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1.1 地球上的水(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台州期末)2022年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对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C.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2.(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图中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
A. B.
C. D.
3.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持续减少
4.(2021八上·乐清月考)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许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m/s) ,为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第三强的台风 。台风“利奇马”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5.(2021八上·台州期末)水质是重要的环境指标,每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如图是自然界水的天然循环示意图,小毛同学总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6.(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陆间水循环由环节①④⑤②完成
B.环节②和③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对流层
C.环节③和④分别代表蒸发和水汽输送
D.水循环中水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7.(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以下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B.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
C.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储水量的 2.53%
D.海水淡化成本高,目前还不能推广
8.(2020八上·温岭期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降水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9.(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海洋水
D.水循环的动力只有太阳能
10.(2019八上·长兴月考)11月19日,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浙江全省正面临“区域性较严重干旱”。江山、常山两地达“重旱”,另有42个县(市、区)达“中旱”,22个县(市、区)达“轻旱”。全省气象干旱面积约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90%以上。10月3日至11月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这让浙江很“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浙江今年夏秋季节盛行西北风,所以没下雨
B.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一定会降水
C.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二、填空题
11.(2023八上·义乌期末)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上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
(2)“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有所改善,据图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12.读图所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水在 作用下,大量的海水 (A)形成水汽,水汽被 (B)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 (C),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 (F)和 (D)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 水循环。
(2)P所代表的水循环是 ,T所代表的水循环是 。
(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 (填字母,下同)循环的水量最大, 循环对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陆地的淡水资源。
(4)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 (填“长”或“短”)。
13.分析下表有关地球水储量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种类 水储量 咸水 淡水
×1012米3 % ×1012米3 % ×1012米3 %
海洋水 1338000 96.538 1338000 99.041
冰川与永久积雪 24064. 1 1.7362
24064. 1 68.6973
地下水 23400 1.6883 12870 0.9527 10530 30.0606
永冻层中的冰 300 0.0216
300 0.8564
湖泊水 176.4 0.0127 85.4 0.0063 91 0.2598
土壤水 16.5 0.0012
16.5 0.0471
大气水 12.9 0.0009
12.9 0.0368.
沼泽水 11.47 0.0008
11. 47 0.0327
河流水 2.12 0. 0002
2.12 0.0061
生物水 1.12 0.0001
1.12 0.0032
总计 1385984.6 100 1350955.4 100 35029.2 100
(1)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 、 、 。
(2)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3)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4)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三、解答题
1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今,全球约有60%的地区水资源紧张。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来水量只有18亿吨,这是北京地区每个人面临的严峻现实。
(1)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 。
(2)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是 。
(3)北京人均水量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 ,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结果保留至1%)
(4)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 ,自然原因是 。
(5)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 ① ;② ;③ 。
1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1)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宏伟工程是 。
(3)结合材料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
16.(2020八上·金东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读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m3 年-1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 B.蒸发;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E.地表径流; F.地下径流。
(2)“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 。
(3)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4)2016年,金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63m3 年-1, 上表资料显示,金华属于 缺水城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水产业的目标是净化井水、河水和雨水,淡化海水,处理污水,以及建设相应的配套设备设施。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鼓励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以减少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解答】A.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A正确;
B.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B正确;
C. 地下水不可以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处理才可以直接饮用,C错误;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D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
【解答】A:图中海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10%左右,故A错误。
B:图中海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故B错误。
C:图中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5%以上,故C正确。
D:图中海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75%,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干湿地区,由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柱状图判读的关键是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及柱的变化情况;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地域辽阔,造成了全国水土资源不平衡现象,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水土资源相差十分悬殊。
【解答】A:低纬度地区较多,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故B正确。
C: 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且有明显升降,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故C正确。
D: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40°以南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但纬度大于40°时是增加的,故D错误。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台风经过时,往往会形成强烈的降雨,雨水落到地面后,会在地表流动,部分雨水会渗入地面以下,因此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为降雨,地表径流和下渗,即②④⑤。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的环节由蒸发、植物蒸腾、降水、下渗、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的循环可以使水得到净化的作用,可以不断地补给陆地水。
【解答】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正确;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正确;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正确;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A、海陆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A不符合题意;
B、环节②降水和③蒸发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对流层,B符合题意;
C、环节③和④分别代表蒸发和降水,C不符合题意;
D:水循环中包括蒸发和降水,故水的状态有气态和液态,水的物理性质已经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资源的认识和水体的分布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A.海洋水约占96.5%,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陆地的淡水占全球储水量的 2.53%,而可供人类利用的要少的可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海水淡化成本高,目前还不能推广,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2、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海洋水可以通过海陆间的循环转化为湖泊河流水;
3、某一地区,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与同期的蒸发量和径流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和;
4、人类利用最多的是淡水资源包括湖泊河流淡水,浅层地下水。
【解答】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和降水。还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A错误;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描述正确,B正确;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降水量相等,还有部分水蒸发掉和下渗成地下径流的一部分,C错误;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海洋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3%,故A错误;
B.水是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故B正确;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C错误;
D.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太阳能和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降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下雨的原因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小水滴不断地累积到一定数量就会以雨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人工降雨的方法很多,比如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这是缓解干旱,增加降雨量的有效措施,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空间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解答】A、刮西北风与空气流动有关,并不是导致没有降雨的原因,因为降雨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与刮风无关的,A不符合题意。
B、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B不符合题意。
C、人工降水,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C符合题意。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1)水汽输送
(2)⑤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①是水汽输送,②④是降水,③是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⑧是地下径流;
【解答】(1)①是水汽输送;
(2)“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⑤水汽输送;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⑤
12.【答案】(1)太阳辐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
(2)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T;M
(4)短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
海陆间循环为地球上的水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相变)的运动过程。又称水分循环或水文循环。陆地内循环为陆地上(或一个流域内)发生的水循环是降水到地表和地下径流到蒸发的复杂过程。海上内循环为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局部水分交换过程。
海陆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以不同的周期或速度更新。陆地内循环意义为补充陆地水体的水量,但数量很少。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海上内循环是水循环的一种形式。
【解答】如图: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下径流,E植物蒸腾,F地表径流,P 陆上内循环, M海陆大循环,T 海上内循环。
(1)海洋水在 太阳辐射 作用下,大量的海水 蒸发 (A)形成水汽,水汽被 水汽输送 (B)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 降水 (C),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 地表径流 (F)和 地下径流 (D)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 海陆间 水循环。
(2)P所代表的水循环是陆上内循环,T所代表的水循环是海上内循环。
(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T循环的水量最大,M2循环对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陆地的淡水资源。
(4)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短。
13.【答案】(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海洋水;地下水
(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球水储量数据表解答即可。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其次是地下水。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与永久积雪,其次是地下水。
(4)水资源并不是用不完的,世界很多地方都严重缺水,而我们使用的淡水储量也是很小的。
故答案为:(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2)海洋水;地下水(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4.【答案】(1)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2)水资源短缺
(3)13%;3%
(4)人口多且增长快,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多;降水少,气候干旱
(5)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和文字表述分析解答;
(2)将北京的年均来水量和需水量进行比较即可;
(3)将北京人均水量与中国人均水量作比;将北京的人均水量与世界人均水量作比;
(4)从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工业发展等角度分析北京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原因。
(5)根据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解答。
【解答】(1)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2)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来水量只有18亿吨,那么每年的年均用水量缺少23.2亿吨,因此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是:水资源短缺。
(3)北京人均水量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
(4)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多且增长快,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多,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
(5)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 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15.【答案】(1)南多北少
(2)南水北调
(3)不均匀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受季风的影响,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因而,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结合选
【解答】(1)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南多北少。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宏伟工程是南水北调。
(3)结合材料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16.【答案】(1)降水
(2)南多北少
(3)C
(4)中度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基本环节的知识解答;
(2)根据“南水北调”的含义判断;
(3)根据“百川东到海”的含义判断;
(4)将数据与表格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应该为降水;、
(2)“南水北调”,即将南方的水调剂到北方,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
(3)“百川”即陆地上的江河水,“海”为海水,因此“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海陆间循环,故选C。
(4)1663m3在1000~1700之间,因此金华属于中度缺水城市。
1 / 1“高效课堂”1.1 地球上的水(提升版)--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台州期末)2022年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对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C.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水产业的目标是净化井水、河水和雨水,淡化海水,处理污水,以及建设相应的配套设备设施。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鼓励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以减少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解答】A.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A正确;
B.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B正确;
C. 地下水不可以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处理才可以直接饮用,C错误;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D正确;
故答案为:C
2.(2022八上·余杭月考)如图中正确示意地球水体储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
【解答】A:图中海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10%左右,故A错误。
B:图中海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故B错误。
C:图中海洋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5%以上,故C正确。
D:图中海洋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75%,故D错误。
故选C。
3.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持续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干湿地区,由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柱状图判读的关键是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及柱的变化情况;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地域辽阔,造成了全国水土资源不平衡现象,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水土资源相差十分悬殊。
【解答】A:低纬度地区较多,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北纬40°附近最少,故B正确。
C: 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且有明显升降,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故C正确。
D: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40°以南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但纬度大于40°时是增加的,故D错误。
故选D。
4.(2021八上·乐清月考)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许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m/s) ,为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第三强的台风 。台风“利奇马”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答案】A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台风经过时,往往会形成强烈的降雨,雨水落到地面后,会在地表流动,部分雨水会渗入地面以下,因此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为降雨,地表径流和下渗,即②④⑤。
故选A。
5.(2021八上·台州期末)水质是重要的环境指标,每年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如图是自然界水的天然循环示意图,小毛同学总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的环节由蒸发、植物蒸腾、降水、下渗、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的循环可以使水得到净化的作用,可以不断地补给陆地水。
【解答】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正确;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正确;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正确;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陆间水循环由环节①④⑤②完成
B.环节②和③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对流层
C.环节③和④分别代表蒸发和水汽输送
D.水循环中水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答案】B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解答】A、海陆间循环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A不符合题意;
B、环节②降水和③蒸发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对流层,B符合题意;
C、环节③和④分别代表蒸发和降水,C不符合题意;
D:水循环中包括蒸发和降水,故水的状态有气态和液态,水的物理性质已经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以下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B.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
C.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储水量的 2.53%
D.海水淡化成本高,目前还不能推广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资源的认识和水体的分布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A.海洋水约占96.5%,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陆地的淡水占全球储水量的 2.53%,而可供人类利用的要少的可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海水淡化成本高,目前还不能推广,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0八上·温岭期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和降水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降水量相等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2、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海洋水可以通过海陆间的循环转化为湖泊河流水;
3、某一地区,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与同期的蒸发量和径流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和;
4、人类利用最多的是淡水资源包括湖泊河流淡水,浅层地下水。
【解答】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和降水。还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A错误;
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描述正确,B正确;
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降水量相等,还有部分水蒸发掉和下渗成地下径流的一部分,C错误;
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海洋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D错误。
故选B
9.(2020八上·吴兴期末)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海洋水
D.水循环的动力只有太阳能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3%,故A错误;
B.水是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故B正确;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故C错误;
D.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太阳能和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10.(2019八上·长兴月考)11月19日,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浙江全省正面临“区域性较严重干旱”。江山、常山两地达“重旱”,另有42个县(市、区)达“中旱”,22个县(市、区)达“轻旱”。全省气象干旱面积约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90%以上。10月3日至11月1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这让浙江很“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浙江今年夏秋季节盛行西北风,所以没下雨
B.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一定会降水
C.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降水;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下雨的原因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小水滴不断地累积到一定数量就会以雨滴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人工降雨的方法很多,比如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这是缓解干旱,增加降雨量的有效措施,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且年际变化大;空间分布特点: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解答】A、刮西北风与空气流动有关,并不是导致没有降雨的原因,因为降雨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与刮风无关的,A不符合题意。
B、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B不符合题意。
C、人工降水,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C符合题意。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2023八上·义乌期末)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上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
(2)“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有所改善,据图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答案】(1)水汽输送
(2)⑤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①是水汽输送,②④是降水,③是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⑧是地下径流;
【解答】(1)①是水汽输送;
(2)“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⑤水汽输送;
故答案为:(1)水汽输送(2)⑤
12.读图所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水在 作用下,大量的海水 (A)形成水汽,水汽被 (B)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 (C),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 (F)和 (D)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 水循环。
(2)P所代表的水循环是 ,T所代表的水循环是 。
(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 (填字母,下同)循环的水量最大, 循环对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陆地的淡水资源。
(4)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 (填“长”或“短”)。
【答案】(1)太阳辐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海陆间
(2)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T;M
(4)短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
海陆间循环为地球上的水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相变)的运动过程。又称水分循环或水文循环。陆地内循环为陆地上(或一个流域内)发生的水循环是降水到地表和地下径流到蒸发的复杂过程。海上内循环为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局部水分交换过程。
海陆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以不同的周期或速度更新。陆地内循环意义为补充陆地水体的水量,但数量很少。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海上内循环是水循环的一种形式。
【解答】如图: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下径流,E植物蒸腾,F地表径流,P 陆上内循环, M海陆大循环,T 海上内循环。
(1)海洋水在 太阳辐射 作用下,大量的海水 蒸发 (A)形成水汽,水汽被 水汽输送 (B)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 降水 (C),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 地表径流 (F)和 地下径流 (D)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称为 海陆间 水循环。
(2)P所代表的水循环是陆上内循环,T所代表的水循环是海上内循环。
(3)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T三种循环中,T循环的水量最大,M2循环对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有效补充了陆地的淡水资源。
(4)如果某地区的水循环很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较短。
13.分析下表有关地球水储量的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种类 水储量 咸水 淡水
×1012米3 % ×1012米3 % ×1012米3 %
海洋水 1338000 96.538 1338000 99.041
冰川与永久积雪 24064. 1 1.7362
24064. 1 68.6973
地下水 23400 1.6883 12870 0.9527 10530 30.0606
永冻层中的冰 300 0.0216
300 0.8564
湖泊水 176.4 0.0127 85.4 0.0063 91 0.2598
土壤水 16.5 0.0012
16.5 0.0471
大气水 12.9 0.0009
12.9 0.0368.
沼泽水 11.47 0.0008
11. 47 0.0327
河流水 2.12 0. 0002
2.12 0.0061
生物水 1.12 0.0001
1.12 0.0032
总计 1385984.6 100 1350955.4 100 35029.2 100
(1)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 、 、 。
(2)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3)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 ,其次是 。
(4)有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海洋水;地下水
(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地球水储量数据表解答即可。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上储量位居前三位的水体依次是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咸水中,储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其次是地下水。
(3)由表中数据可知,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多的是冰川与永久积雪,其次是地下水。
(4)水资源并不是用不完的,世界很多地方都严重缺水,而我们使用的淡水储量也是很小的。
故答案为:(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2)海洋水;地下水(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4)不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三、解答题
1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今,全球约有60%的地区水资源紧张。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来水量只有18亿吨,这是北京地区每个人面临的严峻现实。
(1)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 。
(2)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是 。
(3)北京人均水量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 ,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结果保留至1%)
(4)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 ,自然原因是 。
(5)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 ① ;② ;③ 。
【答案】(1)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2)水资源短缺
(3)13%;3%
(4)人口多且增长快,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多;降水少,气候干旱
(5)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合理即可)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和文字表述分析解答;
(2)将北京的年均来水量和需水量进行比较即可;
(3)将北京人均水量与中国人均水量作比;将北京的人均水量与世界人均水量作比;
(4)从水资源的分布,以及工业发展等角度分析北京水资源严重缺水的原因。
(5)根据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解答。
【解答】(1)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是: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2)北京市年均需水41.2亿吨,而来水量只有18亿吨,那么每年的年均用水量缺少23.2亿吨,因此北京的水资源状况是:水资源短缺。
(3)北京人均水量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
(4)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多且增长快,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多,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
(5)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有: 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1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南方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北方不足20%。
(1)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宏伟工程是 。
(3)结合材料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 (填“均匀”或“不均匀”)。
【答案】(1)南多北少
(2)南水北调
(3)不均匀
【知识点】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受季风的影响,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因而,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结合选
【解答】(1)结合上述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南多北少。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一项宏伟工程是南水北调。
(3)结合材料二,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16.(2020八上·金东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读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缺水程度 人均水量/m3 年-1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 ; B.蒸发;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E.地表径流; F.地下径流。
(2)“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 。
(3)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4)2016年,金华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663m3 年-1, 上表资料显示,金华属于 缺水城市。
【答案】(1)降水
(2)南多北少
(3)C
(4)中度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根据水循环的基本环节的知识解答;
(2)根据“南水北调”的含义判断;
(3)根据“百川东到海”的含义判断;
(4)将数据与表格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应该为降水;、
(2)“南水北调”,即将南方的水调剂到北方,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
(3)“百川”即陆地上的江河水,“海”为海水,因此“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海陆间循环,故选C。
(4)1663m3在1000~1700之间,因此金华属于中度缺水城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