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课件)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课件)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11: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回顾旧知
四则混合运算
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含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回顾旧知
说一说下面这几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540÷(3+6×2)
540÷3+6×2
180÷(36÷12)+6
180÷(36÷12+6)
=180+12
=192
=540÷(3+12)=540÷15
=36
=180÷3+6
=60+6
=66
=180÷(3+6)
=180÷9
=20
运算顺序不同,得数也可能不同。
探索新知
不改变数的顺序,你能在这些空格中填上加减乘除(可以添加括号),来使算式成立吗?
40 12 8 5 =10
8-5=3
12÷3=4
40÷4=10
40÷(12÷(8-5))
40÷[12÷(8-5)]
探索新知
为了在括号内改变运算顺序,我们使用“[ ]”来和小括号进行区分,“[ ]”叫作中括号,中括号和小括号都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40÷[12÷(8-5)]
算式中的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 )”是小括号,又称为圆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特拉首先使用的。在这之前,曾经有人用括线“ ”表示算式中先算的部分。如,50-15+12表示要先算15+12。
“[ ]”是中括号,又称为方括号。17世纪英国数学家瓦里士在计算时最先使用了它。
“{ }”是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大约是在1593年由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先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42×[169-(78+35)]
=42×
169-113
=42×56
=2352
( )
[ ]
巩固练习
观察下面两个算式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
4×[(30×5)-60]
=4×[150-60]
=4×90
=360
4×(30×5-60)
=4×(150-60)
=4×90
=360
64÷[16÷(11-9)]
=64÷16÷2
=4÷2
=2
64÷[16÷(11-9)]
=64÷[16÷2]
=64÷8
=8
巩固练习
用40 12 8 5再设计一个含有中括号的综合算式,要求不改变数的顺序,并计算出得数。
40 ÷[(12-8)×5]
=40÷[4×5]
=40÷20
=2
40 ÷[(12+8)÷5]
=40÷[20÷5]
=40÷4
=10
……
巩固练习
540÷(3+6×2)
540÷3+6×2
180÷(36÷12)+6
180÷[36÷(12+6)]
=180+12
=192
=540÷(3+12)=540÷15
=36
=180÷3+6
=60+6
=66
=180÷(3+6)
=180÷9
=20
540÷[(3+6)×2]
=540÷[9×2]
=540÷18
=30
180÷(36÷12+6)
=180÷[36÷18]
=180÷2
=90
巩固练习
120÷4-125÷5
张红每小时采莲蓬的个数
王莉每小时采莲蓬的个数
=30-25
=5(个)
答: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5个。
回顾总结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计算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含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课后作业
1、细心读题,认真填空
(1)计算算式180×[36÷(12+6)]时,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5+15=20 4×20=80 480÷80=6 综合算式:( )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68-(132+129)]×34 840÷[15×(351-347)]
14×[(80+120)÷25]
课后作业
3、下面的计算正确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4、童童看一本24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30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5页。剩下的部分3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列综合算式解答)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00÷[840÷(100-□)]=20 [58-(□+22)]×40=320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