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五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3 17: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第Ⅰ卷(阅读题,共67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
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21*cnjy*com
“三斩斧”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王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独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行人止步”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
(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上海世博园中“中国国家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的中国馆,不仅有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创作理念。2·1·c·n·j·y
B.国家馆独特的外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意味着“鼎盛中华、富庶百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耸立于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造型独特,挑空设计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
D.中国馆屋身的最上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并支挑着伸出的屋檐的斗拱,充满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味,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2.下列关于传统手工技艺“三斩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三斩斧”作为一种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
B.其名称源于为取得最终的纹理效果而需要的人工剁斧的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
C.在中国馆台阶的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达上万刀之多,可见其技艺之精细。
D.石材表面凹槽细密美观,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堪称巧夺天工。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号称“东方之冠”的中国馆能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凭靠的就是其特有的建筑构建和艺术外观。【来源:21cnj*y.co*m】
B.我们的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是因为西方的斗拱只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而非一个艺术的构建。
C.中国国家馆的挑空设计突破了数千年来的“城墙”思维,代表着内敛而封闭的文化的积极调整,也代表了改革开放30年的有效成果。
D.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完全得益于各国国家馆的建筑都做到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
二、(35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一日,崔母弟卒,从母往吊。途遇数人,絷一男子,呵骂促步,加以捶扑。观者塞途,舆不得进。崔问之,识崔者竞相拥告。先是,有巨绅子某甲者,豪横一乡,窥李申妻有色,欲夺之,道无由。因命家人请与博赌,贷以责而重其息。终夜,负债数千。申不能偿,强以多人篡取其妻。申哭诸其门。某怒,拉系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崔闻之,气涌如山,鞭马前向,意将用武。母搴帘而呼日:“唶!又欲尔耶!”崔乃止。既吊而归,不语亦不食,兀坐直视,若有所嗔。妻诘之,不答。至夜,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次夜复然,忽启户出,辄又还卧。如此三四,妻不敢诘,惟慑息以听之。既而迟久乃反,掩扉熟寝矣。
是夜,有人杀某甲于床上。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疑申,捕治之。横被残梏,踝骨皆见,卒无词。积年余,不堪刑,诬服,论辟。会崔母死。既殡,告妻日:“杀甲者,实我也。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今大事已了,奈何以一身之罪殃他人 我将赴有司死耳!”自首于庭。官愕然,械送狱,释申。申不可,坚以自承。官不能决,两收之。戚属皆诮让申。申曰:“公子所为,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彼代我为之,而忍坐视其死乎!”执不异词,固与崔争。久之,衙门皆知其故,强出之,以崔抵罪,濒就决矣。会恤刑官赵部郎,案临阅囚,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未期年,援赦而归。
(选自《聊斋志异·崔猛》,有删节)
【注】剟(duō);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屡戒不悛 悛:改悔
B.配以少婢,事乃寝 寝;平息
C.横被残梏,踝骨皆见 见:显现
D.不堪刑,诬服,论辟 论;争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崔并受之,母乃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兀坐直视,若有所嗔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①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是我欲为而不能者也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崔猛“性刚毅”“事母孝”的一组是( ) A.①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 ②姑饿濒死,子窃啖之 www.21-cn-jy.com
B.①逾垣而过,鼻耳唇舌尽割之 ②崔并受之,母乃食
C.①和衣卧榻上,辗转达旦 ②徒以有老母故,不敢泄
D.①我将赴有司死耳 ②以自首减等,充云南军
7、翻译下面的文言文。(12分)
(1)性刚毅,幼在塾中,诸童稍有所犯,辄奋拳殴击,师屡戒不悛
(2)崔惧,跪请受杖,且告以悔,母泣不顾。
(3)崔母自邻妇死,戒子益切,有赴诉者,辄摈斥之。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 21教育网
8、前六句描写了孤桐怎样的特点?(4分)
9、分析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www-2-1-cnjy-com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出处:21教育名师】
(3)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4)大行不顾细谨,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
三、(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成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版权所有:21教育】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却从不接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1.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揭示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对镭的哲学意义以及对她个人的人生意义。请说明哲学意义和人生意义分别是什么?(6分)
12.第一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效果是什么?(5分)
13.作者在第二段末列举了举了诸葛亮、毛泽东等典型的例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一段开头举斯佗夫人的例子意在突出“小妇人”对引发“大革命”的作用。
B.第一段中“哲学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一句形象地揭示了镭的原子构成。
C.文中引白居易的诗,赞颂了只有在居里夫人身上才具有的青春美丽。
D.第二段中居里夫人把获得的奖章给女儿当玩具,表现了她的淡泊名利。
E. 第一段中引用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苏辙《后赤壁赋》中的句子。
F.本文旁征博引,笔路纵横,内容涉及物理学、文学、哲学和史学等多门学科,显示了作者丰厚的知识积累。
15、结合课文,谈谈对文章标题《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理解。(4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3分)
四、(23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B、自去年末至今年初,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令众多消费者叹为观止。
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探索自然奥妙。
D、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2-1-c-n-j-y
B. 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免遭抢劫,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大事。
C.一个人能否有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怎样。21*cnjy*com
D.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墙在去年10月发生局部坍塌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文物专家﹑建筑专家的“会诊”。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②⑤①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⑤①②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19、汉语成语(熟语)承载着博大精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它是正被人们习用的固定词组,具有相对确定的意义。但确定并非就是确切,我们每个人大可从自己的人生体验、心灵感悟去作一己之延伸,此为“成语心解”。请仿照示例,从所给成语中任选三个做出自己的“心解”。(每小题2分,共6分)
备选成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高骛远、见风使舵、忠言逆耳、无坚不摧、投机取巧、怨声载道21cnjy.com
示例:(1)“英雄无用武之地”心解: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真正的英雄,“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英雄不需要用武之地,那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真正含义。
(2)“班门弄斧”心解:下棋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高手下,斧头要在班门弄,高徒需经名师点。人要借高处提升自己,才能突破。“班门弄斧”不失为一种学习策略,有利于更快成功。21·世纪*教育网
答:(1)成语“ ”心解:
(2)成语“ ”心解:
(3)成语“ ”心解:
20.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4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21.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16字以内)(4分)
2005年9月12日在山东威海荣成海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巨大的潮水涌起近十米的巨浪。当日,受今年15号台风“卡努”的影响,山东沿海一些地区引发风暴潮,威海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堤坝受损。台风“卡努”11日14时50分在浙江台州登陆,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以上。目前,该台风正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预计北上过程中将减弱为热带风暴。21·cn·jy·com
五、(60分)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6页)
高一语文试卷第3页(共6页)                                    高一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高一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高一语文试卷第6页(共6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