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时代背景
1.政治上,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思想上,一方面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书中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三、影响
1.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历史进步性。
2.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在其后数百年仍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李贽的“离经叛道”,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B:精讲例题
【例1】明清之际出现了一股反封建的民主思潮,根本原因是( )
A.专制统治的腐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程朱理学的演变 D.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例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例3】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例4】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例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回答:
(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随堂巩固
1.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 )
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B.“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C.“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D .“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解析:D。 李贽大胆地向封建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主张男女平等,是非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故A、B、C符合李贽的观点,D倡导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
2. 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
A.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D.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
解析:A李贽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主张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因此他的对症方案就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博学于文”。其实质就是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
3.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解读文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关键词“非为一姓也”,这里的“一姓”是指某=一姓王朝。由此可知该思想家反对的是专制主义制度,选C项。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夕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柞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黄宗羲把批判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
(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第(1)问通读材料,注意材料中的“君”和“法”可以判断出材料的反对对象,进而宏观上指出其思想的本质。第(2)问依据材料二,回忆政治制度史中秦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回答。第(3)问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归纳出时代特征,总体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影响。
答案:(1)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秦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
(3)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D.课后提高
一、选择题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抨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赞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灾者,君而已矣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4.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5.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更趋实事求是的主要表现是(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6.在限制君权的设想中,主张“是非决于学校”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7.右图所示人物的进步思想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C.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9.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
A.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B.反映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C.是早期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D.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一些要求;
10.《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11.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更趋实事求是的主要表现是( )
A.强调经世致用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思想
C.提倡自由平等思想 D.继续重农抑商思想
12.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13.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4.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
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
。
15.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对儒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朝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B.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合一”
C.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D.明朝李贽主张儒家经典为“万世之至论”
二、非选择题
16.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B . 精讲例题
【例1】答案:B
解析: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经济是根本,故排除A,C。当时西方民主思想尚未对中国产生影响。D说法错误。
【例2】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中材料“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等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嫁李贽的主张,可以得出李贽是主张批判的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答案:D
解析: 首先搞清楚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他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对维新变法运动影响较大,董仲舒和朱熹都意在加强君主专制,而李贽主要是反对封建传统道德。
【例3】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答案:D
解析: 首先搞清楚梁启超的政治主张,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而黄宗羲对专制制度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就是说在反对专制制度这点上,两人思想产生了共鸣。
【例4】答案:C
解析:在理学成为“敲门砖”后,儒家的伦理道德为维护专制统治达到了极致,在这种情况下,三大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倡仁政,本身就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例5】解析:第(1)问答题时一定注意材料和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阅读材料寻找三者的共同点;第(2)问注意把它们的思想主张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第(3)问注意“经济思想”的题眼。
[答案]
(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明末清初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依据这个理论答题就不会偏颇。
C.随堂巩固
1.D2.A3.C4.答案:(1)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2)秦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
(3)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D.课后提高
1.A2.D。3.D 4.C 5.A6.B7. B8.A 9. D10. B 11.A12.D13.B 14.C 15.D16. 答案:(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权。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
哲学流派: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
(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