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选】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精选】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3 17: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梳理双基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需要创造一种新文化,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束缚。
(3)文化遗存:意大利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大量文化遗产,为新文化的出现提供了依托。
(4)政治:意大利政治分裂状态,没有文化专制,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成为学者、艺术家汇集的地方。
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
(1)文学三杰
①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三杰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领域更是群星灿烂,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3)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5.影响
(1)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促使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3)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
(4)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天主教内部酝酿出变革思潮。
(3)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
2.实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3.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
(1)序幕: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宣称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否定赎罪券的功效。
(2)主张
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影响
(1)形成教派,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2)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B.精讲例题
【例1】《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感叹到:“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材料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专制主义 B.自由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例2】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象《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例3】右图是16世纪的著名画作《路德焚烧教皇令》。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的重要信息是
A.路德主张“因行称义”说
B.人文主义的思想开始萌芽
C.宗教改革旨在推翻天主教
D.路德反对天主教思想禁锢
【例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 .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例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材料二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 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 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什么思想观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3)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的一致性。
C . 随堂巩固
1.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运动
C.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D.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2. 右图是《西斯廷圣母》局部画面,它从根本上体现了
A.人文主义精神
B.圣母对人类的关怀
C.圣母心灵的美好
D.对封建神学的批判
3. 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上帝的权威 B.因行称义 C.先定论 D.因信称义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为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皮阿《论人的尊严》
材料二 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请问答:
(1)根据以上材料,人文主义者极力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3)结合史实扼要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D.课后提高
一、选择题
1.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
2.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3. 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追求人自由 B.追求现实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
4. 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揭露教会腐败与虚伪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
C.倡导理性与反对专制 D.表现人性的伟大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5. 右图所示作品的内容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其主要价值在于( )
A.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率先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D.提倡“因信称义”,否认了教皇权威
6.他主张,通过信仰上帝,阅读圣经,信徒就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接受启示,赎去罪恶,成为无罪的人。这里的“他”是( )
A.亨利八世 B.但丁 C.加尔文 D.马丁·路德
7. 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重新恢复的真理的精神实质是
A.专制主义 B.自由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8.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
A.人们不再信仰耶稣   B.人性的萌发与复苏
C.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主义 D.欧洲绘画技巧的提高
9. 如右图,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
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10.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
A.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C.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
D.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11. “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该口号说明
①提出者是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著名的人文主义者 ②这意味着人性觉醒,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③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体现 ④提出者明显地反对基督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12.下列各项中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
A.反对宗教信仰 B.推崇希腊罗马文化
C.矛头直指罗马教皇D.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3.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D.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
14. “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自何人之口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15.下列两部作品的产生主要反映了
A.欧洲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 B.反对基督教的宗教控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欧洲社会的经济繁荣 D.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二、非选择题
16.观察《蒙娜丽莎》《大卫》《西斯廷圣母》三幅名作,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与中世纪的绘画相比,三幅名作有何特点?
(2)三幅名作风格不同,有的作品如深邃的海洋,有的作品如崇山峻岭,有的作品如秀美的原野。请结合三幅名作各自透露的信息予以简释。
(3)三幅名作是美术史上最为人熟悉的不朽杰作,它们的诞生离不开美术三杰的勤奋、刻苦和钻研,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请分析三幅名作诞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条件。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精讲例题
【例1】答案:D
解析: 题中引文强调人类的天性不可阻挡,联系当时基督教会的主张,引文暗含: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体现了人文主义。
【例2】答案:A
解析: 文艺复兴主张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强调人的可贵。绘画借助于宗教题材,将圣母描绘成感情丰富、深沉悲哀的表情,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尊重人性、歌颂人性的特征。
【例3】答案: D
解析:针对教皇借口修缮圣彼得大教堂兜售免罪符敛财,马丁·路德焚烧了教皇令,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但马丁·路德并不反对天主教,因为他的运动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的,他反对的只是天主教繁琐的仪式、天主教的欺骗及其搜刮人们钱财的做法,故D正确,C项错误。A项是马丁·路德主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获得拯救,不符合图所反映的含义,B项不符合史实。
【例4】答案:C
解析: 逐项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寻找二者的共同点。文艺复兴只是反对宗教神学的愚昧迷信,倡导人性,没有提出具体的政治制度和措施,故A、B、D只符合启蒙运动。
【例5】解析:第(1)分析故事中父亲说女人是祸水仍阻挡不了儿子要带一只绿鹅回家的欲望,说明其实质。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归纳其中观点。第(3)问分析比较寻找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1)追求幸福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
(2)信仰得救、教俗分离。
(3)重视人和人的价值,推崇人性的解放。
点评:人文主义是贯穿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通过两则材料考查两次运动不同的观点所体现的同一核心即人文主义。
C . 随堂巩固
1.C 2. A 3. D 4.答案:(1)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2)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3)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D.课后提高
一、选择题
1.A 2.A 3.B 4.D 5.A 6.D 7.D 8.B 9.B 10.A 11.C 12.D1 3.A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三幅名画都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2)《蒙娜丽莎》如深邃的海洋,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大卫》如崇山峻岭,大卫体态壮伟,体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西斯廷圣母》如秀美的原野,画像的背景风和日丽,甜蜜温柔的圣母端庄秀丽,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3)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肯定现世生活和肯定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意大利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