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郁达夫
故都的秋
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领悟语 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理解主旨。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4、鉴赏语言特色、艺术手法,领会意境。
5、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自主 合作 探究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有怎样的特点?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课文结构
总起(1、2):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
总结(13、14):总结全文,抒发眷恋之情
清晨静观图
落蕊轻扫图
秋蝉残鸣图
秋雨话凉图
佳日秋果图
故都的秋
分写(3—12)
清 静 悲凉
记叙
议论:赞颂自然之秋,北国之秋。
5
清晨静观
6
落蕊轻扫
7
秋蝉残鸣
2.清晨静观图
一椽破屋
碧绿的天色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破壁腰中 ,牵牛花
颜色
暗灰
碧绿
青色
蓝、白
特征
深沉淡泊
3.作者为什么要“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赏秋?
为了感受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会故都秋的质朴美。
4.理由是:
因为蓝色和白色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淡”。
5.听觉、嗅觉、触觉
秋的静
6.从原文中找出答案。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金灿灿的阳光和枯黄的小草。
7.联想到:
8.这三段文字的写景特点。
描写细腻,情景交融
9.选词填空。
泡
听得
细
静
10.B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国维
11.郁达夫《写作闲谈》:“法国批评家说,文体像人;中国人说,言为心声。不管是如何善于矫揉造作的人,在文章里,自然总会流露一点真性情出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客观色彩
主观色彩
故都的秋色
个人的心情
秋中有情的眷恋
情中有秋的落寞
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秋天的品味夹杂着一些悲凉、一些苦涩。
12.
不多余,为了突出寂寞,孤独的冷落之感。
13.B
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特色?
第一,以情驭景,情景交融,达到物我合一的效果。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心中的寂寞悲凉之清,倾注于笔端,融入自然界的落蕊鸣蝉里、风雨草木中。
第二,衬托的手法。对比反衬的手法主要运用在第2段和第13段。写南国之秋,更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的感人至深。
第三,从特征出发,多角度描写、刻画。
思考:
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仿句练习)
秋,在秋院的每一间破屋里 ,
在 ,
在 ,
在 ,
在 。
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
秋蝉的每一声残叫里
秋雨的每一个雨滴里
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作业: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仿照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曲牌,选取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景物入诗,并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过把诗人瘾
天净沙 故都
皇城古树浓茶,
月夜柳影芦花,
落蕊丝纹残尘。
秋蝉衰鸣,
槐叶萧索万家。
天净沙 秋思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