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09:2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篝火晚会时,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4、我国铜冶炼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格致粗谈》记载“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把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X+Cu2O+CZn+2Cu+2CO2↑。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  )
A.Zn2CO3 B.Zn C.ZnO D.ZnCO3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二个氮气分子:2N B. 两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 硫酸铁的化学式:FeSO4 D. 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6、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 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标志的是(  )
A.B. C.D.
8、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5 12 20
反应后质量/g 8 5 30 X
A.X=4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
C.该反应中丙有可能是单质,丁一定是化合物
D.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
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单质,乙、丙均为氧化物
B. 丁的化学式为H2O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 该反应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10、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 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 甲实验中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乙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有关
D.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
11、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扑灭 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12、“飞扬”冬奥,火炬采用的燃料是氢燃料,不是传统燃料丙烷,丙烷(X)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5O23CO2+4H2O,丙烷(X)的化学式为(  )
A.C3H4 B.C3H8 C.C3H8O D.C3H6O2
13、将2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 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CaO的质量约为( )
A. 28.0g B. 44.8g C. 56.0g D. 78.0g
1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A. B.
C. D.
15、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空气
C.氢气、氧气 D.天然气、空气
1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 10 28 37
反应后的质量/g 14 10 33 x
A.x的值是25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33
二、填空题。
17、“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
(1)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关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加剧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请你解释下列做法的目的是:
①将煤块改为蜂窝煤来做燃料: ;
②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应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请你为低碳生活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18、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规律.请你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将金属钠与液态氨气反应制得NaNH2,再将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则X的化学式为    。
(2)工业上用如下反应降低污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   。
②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19、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2H2+O22H2O;2CO+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 ;②______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 。
20、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   ,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   ,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图示(左)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右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 。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 。
22、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4.5 2 1
反应后质量/g 16.9 0 2 未知
(1)反应后D的质量是______克;
(2)C物质可能是(填写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__________;
(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三、实验类题。
23、为了探究燃烧条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图2.
(1)与课本实验装置图1相比,这个实验改进的优点是________;
(2)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图2实验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要使图2试管中的红磷燃烧的方法________.
四、计算类题。
24、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试计算:电解7.2t的水,能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答案】A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篝火晚会时,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C
4、我国铜冶炼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格致粗谈》记载“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把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X+Cu2O+CZn+2Cu+2CO2↑。则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  )
A.Zn2CO3 B.Zn C.ZnO D.ZnCO3
【答案】D
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二个氮气分子:2N B. 两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 硫酸铁的化学式:FeSO4 D. 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答案】B
6、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 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7、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标志的是(  )
A.B. C.D.
【答案】B
8、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5 12 20
反应后质量/g 8 5 30 X
A.X=4
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9
C.该反应中丙有可能是单质,丁一定是化合物
D.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
【答案】C
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单质,乙、丙均为氧化物
B. 丁的化学式为H2O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 该反应体现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个数均不变
【答案】B
10、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 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 甲实验中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乙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有关
D.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
【答案】B
11、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扑灭 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答案】C
12、“飞扬”冬奥,火炬采用的燃料是氢燃料,不是传统燃料丙烷,丙烷(X)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5O23CO2+4H2O,丙烷(X)的化学式为(  )
A.C3H4 B.C3H8 C.C3H8O D.C3H6O2
【答案】B
13、将200g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钙),高温灼烧一段时间后, 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则生成CaO的质量约为( )
A. 28.0g B. 44.8g C. 56.0g D. 78.0g
【答案】C
1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15、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空气
C.氢气、氧气 D.天然气、空气
【答案】A
16、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 10 28 37
反应后的质量/g 14 10 33 x
A.x的值是25 B.乙一定是催化剂
C.甲和丁都是反应物 D.反应中,甲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4:33
【答案】A
二、填空题。
17、“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
(1)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关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加剧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请你解释下列做法的目的是:
①将煤块改为蜂窝煤来做燃料: ;
②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应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请你为低碳生活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答案】(1)天然气;ABC;
(2)①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②使燃气灶中有充足的氧气,使燃气充分燃烧;
(3)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出行(合理即可)。
18、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规律.请你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将金属钠与液态氨气反应制得NaNH2,再将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则X的化学式为    。
(2)工业上用如下反应降低污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   。
②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答案】(1)NH3; (2)1:2;S和C。
19、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2H2+O22H2O;2CO+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______ ;②______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 。
【答案】(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是化合反应等
(2)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等(答案合理即可)
20、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   ,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   ,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答案】热水;氧气。
21、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图示(左)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右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 。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可燃物;
(1)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白磷没有接触到空气(或氧气);
(2)A; (3)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清除可燃物。
22、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2 24.5 2 1
反应后质量/g 16.9 0 2 未知
(1)反应后D的质量是______克;
(2)C物质可能是(填写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__________;
(3)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
【答案】(1)10.6 (2)催化剂 (3)分解反应
三、实验类题。
23、为了探究燃烧条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图2.
(1)与课本实验装置图1相比,这个实验改进的优点是________;
(2)图1实验中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图2实验验证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要使图2试管中的红磷燃烧的方法________.
【答案】(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隔绝空气、提供热量
(3)试管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取出试管,擦干外壁,在酒精灯上加热
四、计算类题。
24、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试计算:电解7.2t的水,能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设制的氢气的质量为x t
2H2O2H2↑+O2↑
36 4
7.2t X
36:4=7.2t:X
X=0.8t
答:制的氢气的质量为0.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