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选】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精选】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3 17:22: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导学】
【】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A:梳理双基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2)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各诸侯国统治者为了富国强兵特别地重用“士”。
(3)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2)主要流派及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术流派很多,好称“三教九流”。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儒家的代表为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代表为老子、庄子;,墨子为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法家的代表为商鞅、韩非子等。
(3)影响:
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体系。
③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地位: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私人讲学的开拓者。
(2)思想:①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了孔子民本思想。③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
2.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2)孟子的思想:①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②在伦理观上,孟子提出“性本善”,主张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的思想:①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刚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②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4)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③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辨证法思想。
(2)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下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级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代表人物: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2)主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3)评价:韩非子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B . 精讲例题
[例1]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时说: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个需要——救世。先秦诸子就是出来救世的。这种“救世”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
A.奴隶制彻底瓦解B.各家思想趋向合流
C.社会矛盾尖锐 D.争霸称雄局面结束
[例2]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例3] 假如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 从中你会了解到的“的政治主张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例4]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就“如何杜绝学生不随手关水龙头,浪费自来水的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
A.甲--儒,乙一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D.甲—道,乙一墨,丙--儒
[例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中的和谐意识和“以德治国”的人文理念,至今仍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汲取的传统文化精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圣人孔子 图2 亚圣孟子 图3 荀子
(1)指出材料一中图片1人物与图片2、3中的人物思想主张反映的本质目的上有何不同?
概括指出图片3中人物与图片1、2人物思想主张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旨在团结和凝聚全世界华夏儿女的标志建筑——中华文化标志城将建在山东省济宁市。经过高层专家历时7年对该项目的精心调研及科学论证,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选址最终定在济宁市的九龙山区域。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标志城选在济宁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
C . 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④使学术开始下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惘 D.因材施教
3. 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 道家最受欢迎
二、非选择题
4.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皆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四则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而叙述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所体现的核心主张。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说明其原因。
(4)上述四则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为什么?
D . 课后提高
一、选择题
1.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2.对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
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5.“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6.下列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仁”强调个人修养,规范社会伦理 B.《诗经》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
C.它关注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能力 D.它在当时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7.《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8.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9.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10.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11.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2.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要阐述了( )
A.国君与臣民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D.民族之间的关系
13.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14.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15. 小明的爷爷常常教育小明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小明的爷爷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右图为定稿的孔子像。
——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着,岁炙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A、B、C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他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发展的贡献。
⑵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文化在现代仍受重视的原因。
第一单元答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B . 精讲例题
【例1】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背景的理解认识。A说法绝对化, B说法错误。D应该是在秦灭掉东方六国后。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确立,诸侯争霸称雄的局面依然存在,各种社会矛盾丛生,故C符合题意
【例2】答案:C
解析: 春秋时期,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逐渐崩溃,奴隶制走向瓦解,奴隶制的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能恢复西周的奴隶制等级制度,故对 “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感到愤慨。A、B 、D虽为孔子主张,但与题干不符。
【例3】答案:B
解析:A项是墨家思想;C是道家思想;D是法家思想;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将“仁”发展为“仁政”,被后世尊称为“亚圣”,所以选B。
【例4】答案:A
解析:甲生所说的方法是通过说教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儒家“德治”的特点;乙生说法是要求严厉惩罚,属于法家的“法治”思想;丙生的说法属于顺其自然,属于道家“无为而治”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
【例5】解析:第(1)问回忆所学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进行分析和思考。第(2)问紧靠材料二,从材料中概括人文主义的观点。第(3)问从济宁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贡献角度思考其原因;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来分析其重要意义。
[答案](1)本质内涵不同,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后二者主张确立和维护封建统治。图3荀子在继承“仁”“仁政”基础上,把“礼”的内容做了新的发展,即在“礼”的基础上赋予了法的内容。
(2)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3)原因: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是黄帝出生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意义: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容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点评: 本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儒家思想家主张异同的分析比较,同时理解认识儒学形成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解答时要特别注意孔子与孟子、荀子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不同问题。
C.随堂巩固
1. D 2.B 3.C 4. 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治”、“礼治”;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⑵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⑶材料四的主张。法家主张社会变革,加强中央集权等思想,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⑷材料一的主张。儒家学说经过后来儒学家改造和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 . 课后提高
1.A 2.C 3.D 4.A 5.B 6.D7.C 8.A 9.B10.B 11.A12.B13.C 14.D 15.B
16.答案:(1)A是孟子,B是荀子,C是孔子。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首先创立了儒家学派,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和民本思想,推动了儒学思想的发展;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对儒家思想的加以总结和发展,使儒学思想体系更加完整,后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重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⑵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备受后世推崇;儒家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有了标准像,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3)孔子 “仁”的学说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世界性影响;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容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