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劝学》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劝学》课件(共3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8 23: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世人尊称为荀卿,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为孙卿。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名学者韩非、李斯均是他的学生。荀子是一位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任务一 走进作者 解读文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勸,从力雚声,形声字。形旁“力”,象古时耕地的农具耒之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有勉励之义,如“励、努、勉、勖。
劝学意思是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解题:“劝学”
学习任务二 疏通文意 探究文本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尝试梳理本文的论证结构。
重要词义:
1、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已:停止;
3、中(zhòng)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4、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
5、参cān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检验;省,省察;乎,相当于“于”。
解读课文第一、二段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见识。
词类活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其曲中规:曲: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度。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乎。
解读课文第一、二段
比喻探究及写作练习
1.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1)夏天的太阳好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从东边跑到西边,用了整整一天。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比喻
比喻
比喻探究及写作练习
1.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3)按锁配钥匙,锁锈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后配钥匙。对很落后、很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
比喻论证
比喻探究及写作练习
1.比喻与比喻论证的区别?
比喻重在使具象的人和事生动化,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比喻论证重在使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即关系的相似或是道理的相通。
比喻探究及写作练习
2.使用比喻论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喻体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不可“引喻失义”。
(3)任何比喻其实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比喻论证,必须同其他论证方式结合起来。
比喻探究及写作练习
3.试一试:使用比喻论证论述应当将学到的知识化为己用。
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辜鸿铭
学习的重大意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说明学习可以使人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强调后天的影响能够改变事物的本性
“日”字的使用,有力地回应了开篇的观点
思考探究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
学习的意义(五喻)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直木)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结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文章结构
重要词义:
跂:踮起脚后跟。 疾:劲疾。 彰:清楚。 假:借助。
舆马:车马。 致:到达。 绝:横渡 生:通“性”天性。
解读课文第三段
通假字: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性。
词类活用:非利足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奔走。
非能水也: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
登高而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处。
古今异义(古/今):
声非加疾也:更加;增加。
假舆马者:借助;与“真”相对。绝江河:横渡;断绝。
特殊句式:
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句
解读课文第三段
第三段中哪一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终日思”和“须臾学”的关系,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学得的知识和本领,善于利用处界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思考探究
学习的作用
(5喻)
弥补不足
结论:
善假于物
第三段
跂 而 望
不 如 登 高
登 高 而 招
顺 风 而 呼
假 舆 马
假 舟 楫
见 者 远
闻 者 彰
致 千 里
绝 江 河
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文章结构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顺风呼
闻者彰
(一般的自然条件)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推论
一般人
通过学习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在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改进创造)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推论
君子
善假学习
重要词义
兴焉:在这里兴起。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神明:非凡的智慧。
跬步: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锲而不舍:锲,刻。
解读课文第四段
词类活用: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词类活用:
用心一也: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
积善成德: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
特殊句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解读课文第四段
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十个比喻句来说理,这十个比喻句从意思上看,可以分为几层
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
思考探究
分三层,论述学习必须不断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习要靠积累,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累。正反对比,阐明学习必须不断积累。
思考探究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从反正两面论证学习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蚓蟹对比,从正反两面论证学习要专心致志。
思考探究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10喻
专心2喻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第四段
积累
4喻
坚持4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结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文章结构
一.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二.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分析问题(为什么学习)
三.学习方法和态度:
解决问题(怎么做)
用心
积累
坚持
学不可以已
(提出论点)
专一
文章结构
1.孔子《论语》中的“君子”观:
学习任务三 思维碰撞 拓展探究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
结合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如果你是荀子,你会怎样说
延伸拓展
荀子曰:学方能为君子。
君子对待学习有“不可以已”的态度,学习的方法是不能停止学习的,具体的做法有博学、参省、假物、积累、坚持、专一。这样做了以后,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你的知识储备中有没有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让我们刮目相看的人和事,不断激励着你前行。试着与大家分享。
苏秦刺股、孙敬悬梁、匡衡凿壁、孙康映雪、车胤囊萤;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劝学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儒学家子思“五之法”);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延伸拓展
孟驰北:生命的张力与炙热;
梁启超: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诗。一生勤奋,著述宏富。政治活动占据大量时间之外,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之多,各种著述1400多万字,148卷的《饮冰室合集》;
周汝昌:诗成掩卷去,脂斋余香沉。一卷《红楼》触百思,一生痴迷,终有所成;溘然长逝,无怨无悔……
延伸拓展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抹背影,悠悠水长,他们的求学精神、道德修养让我们敬仰,我们可以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学问、修养。
作业布置
1.《劝学》新续
借鉴《劝学》比喻论证方法,就学习方面的感悟,自选一个切入点,写一段文字。
2.背诵《劝学》全文
3.《师说》字词自检
作业布置
1.《劝学》新续——写作示例
君子曰:学贵于勤。吾之为学,当勤学不怠。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如登山,博览群书则如临绝顶,见者远矣;读书如游水,博览群书则如潜深潭,感者深矣。勤,则难者亦易矣;惰,则易者亦难矣。岂不闻“熟能生巧”乎? 吾等勤学,待日久,必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