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 安徽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 安徽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9 11: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安徽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大运河沟通了黄河海河等五大水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 武则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以女子之身,只身跨进中国古代封建男权统治的核心,其心不可谓不大,其志不可谓不坚,其谋不可谓不深。世人之所以肯定她,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改国号为周
C.她创设了殿试 D.她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3. 奶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相传唐太宗时期,某位公主嫁到吐蕃(今西藏)以后,喝不惯当地牛奶,便在牛奶中加入煮好的茶再饮用,奶茶也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下列可以与这段传说相印证的史实是(  )
A.设置安西都护府 B.设置北庭都护府
C.金城公主入藏 D.文成公主入藏
4.玄奘和鉴真是唐朝时期的僧人,他们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完成自己的使命。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为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D.扩大了唐朝疆域
5. 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  )
A.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C.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6. 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  )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
A.削弱了地方财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推动了经济繁荣
7. 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岳飞相关的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8.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有“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诗句。“一代天骄”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B.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C.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9. 如图主要反映宋元时期的(  )
A.农业快速发展 B.城市商业落后
C.市民生活丰富 D.对外交往频繁
10.“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1. 史料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岛,“岛内居民行使中国历代铜钱,而人多喜爱中国青花瓷器……则以铜钱买易。”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B.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中国同所经各国的经济交往
D.掀起了各国回访中国的热潮
12.小史同学在复习完七年级下册内容后进行了分类,《天工开物》应进入的类型是(  )
A.《梦溪笔谈》《农政全书》
B.长安城、明长城、北京城
C.《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D.《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13. “驱荷寇,播一世英名,藩王正气参天地;辟荆榛,开千秋伟业,国姓遗风耀古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1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B.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C.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D.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15.清代涌现出一批批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其中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之作的是(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二、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618年,隋文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错误:
改正:
17.唐朝都城洛阳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错误:
改正:
18.907年,朱温建立了后唐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错误:
改正:
19.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辽政权。
错误:
改正: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他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复旦大学钱文忠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伟大僧人”指的是谁?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我们应如何评价他?(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有什么特点?(2分)
(4)请你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21.墨墨同学进行了“中国古代的帝王”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其中,解读图片,探究历史。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将上述人物图片按历史时序排列。(3分)
(2)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图片一的统治者进一步完善了什么政治制度 经济方面,鼓励发展什么行业的生产 历史上称他的统治时期为什么 图片二的统治者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3分)
(3)图片三的统治者在中央削弱了哪一官职的权力 实行了什么政策 (2分)
(4)以上统治者的治国举措,给我们当代执政者哪些启示 (2分)
四、综合题(12分)
22.节日·习俗·传承
某中学同学对节日进行研究时找到了以下图文资料:
(1)请你结合以上图文资料,将下面表格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3分)
节日 习俗 内涵
春节 拜年、吃团圆饭、放鞭炮 ③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 家庭团圆、祈望平安
清明节 ②    纪念先人、赏玩春景
①    吃粽子、悬艾草、放纸鸢 驱邪除秽、光宗(与粽音近)耀祖
(2)同学们在搜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有关节日起源的小论文,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论文资料:
依据上述资料,说出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与哪些因素有关?(4分)
(3)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家新增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全民公假。结合自己在传统节日中的体验,说一说你可以为传承与发扬节日文化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是我们的祖先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才建成的,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B项正确;
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
大运河沟通了黄河海河等五大水系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2.【答案】D
【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
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世人之所以肯定武则天,是因为她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D项正确;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她创设了殿试”都不是世人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根本原因,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武则天的统治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相传唐太宗时期,某位公主嫁到吐蕃(今西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位公主是文成公主。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D项正确;
安西都护府是唐太宗时期设立的管理西域军务的机构,排除A项;
北庭都护府是武则天时期设立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排除B项;
金城公主入藏是在唐中宗时期,与唐太宗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相关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弘扬佛法,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鉴真和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项正确;
加强了边疆管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开凿了丝绸之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扩大了唐朝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点。
5.【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唐朝的发展史上,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末年起义军在的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项正确;
五代十国是在唐朝灭亡后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史之乱以及唐朝农民起义等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B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可知,这些都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项正确;
削弱了地方财权太片面,排除A项;
提高了行政效率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推动了经济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答案】A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可以看出是宋朝人纪念岳飞,主要是为了抗击金朝,A项正确;
组织抗元,宁死不屈不符合材料特征,排除B项;
收复台湾,维护主权不符合材料特征,排除C项;
斥逐沙俄,捍卫统一不符合材料特征,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主要的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D项正确;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的是阿骨打,排除A项;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是唐太宗李世民,排除B项;
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是忽必烈,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的相关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蹴鞠,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市民生活的丰富。C项正确;
宋代蹴鞠、元朝杂剧均与农业快速发展无关,排除A项;
宋代蹴鞠、元朝杂剧均与城市商业落后无关,排除B项;
宋代蹴鞠、元朝杂剧均与对外交往频繁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10.【答案】A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北宋发明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就应用到了航海上,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到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指南针用于航海大概始于宋朝。A项正确;
南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元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明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我国的海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时间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
宣扬了明朝的国威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A项;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
由材料中“铜钱”“青花瓷器”“交易”可知,该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有利于中国同所经各国的经济交往。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队受到各国热烈欢迎,船上装载着大量的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岛内居民与郑成功船队的经济交易,没有涉及各国回访中国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郑和下西洋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科学著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分析分类图表可知,A项中的《梦溪笔谈》和《农政全书》都属于科技类书籍,《天工开物》也属于科技类书籍,应划入类型A,A项正确;类型B中的长安城、明长城、北京城都属于古代的建筑,类型C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属于明清时期的文学小说,类型D中的《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都属于明清时期的昆曲代表作,《天工开物》作为科技著作,无法划入这些类型之中,排除BCD三项。
故本题答案选A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科技著作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从题干中找出同类著作,作出正确选择。
13.【答案】C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清朝初期,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我国主权,留名后世,C项正确;
郑和下西洋时还没有荷兰侵略者,排除A项;
戚继光抗倭而不是抗荷,排除B项;
雅克萨之战是打击俄寇而不是打击荷寇,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时,西方国家利用海洋积极对外扩张,发展海外贸易,而中国坚持闭关锁国政策,A项正确;
“选择了陆地”主要是指当时中国更加关注国内情况,对海洋缺乏兴趣,B项不正确;
18世纪时,清朝没有加强发展陆路交通,与史实不符,C项不正确;
18世纪时清朝虽然商品经济发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没有根本改变,政府不可能积极培育国内市场,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认识。
1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分析】《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之作。
ACD三项都不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不符合题意;
B项《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之作,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巅峰之作,要求识记重要史实。
16.【答案】错误:隋文帝 改正:隋炀帝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故本题说法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故答案为: 错误:隋文帝 改正:隋炀帝 。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朝建立与灭亡的相关史实。
17.【答案】错误:洛阳 改正:长安
【知识点】唐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 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答案为: 错误:洛阳 改正:长安
【点评】 本题以唐朝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
18.【答案】错误:后唐 改正:后梁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本题说法错误,将后唐改为后梁。
故答案为:错误:后唐 改正:后梁 。
【点评】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灭亡的史实。
19.【答案】错误:辽 改正:女真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 女真族原来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过着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故答案为: 错误:辽 改正:女真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辽和金政治的建立有关史实。
20.【答案】(1)玄奘; 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言之有理即可)。
(2)鉴真;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和平交往,公平贸易。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交流)等。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他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 ”可知,这位僧人是玄奘,他的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鉴真,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由材料“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的交往的特点是和平交往、公平贸易。
(4)主题可拟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交流)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材料阅读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21.【答案】(1)图一→图三→图二
(2)三省六部制;农业;贞观之治;统一蒙古。
(3)宰相;重文轻武。
(4)国家要统一;执政者要制定符合国情的制度;注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关心民生;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执政为民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重文轻武的政策;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1)由图中所示的画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唐太宗,图二是成吉思汗,图三是宋太祖,所以按照时序先后应该是图一到图三再到图二。
(2)图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图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图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及其继任者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
(4)本题可以从统治者的治国措施等角度进行作答,如 国家要统一;执政者要制定符合国情的制度;注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关心民生;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执政为民等 。
故答案为:
(1) 图一→图三→图二 。
(2) 三省六部制;农业;贞观之治;统一蒙古。
(3) 宰相;重文轻武。
(4) 国家要统一;执政者要制定符合国情的制度;注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关心民生;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执政为民等 。
【点评】本题将唐太宗、成吉思汗以及宋太祖的相关事迹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答案】(1)端午节;踏青、扫墓;交流亲情伦理,团圆美满,避灾祈福。
(2)农业的发展;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历史典故(对英雄的崇拜)。
(3)宣传传统和节日;拒绝过洋人的节日;按照节日习俗和家人一起去做;做到遵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要求,与时俱进等。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
【解析】【分析】(1)依据表格内容,①由习俗吃“吃粽子、悬艾草”可知是端午节;②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出去扫墓、上坟,祭奠先人;也会去踏青,欣赏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还有一些地方则要举行斗鸡、蹴鞠、打马球等;③春节的习俗:“拜年”亲朋好友之间交流问候,有利于交流亲情伦理;“吃团圆饭”全家老小围坐一起热热闹闹的聚餐,象征团圆美满;“放鞭炮”寄予了劳动人民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这声声爆竹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2)依据材料甲的论文“年,谷熟也”,说明“春节”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由乙的论文把祭祀天地和先帝尧那一天定为“元旦”或“元正”,可知传统节日与上古传说,纪念先祖有关;由丙的论文“端午节起源于先民对龙的崇拜”,由此可知传统节日与图腾崇拜有关;由丁论文“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据所学,战国时期楚国被占领,屈原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个人物形成了端午节,延续屈原的爱国精神。
(3)依据所学“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逐渐崇洋媚外,过洋人的节日,忽略了中国传统节日。故我们可以做到:宣传传统和节日;拒绝过洋人的节日;按照节日习俗和家人一起去做;尊重中国传统节日,把节日习俗传统下来的做法,要做到遵守国家对传统节日的要求,与时俱进等。
【点评】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中国古代的重要传统节日习俗及其来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