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抗元,马可波罗来华,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理解民族融合的加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对蒙古社会的积极作用,学习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蒙古人以游牧为生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想一想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 ?当时在中国有: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统一蒙古的成吉思汗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统一了蒙古。
1206年,建立蒙古国。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思考你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因素
部落混战,民族压迫,
人民渴望和平安宁
强大的骑兵
个人因素
坚强的意志,机敏果敢思考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思考元朝统一全国蒙古(元)元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灭西夏,金,大理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 思 考: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
隋统一南北朝、
元朝建国。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2)海运:想一想: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漕运: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思考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隋朝大运河会通河通惠河洛阳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隋朝大运河杭州大都洛阳余杭涿郡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异同点:
相同点:隋元两朝运河南北两端端点,都是今杭州
和今北京。
不同点:隋朝运河通过洛阳,呈大弯曲状;
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
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4、频繁的中外往来3、繁华的大都 想一想: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谁? 马可波罗。 元朝对外交往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呆过多年。 回国后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书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5、行省制度的建立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那些制度?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
*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思考唐朝疆域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北 海邻北行省行省制度行中书省行中书省行中书省中书省作用: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行省制度有什么历史影响?想一想四、民族融合的发展思考1、汉族外迁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4、回族的形成.?元朝时候,许多 来到 ,为那里的 。
? 包括 ,大量迁入 ,
同 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 等族,经过长期
共同生活,已同汉族 。
? 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 、 ,信仰 ,
他们同 、 、 等族,长期 ,互通 ,逐渐 ,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 ,促进了 .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作用:回族汉族人边疆边疆各族蒙古族中原和江南契丹、女真人口流动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唐朝回族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想一想:回族的形成小结思考: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统一的意义?1)元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
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
3)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4)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5)促进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开发。思考:
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文天祥(1236-1283年)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他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最后被杀害。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祠文天祥祠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小结:重点回顾蒙古的兴起1、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1206年建立蒙古国,尊称成吉思汗.
2、他的历史贡献? 统一了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的混战局面,为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元朝的建立3、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4、1276年灭南宋统一全国5、行省
制度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内容中央:中书省
地方:行中书省 特殊机构:宣政院和
澎湖巡检司作用:是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民族融合表现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4、回族形成
作用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中书省行中书省中央地方岭北行省
辽阳行省
河南行省
陕西行省
四川行省
甘肃行省
云南行省
江浙行省
江西行省
湖广行省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
澎湖和琉球。课堂练习 1.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
A.元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北宋、辽。夏、金
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AD课堂练习3.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
A.羌族 B.蒙古族
C.回族 D.鲜卑
4.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他们受女真族的压迫
B.元朝的统一局面,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D.元朝时,境内人口大规模流动,客观上加强了民族融合
CA 阅读以下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请回答:(1)这是谁的诗句? (2)你能解释一下它的意思吗?作者的哪些精神值得 学习? (3)元朝统一中国是进步的表现,那我们又怎样看待 作者的抗元斗争?
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请回答: 1)这两句诗反映了哪两个民族的融洽关系?
2)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
3)元朝还有哪些内容反映了相同的情况?民族融合情况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契丹、女真 汉族
回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