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画 2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6画 2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9 09: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画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学生认同中华文化,通过古诗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感受古诗在中华文化中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中古诗的内涵。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运用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进行表达运用。 ③思维能力: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意境的思维能力。 ④审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景物的美,并通过图文并茂自我拓展创作山水画。
思政元素: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文化。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正确朗读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猜谜游戏,激发兴趣。 2.课题。
教师活动: 1.复习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语文园地一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学习的一首谜语诗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谜底:雪)一首谜语诗——《画》。 教师板书课题。(板书:6 画) 学生活动: 1.指名回答。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组织学生猜谜。 2.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利用谜语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复习学过的有趣的谜语诗可以直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引导启发抓住契机,训练语言表达,顺应学生乐于表达的天性,巧妙地为新知学习创设情境。
环节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2.随文识字,发现规律。 3.深入朗读,整体把握。
教师活动: 1.欣赏:教师朗诵课文,指导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2.识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3. 指导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4.引导学生,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5.朗读: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聆听老师的朗读美。 2.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 3.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4.学生进行激趣认读。 5.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环节三: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自读古诗,聚焦景物。 2.节奏划分,深入品读。 3.指导写字,观察练习。
教师活动: 1.引生读古诗,读完后,用笔圈一圈这幅画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节奏划分读古诗注意把生字都读正确哦! 3.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教师指名朗读展示。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交替朗读。 4.学写“去”。老师带读“去”字组词。 5.教师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学生活动: 1.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主圈画有关景物的词语。 预设:山、水、花、鸟。 3.进行朗读展示:学生跟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 4.学生观察“去”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5.学生先书空,后描红。 6.学生自主练写,写字姿势。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读让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一年级抓起,从每一节课抓起。
环节四: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古诗配乐,学生吟诵。 2.熟读成诵。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3.指导熟读成诵。 学生活动: 1.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在读得过程中,边看图边吟诵。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活动意图:读熟了,学生背就顺利成章了,当堂背诵既能增加学生的积累量,也能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巩固作业:正确书写“去”,注意写正确,写规范,写整洁。 提升作业:请你将古诗《画》的诗句诵读给家人听,请他们也来猜一猜谜底。 6.板书设计 6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6.画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语言运用: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水、来、不”3个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 ③思维能力: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诗中景象与生活景象的不同,体会“画”的特点。 ④审美创造: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思政元素: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文化。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难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2.聚焦诗句,读通诗句。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2.组织学生读诗句。 学生活动: 1.学生认读卡片上的词语。把摘到的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苹果后个红苹果。 2.借助课本插图中的事物读出对应的诗句
活动意图: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借助插图事物,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古诗句。
环节二: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2.深入情境,感悟诗情。
教师活动: 1.学习前两句诗。 齐读古诗的前两句,然后看看课本插图,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首诗说的是一幅画的。 2.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见过的山是什么颜色的?(板书:远看山有色) 3.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见到过的水是什么样的? 教师播放瀑布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是“近听水有声”,而画中是“近听水无声”。(板书:近听水无声) 4.结合课本插图再读一读前两句诗吧。 学习后两句诗。 5.齐读古诗的后两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首诗说的是一幅画吧! 6.联系生活想一想:春天走了,花儿是什么样的?(板书:春去花还在) 7.联系生活想一想:画中的小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是“人来鸟会惊”,而画中是“人来鸟不惊”。(板书:人来鸟不惊) 8.结合课本插图,组织学生对读诗。 学生活动: 1.认真观察图片 生1:远看高山色彩明亮, 生2: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学生借助插图,理解现实生活中是“远看山无色”,而画中是“远看山有色”。 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水是流动的。 生2:水是哗啦哗啦的。 4.组织学生观察插图,再读前两句。 5.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画: 预设: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在开放,人走来鸟儿没有受惊吓飞走。 6.学生借助插图,理解现实生活中是“春去花不在”,而画中是“春去花还在”。 7.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鸟和画中的鸟。 8.男女生对读这首诗。
活动意图: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生活中的见闻和体验,与诗句中对“山、水、花、鸟”的鲜明对比,进而明白描绘的是画中的景象,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又体会了诗句的巧妙之处。
环节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练习观察。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水、来、不”,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在语境中认识反义词。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学生活动: 1.领读,跟读,齐读,并尝试说一说生活中的反义词。然后书空生字。 2.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活动意图: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记忆汉字,有效增强写字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写字能力能够循序渐进。
5.作业设计: 基础类作业:书写“来、不、”两个生字,完成练习册。 巩固作业:背诵古诗,并积累背诵山水诗。 提升作业:诗配画完成一幅山水诗。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