两宋时期画坛最大的亮点是风俗画,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提倡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8.下列关于汉字演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
B.秦始皇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
C.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增强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D.由楷书衍生出来的隶书、草书、行书使书法艺术臻于成熟
9.图示书法为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字体属于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0.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名画的作者是
A.顾恺之 B.展子虔 C.阎立本 D.张择端
11.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人物画 B.山水画 C.宗教画 D.文人画
12.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作者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B.作品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
C.作品反映的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品艺术风貌不拘成法,风格奇特
13. 在欣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时,参观者发表了以下见解,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甲:它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
乙: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产物
丙:它反映了两宋时期文人画的活跃
丁:它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A.甲 B.乙 C.丙 D.丁
14(2009安徽文综,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15.京剧发展史上,“徽汉合流”的局面出现在
A.乾隆年间 B.道光年间 C.咸丰年间 D.同治年间
二、非选择题:
16.书法绘画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欣赏下列书法、绘画作中品,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张旭的书法 图2 颜真卿的书法
材料二
图3 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材料三
图4 蒙娜丽莎 图5 圣母像
(1)材料一中图1图2的书法作品各有何艺术特点,共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欣赏材料二中的绘画作品,从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写出这幅画的解说词。
(3)指出材料三中两幅名画共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B.精讲例题
【例1】答案: C
解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使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
【例2】答案:D
解析:本题为文物图片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解答本题可以根据隶书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的特点直接选定D。
【例3】答案:C
解析:从取材写景,体现作者的抒情之意,体现了文人画借景抒情,画景不是赞景而是写意的突出特点,因而正确答案为C。A、B、D都不符合题意的。
【例4】答案:C
解析:逐项分析,A、B、D是对京剧的正确的叙述,C说法错误,元杂剧是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5】解析:第一问“世俗化”应是反映民间风情,贴近市民生活的作品。第二问从作品反映内容来思考。第三问从经济、观念、社会状况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
(1) 《清明上河图》、《连年有余》、《二拍》。
(2)《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市井的生活情景;年画《连年有余》想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世俗的审美趣味;小说《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更贴近民众生活。
(3) 原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术的不断提高;传统重商意识逐渐淡化。
点评:一定时期思想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本题通过四幅图片意在考查学生对影响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文学艺术成就的因素的理解和认识
C . 随堂巩固
1. A2.C3. B 4.答案:(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或说火药用途更加广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豪放派,苏轼(或辛弃疾等);婉约派,柳永(或李清照等)。
(3)元杂剧。关汉卿(或马致远等 (4)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D.课后提高
一、选择题
1.A2.A3.B4.B5.A6.D7.D8.D9.D10.D11.D12.B13.C14.B 15.B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风格: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讲求规范法度,时代特征:国家统一强盛的盛唐气象。
(2)描绘江南风光,墨色恬谈,构图不追求对称,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称为“残山剩水”。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政治现状,表达了文人的不满。
(3)风格:以写实的手法揭示人性的美,是古典主义的黄范。特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人的价值或人性的萌发)。
(4)认识书法、绘画的不同特点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又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