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阶段测评(第1单元第1章)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D.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2. (2022盘锦一模)花园内,栽有单瓣早花、重瓣早花、重瓣晚花等几十个品种的郁金香,色彩斑斓、千姿百态,这体现了( )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物数量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B
一、选择题(每题2分)
时间:15分钟
A
3. 某地海域发生有害物质泄漏事故,对该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有关部门对该地养殖区水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停止受影响海域养殖水产品捕捞、销售和食用。这说明( )
A.生物影响生物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4. 澳大利亚山火烧毁了很多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导致大量动物丧生,大火让“动物天堂”变成了“动物地狱”。你认为这场旷日持久的火灾,破坏了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哪些方面
( )
①数量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遗传多样性 ④生态系统多样性 ⑤气候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B
B
5. (2022兰陵一模改编)春夏之交是出游的好时节,漫步在护城河沿岸,能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下列生命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河边的垂柳长出新叶、小草发芽——生物能生长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
C.野鸭看到人靠近,很快游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河边的玉兰花盛开,有粉色,也有白色——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 (2023靖江期中)非洲草原上的狮子是营群体生活的,一个狮群中只有一只成年雄狮,其余的是雌狮和幼狮;同群中的狮子相互协作,共同保卫自己的领域和捕猎。如果有其他的雄狮进入,两只雄狮就会发生搏斗,直至将一方赶走。两只雄狮和狮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A.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种内互助
C.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D.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D
C
7.经过学习,同学们已经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生物学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皮下脂肪较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菊花的紫色、白色、黄色等不同品种决定于物种多样性
D.生物圈中的动物具有应激性,植物不具有应激性
8. 同一品种长势相同的两盆观赏植物“虎刺梅”,放在阳台上的花苞颜色鲜艳,放在客厅里的花苞颜色较浅,你认为影响花苞颜色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 B.温度
C.光照 D.水分
A
C
9. 对草坪、灌木丛和裸地三种不同植被环境空气湿度测量的结果如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裸地没有植物,但可起对照作用
B.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
C.图中①表示灌木丛的相对湿度
D.实验应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10. (2023抚顺月考)2021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叫“恶魔之花”)入侵河南、湖北多地,其利用庞大的根系与当地农作物争夺水分及营养,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当地其他植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斗争
D
A
11.(2022苏州模拟)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澳大利亚引进蜣螂解决粪便堆积等问题,说明了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B.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日照有关系,说明环境可以影响生物
C.“大树底下好乘凉”可以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D.绿色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而动物和人又是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阳光是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
12. (5分)(2023渭南月考)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胡杨生活在我国新疆地区的荒漠之中,它具备极为出色的抗旱本领,这主要归功于它发达的根。为了吸收水分,胡杨将根扎于地下2~5米深。这些根纵横交错,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
在南疆塔里木河中,上游两岸以及下游广大地区分布的天然胡杨林,构成了一道长达数百公里的天然林带。这条天然林带对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效地阻挡和减缓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移发挥了积极作用。
(1)环境中影响胡杨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是影响胡杨生活的 (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在新疆荒漠地区,胡杨之间会争夺水分、养料等,这说明胡杨之间存在 关系。
(3)胡杨的根系发达,能够扎根于地下深层吸收水分,这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4)大面积的胡杨林能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这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生态
非生物
竞争
生物能适
应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
13. (6分)(2022凤翔区期中)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实测了一天内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将得到的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时间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早晨 57.5 72.5 90.6
中午 40.0 61.1 73.1
晚上 46.1 67.4 85.3
(1)在整个测量过程中, 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空气湿度最小的地点是 。
(3)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
(4)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时,对每个地点,每次要测量3次,然后取3次数据的平均值记录在表格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5)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裸地
灌木丛
裸地
早晨
减少误差
生物影响环境
谢谢观赏!(共15张PPT)
1.环境
生物的 和 。
2.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 、生理、 的因素。
生存条件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生存空间
形态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分布
(2)分类:生态因素区分为 因素和 因素。
非生物
生物
生态因素 举例
非生物因素 、空气、水分、 、温度、 等 使花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绽放,
条件的差异使牵牛花呈现不同的色
彩等
生物 因素 同种生物 雌企鹅寻找食物,雄企鹅孵卵
雄梅花鹿因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
异种生物 共生 海葵和蟹
捕食 狮子捕食斑马
阳光
土壤
湿度
光照
土壤
互助
斗争
互惠互利
生物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形成因素:在非生物因素和 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
(2)举例: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竹节虫、蜥蜴、北极熊等具有与栖息环境极为接近的 或体形;箭毒蛙、胡蜂、夹竹桃具有艳丽的 ,警告捕食者;鸟类有适于飞行的翅膀等。
2.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 的影响,反过来也会 和 环境。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利:如蚯蚓 ,森林 、调节气候。有害:如蝗虫啃食庄稼等。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有 之分,但其结果都是使存活下来的生物更能 环境;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 的有机整体。
生物
环境
体色
体色
环境
影响
改变
改良土壤
净化空气
利弊
适应
统一
1. (2023淄博期末改编)青萝卜的地下部分为白色,地上部分为绿色,又名“出头青”。造成这种颜色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温度
2. (2023濮阳期末)每年冬季都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到鄱阳湖过冬,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一现象主要与下列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C
C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影响该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4. (2022抚顺期中)“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发现霉菌的生活环境是( )
A.温暖湿润 B.高温干燥
C.高温潮湿 D.阴暗潮湿
A
A
5. (2022内蒙古月考)小明同学在暑期随爸妈一起回爷爷家,对美丽的乡村处处充满好奇。如图为某一野外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环境中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 和 等。
(2)该环境中的食虫鸟和昆虫之间存在 关系。
(3)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阳光
空气
温度
水分
捕食
禾谷类
1. (2023渭南期末)雪兔生活在高纬度地区,随季节更替有“换装”行为。如图为雪兔的毛色由深到浅的“换装”过程。下列能表示雪兔和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环境能适应生物
2. 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事例的是( )
A.青草地的蛙是绿色的
B.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C.蚯蚓改良土壤
D.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
生物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A
C
3. 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实验中,每个实测地点每次要测量3个数据,这是因为( )
A.选择一个中间数据
B.使测量结果更真实
C.测出连续变化的过程
D.测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4. (2022蒲城期末)下列古诗文或俗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向阳花木易为春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鱼儿离不开水 D.朵朵葵花向太阳
B
B
1. 生物生活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其生存。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不相符的是( )
A.北极熊有厚厚的皮下脂肪——温度
B.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水分
C.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海拔高度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温度
2.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家居环境中,常常摆放一些绿植,这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B.秋天的稻田里,蚱蜢多是土黄色或棕黄色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C.极地狐不能生活在热带,大耳狐不能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对生存环境是不适应的
D.植被丰富的地方,往往空气湿度较大,这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C
C
3. (2022青山区二模)通常鱼类生长过程中水温升高10 ℃,生长速度增加1~2倍,但水温过高时却会导致鱼类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
A.鱼类与水温之间相互影响
B.鱼类能适应水温
C.鱼类能影响水温
D.水温能影响鱼类
4.(2022兴化月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光照时间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仅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D
C
5. (2023兰州期末)下列对诗句或谚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中,螳螂和黄雀属于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6. 海水稻是能在海边滩涂地或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品种。海水稻不仅能在盐碱地上生长,而且能降低土壤中的盐浓度,这说明(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B.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C.生物只有改变环境才能生存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C
D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0.7 ℃时才会出汗。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达上千平方米。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2)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 。
(3)生活在南极的海豹和企鹅都是以一些海洋鱼类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具有 关系。
适应
影响
水分
竞争
(2022鄂尔多斯月考)小红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
时,先将一块新鲜的面包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皿中,再将三个装置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处理(其他条件都相同)。
装置 甲 乙 丙
实验 步骤 ① 不滴水 滴入少量的水 滴入少量的水
② 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盖上培养皿盖
③ 室温培养 室温培养 低温培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有 个;她在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可以选用装置
和 作为对照实验。
2
甲
乙
(2)小红将3个装置放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的目的是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一段时间后,装置 中的霉菌数量最多。
(3)根据本实验所提供的材料,小红若想进一步探究“有机物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她应该再设计一个装置是 。
让空气中的霉菌孢子落在面包上
乙
除不放面包外,其余条件均与装置乙相同
谢谢观赏!(共16张PPT)
1.概念:地球表面有 生活的一个“薄层”。
2.范围:以海平面为基准,向下约 m和向上约10 000 m之间,包括 的下层、整个水圈和 上层。
3.作用:为生命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如空气、 、 等。
生物
生物圈
11 000
大气圈
水
岩石圈
第1单元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阳光
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
实例 体现的内涵
生物的家族中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多样性
我国现存的菊花品种已经超过3 000个,金鱼品种繁多 (基因)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多样性
物种
遗传
生态系统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生命现象(举例) 体现的基本特征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自然下垂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规律性反应,叫做
一粒种子萌发生长形成幼苗,幼苗长成大树 生物能
母牛生出小牛犊 生物能
生命现象(举例) 体现的基本特征
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又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能进行
应激性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1. (2022武江区期中)科技飞速发展,使人类能够“上天入地”。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大气圈的下层 B.整个岩石圈
C.整个水圈 D.岩石圈的上层
2.下列不属于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的是( )
A.空气和水 B.适宜的温度
C.重力 D.阳光和营养物质
B
生物圈
C
3. (2022泉港区模拟)下列地点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A.北极的冰原 B.沙漠的绿洲
C.海中的珊瑚礁 D.太空的空间站
4.(2022莲湖区月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C.大气圈中都有生物生存
D.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D
D
如表资料直接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
C
生物类群 哺乳动物 鸟类 爬行动物 鱼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世界已 知种数 4 340 8 730 6 300 22 037 850~940 >260 000
2. 利用野生油菜与普通栽培油菜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油菜品种,这种培育方法利用了(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B
1. (2023南京期末)钟萼豆是一种爱跳“舞”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音乐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生命现象属于( )
A.生物的生长现象
B.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
C.生物能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D
2. (2022将乐模拟)以下诗句中描述生物繁殖现象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C.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
3. 下列诗词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A
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下列哪项不是白鹭、桃树、鳜鱼等生物共有的基本特征( )
A.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都能运动
D.都能生长和繁殖
C
5. “新年新气象,生活大变样”,慧慧家年前购置的生活物品中,属于生物的是
( )
A.扫地机器人
B.笔记本电脑
C.花生油
D.仙人掌
D
6. (2022海林期中)猫和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物,以下是它们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2)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
(3)母猫生的一窝小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
(4)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这种现象属于 。
生长
繁殖
繁殖
应激性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就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在海平面以下约11 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 000米之间
D.生物圈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2.下列例子中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是( )
A.某自然保护区中有鸟类214种,爬行动物75种,哺乳动物38种
B.我国现存的菊花品种已经超过3 000个
C.牡丹花有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等
D.陆地生态系统可细分为荒漠、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等
B
A
3. (2023临清一模改编)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而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美丽的草原、无垠的荒漠、神秘的湿地等,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
4. 生物能表现出非生物不具有的生命特征。下列诗句中,包含生物特征的是
(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B
C
5. (2023淄博期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了鸟类因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为( )
A.可以生长发育
B.能够繁殖后代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能适应环境
6.小明听到医生救死扶伤的故事,感动得哭了起来。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小明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 )
A.植物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
B.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C.人体能够呼出二氧化碳、排尿
D.猎豹发现羚羊并迅速追捕
C
D
7. (2022乐陵二模)2021年6月1日,清华大学迎来了中国首个机器人学生——华智冰。她不仅拥有超高的情商和智商,而且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生物,因为她能不断学习
B.属于生物,因为她有超高的智商和情商
C.不属于生物,因为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不属于生物,因为她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D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借对动植物特征、生活习性的概括,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著名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进行分析。
(1)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杏树具有 的特征。
(2)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杏树有
的特征。
(3)深夜清风吹过引起蝉鸣,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
(4)鹊、蝉、蛙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说明生物能进行 。
繁殖
由小长大(或生长)
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新陈代谢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