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9 11:4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物产。全文一共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以问句开头,既吸引读者,也点明这篇课文要介绍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写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大特点。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海面到海底的光线变化;第三自然段围绕海底声音来写的;第四自然的围绕海里动物的活动方式来写的;第五自然段围绕海底植物差异也很大来写的;第六自然段写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藏。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也回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前呼后应。
教学目标:
理解“窃窃私语”“免费的长途旅行”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能说出第四、第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第四、第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音频。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我们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十分辽阔,位居世界第三。如果把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土地合在一起,那就大极了。可是在我们地球上,有比陆地更大的地方,那就是—海洋。地球上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被海水覆盖着,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来当一当海底潜水员,去探索海底的奥秘。齐读课题23。《海底世界》。 1.观察PPT上的地图。 2.齐读课题。 从地理知识入手,让学生体会海洋的广阔。
二、整体回顾 1.经过上一个课时的学习,你认为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作者用了一句话来概括,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 3.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4.再来读一读,注意停顿和突出,让胡老师清楚地听到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潜水员们,现在我们就潜入海底,去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吧。 1.用自己的话描述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2.浏览课文,找到“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通过回顾及反复朗读,让学生对“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八个字产生较深的印象。
三、逐段分析 (一)第三自然段 1.我们从波涛澎湃的海面开始往下潜,一百米,两百米,三百米,四百米,五百米,海底一片黑暗,只能看见一些像闪烁的星星一样的深水鱼在游动。海底这么安静,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2.动物发出来的声音就好像?用一个词形容。 (窃窃私语) 3.窃窃私语在文中什么意思?(声音小)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表演一下。两个人头靠着头,说着悄悄话呢! 4.我们来看看古人创造的“窃”字,外面像一个大罩子,相当于是老鼠洞,中间口字部分象征着吃,下面的部分表示粮食和杂物。连起来是在鼠洞里,小老鼠、小虫子在偷偷地吃杂物。“窃”不仅指声音小,还指偷偷摸摸,不想让别人知道。找到自己的同桌,我们来演一演窃窃私语。两个人头靠着头,叽叽咕咕地说着不让人知道的事情呢! 5.海底的小动物用上窃窃私语就显得特别的神秘、有趣。请同学来读一读,读出这种说悄悄话的感觉。(请学生读)各位潜水员们,动物们在窃窃私语,我们可能听不清,别着急,带上水中特制的听音器,竖起耳朵,仔细地听一听。 6.注意了,从嗡嗡到啾啾再到汪汪,声音应该是越来越大的,谁再来试一试。 7.潜水员们,海底只有这些声音吗?(不是)你怎么知道还有其他的声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用上听音器听一听,还会有像什么一样的声音呢?(像小鸭子一样的嘎嘎声,像小鸡一样的叽叽声,像小猫一样的喵喵声,像青蛙一样的呱呱声)。 8.不仅如此,这些小动物们遇到不同的情况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呢!请你来读一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9.原来海底并不平静,而是充满生机,它们在海底说悄悄话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第四自然段 1.第一段探险之旅中我们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这还不是最有趣的,最有趣的在后面呢!潜水员们准备好,我们开启第二段旅程。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海里的动物 各有各的活动方法)(2)画出你看到的最奇异的动物,反复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3)你觉得哪种动物的活动方法最奇异呢? 预设1: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海参是靠什么前进的?(肌肉伸缩)你见过陆地上什么动物也这样爬行?(毛毛虫) 它的活动的最大特点?(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四米大概是从第一位同学到第四位同学的距离,我们走四米只需要两三秒钟,海参却需要整整一个小时,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来体现海参的爬行速度很慢。 谁来把海参活动的慢读出来呢?(请学生读,并做点评) 预设2: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用一个字概括火车的特点是(快)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每小时几千米)还有吗(比普通火车还要快) 为什么作者把梭子鱼和普通火车相比较?(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梭子鱼相比,体现梭子鱼的运动速度很快。)梭子鱼到底有多快,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预设3: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乌贼和章鱼是怎么活动的?(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什么叫反推力你能表演一下吗?(指名表演)我们一起试一试。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多么奇妙呀,别的动物都是在前进,而他俩却是在后退。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出来。 预设4: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巴”是什么意思?它们巴在船上干什么呢?(跟着船到处旅行),你觉得这是怎样的贝类?(调皮、聪明、自由自在)请你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轮船行到哪,这些贝类就就旅行到哪,真是又聪明又调皮又悠闲的贝类呀!请你们来读一读。 2.你最喜欢海里动物的哪种活动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用自我介绍的方法来介绍介绍它们吧! 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五种动物,有慢悠悠的海参,有比普通火车还要快的梭子鱼,有利用水的反推力向后退的章鱼和乌贼,还有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长途旅行的贝类,这些动物都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样先总后分的方式我们把它叫做(总分)。作者通过总分的结构,作者把动物们的活动写得清楚又具体。先总后分的方法大家并不陌生,在下一个自然段中,作者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开启第三段旅程,看一看海底奇异的植物。请大家看到第5段,找出这段中先总的中心句,想一想,围绕着中心句,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四)第五、六自然段 1.你觉得这里的植物奇异在哪里? (颜色很多,大小差异很大) 2.播放视频,海底的植物真奇异。海底不仅有动物,有植物,还有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3.海底有煤、铁、石油、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这些东西成为矿产资源。这些矿场资源在海底的储存量怎么样?(多)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蕴藏 丰富)海底到底蕴藏着多少矿产,下课查一查,你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一) 1.浏览第二自然段。 2.画出让自己感受奇异的句子。 3.思考问题 (二) 1.朗读第三自然段。 2.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 3.读句子。 (三)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问题。 2.说一说不同的动物的活动方式。 3.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朗读课文。 4.了解“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的意思。 5.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说出动物的活动特点。 (四) 1.听老师朗读5、6段,思考问题。 2.说出植物为什么奇异。 3.看视频,体会海底植物的奇异。 4.说出海底有哪些资源。 (一) 1.指名朗读,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波涛澎湃”的意思,与海底的安静进行鲜明的对比,以此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 2.通过想象及图片,让学生了解“黑暗中小星星在闪烁”到底是什么样子,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的经验,对比喻句进行练习。 (二) 通过让学生了解“窃窃私语”了解海底并不平静,体会海底的生机勃勃。 (三) 1.通过画出中心句,了解第四自然段的结构, 2.通过“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体会拟人的奇妙。并以此为基础,将动物拟人化,向同学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 3.通过小结,让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怎样把活动方式说清楚的,以此为基础,自学第五自然段。 (四) 通过视频,让学生以更加形象的方式了解海底植物的景色奇异。
总结提升 1.游览到这里,我们的海底旅程就要结束了,想一想作者只用了这一段话来写海底世界物产丰富吗?回顾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哪里还能看出物产丰富? (从声音可以看出鱼类多、从颜色可以看出植物多、植物够多才能产生差异) 2.正是由于景色奇异的动物和植物,才造就了这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读)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丰富的物产,才形成了这海底景色的奇异。(读)这两种特点在每段各有侧重,但他们其实密不可分,相互关联,所以作者最后不禁发出了感叹,齐读: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1.浏览全文,说出课文哪里还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 2.倾听总结,体会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1.回顾课文,通过思考总结课文内容。
课堂拓展 今天潜水员们听到了海底窃窃私语的声音,看到了奇异的动物和植物,还了解了海底的矿场,想不想看更多?我们一起欣赏这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吧! 1.观看视频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