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彩的光 单元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凿壁借光 B.渔民叉鱼 C.水中倒影 D.雨后彩虹
2.下图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与立竿见影中的“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树荫下的光斑 C.汽车的观后镜 D.池水中的金鱼
4.如图所示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A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5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
识相符合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的水里的鱼是实像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的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6.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方另一只鸟的飞翔动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
B.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如果此时下雨,水面褶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了”,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7.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8.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9.在放映幻灯片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第一个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
匙的像,则幻灯片应与以下四个插法中哪种插法一致( )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11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12.现代生活中,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眼球成像及视力矫正的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逐渐变大
B.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 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C.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则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图中此时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清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又可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15.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远离物体
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凸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6.在晴天的中午,茂密的大树下常有许多圆形的不那么明亮的光斑,这些光斑是光沿__________传播时,光线通过树叶缝隙而形成的太阳的__________(选填“像”或“影子”).
17.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__________传播的原理。
18.夏天的晚上,繁星满天,抬眼仰望天空,星星好像在眨眼睛.其实是星光从遥远的宇宙传到地面上时要经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多次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使我们在看星星时,总觉得星星在闪烁,就像在眨眼睛.
19.如图所示是期末考试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
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20.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2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七色光,在这七色光中属于光的三基色的是红、____、蓝。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_______绿色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22.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45分)
23.(5分)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并保留作图痕迹。
24.(5分)完成图中经过凸透镜后的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25.(5分)做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与反射的完整光路图。
26.(5分)小亮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选用平面镜作为反射面的好处是光在平面镜上发生了_________反射,便于观察反射光线.
(2)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便于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图中入射角是________度.
(3)让人射光线A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4)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线OB后,小亮按图乙方式以ON为轴向后旋转纸板,观察纸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线,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5)小亮让光沿BO方向人射,发现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28.(7分)小明用焦距为15.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1)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2)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实验时,若一只苍蝇落在了凸透镜上,光屏上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苍蝇的像。
(4)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向_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29.(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______(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A.50~65cm B.65~80cm C.80~95cm
(4)将蜡烛移到37cm刻度线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单元测评卷
参考答案
1-5 ABBDD 6-10 DDCCB 11-15 BDDAC
16、直线 像
17、平面镜 直线
18、折
19、吸收 反射
20、凸透镜 会聚
21、绿 反射
22、凸 实
23、如图
24、如图
25、如图
26、(1)镜面 (2)40 (3)变小 (4)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5)光路可逆
27、(1)确定像的位置 (2)A (3)不变 (4)虚像
(5)玻璃杯没有垂直安放 (6)A
28、(1)同一高度(2)照相机 左 缩小 (3)没有(4)右
29、(1)15.0 (2)左 (3)B (4)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