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 广西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 广西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9 15:5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广西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长时间统一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北周建立 B.隋朝建立 C.隋朝灭亡 D.唐朝建立
2.《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 ”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 ”…(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②任用贤才姚崇和宋璟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3.右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①艺术发展的状况 ②农业的发展状况 ③陶瓷工艺的发展状况
④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⑤商业十分繁荣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4.“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它指的是()
A.五代十国 B.春秋战国
C.魏晋南北朝最五 D.辽宋夏金
5.“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文臣统兵格局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右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恰当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宋末三杰 D.台州大捷
7. 瓷器英语为“china”,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A.杭州 B.泉州 C.广州 D.景德镇
8.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今天生活中常见的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 B.
C. D.
10.南宋时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当时临安人()
①携带纸币购买药材 ②主食是稻米和玉米③到大瓦听评书 ④观看《窦娥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主要反映了明朝(  )
A.京官心态悲观 B.皇权加强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C.京官度日如年 D.京官与妻子的感情非常深厚
12.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的城,镇、院、府、窟、堡、庙、寺、陵、塔、殿、桥等齐全。下面是一组同学整理的相关研学记录卡,请据此为横线空白处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绝冠天下的古民居文化 B.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
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D.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奇迹
13.清朝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①设军机处 ②组织雅克萨之战 ③平定准噶尔叛乱
④册封五世达赖 ⑤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⑥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4.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阅读《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制度》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浅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B.简介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浅论明朝经济的发展
15.清朝小说发展到最高峰。代表作品为(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16.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
材料二:(唐朝)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数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
材料三:明朝的科举分为多试和会试两级。……朝廷规定,所有考试的命题,一律出自《四书》、《五经》,考生的答案限制以宋朝朱熹所作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准有自由发挥,文章的格式、用语都有统一的格式,即所谓的“八股文”。
——摘自梦华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确立的过程,说出自魏晋南北朝至隋朝,国家选拔官员标准的变化。(3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科举制度有哪些新发展?简析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对隋唐社会进步有哪些重要作用?(3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对社会的危害。(3分)
17. 政治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明太祖立下祖训,要求自己的子孙“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图例是哪一时期?实施的何种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决策程序是怎样的。(3分)
(2) 材料二中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他在地方又进行了哪些政治制度改革?(3分)
(3) 材料三中的“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军机大臣的取责怎样?军机处的设立又有什么影响?(3分)
18. 两宋韵千古,雅俗竞风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摘编)
材料二: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 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摘编)
材料三: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摘编)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3分)
(2) 材料二中的“纸质货币”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3分)
(3)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三中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3分)
(4)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3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隋朝建立。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B项正确;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并未实现统一,A项不正确;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C项不正确;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但它不是继秦汉之后,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隋朝建立与统一的认识。
2.【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③虚心纳谏;①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D项正确;
②任用贤才姚崇和宋璟是唐玄宗; ④合并州县题干未体现;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知识点】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西域人说明民族关系和谐,具有开放的社会风气,而乐舞俑说明手工技艺高超,体现了制陶业发展状况、艺术的繁荣状况,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B项正确;
农业的发展状况不能体现; 商业十分繁荣不能体现,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A项正确;
春秋战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魏晋南北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辽宋夏金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5.【答案】D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题干反映了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形成,D项正确;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说法错误,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说法错误,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判断是岳飞抗金。南宋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B项正确;
卫青北击匈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宋末三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台州大捷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7.【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D项正确;
杭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泉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广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宋时兴起的制瓷业中心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建立;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三个朝代时期国家统一,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①②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相似之处;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政权,因此④不是共同点;元朝结束两宋以来长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但是明清不是结束分裂局面,因此③不是共同点,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元、明、清三个朝代相似之处的认识。
9.【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与现代物流方式类似,C项正确;
东罗马金币是见证了中外交往,A项不正确;
西夏符牌是用以证明持牌者身份和所负使命的凭证,B项不正确;
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元朝“急递铺”的认识。
10.【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子”又称“瓦肆”,是宋代固定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交子在南宋时期已经普遍使用, ①项正确;临安人可以到大瓦听评书,③项正确;B项正确;
玉米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著作,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瓦子的功能及在宋朝城市产生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11.【答案】B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可知,意思是当时京城的官员每天上早朝,一定要先和妻子说诀别的话,等到晚上活着回来,就一起庆祝,觉得是又多活了一天,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题干材料说明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B项正确;
京官心态悲观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京官度日如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京官与妻子的感情非常深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皇权强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平遥古城”“大同云冈石窟”等均为古建筑可知,其主题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B项正确;
应县木塔等,不属于古民居文化,A项不正确;
材料中的古建筑并非非物质文化遗产,C项不正确;
题干中这些都是中国古建筑,但部分建筑用“世界闻名”“建筑奇迹”的说法有夸张成分,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山西建筑的认识。
13.【答案】D
【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组织雅克萨之战,③平定准噶尔叛乱册封五世班禅,⑤册封五世班禅都与康熙帝有关,①设军机处的是雍正帝,④册封五世达赖的是顺治帝,⑥确立金瓶掣签制度的是乾隆帝。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注意对于清初几位统治者的措施扎实掌握.
14.【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制度》。”可知,题干说明明朝宰相制度、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制度考涉及的都是在政治制度方面,都与君主专制有关,A项正确;
对外交往材料找不到依据,排除B项;
“闭关锁国”政策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
明朝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5.【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小说发展到最高峰,代表作品为《红楼梦》,并形成了一种学问叫红学,故A符合题意;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均是明代名著,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红楼梦》的相关史实。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16.【答案】(1)过程: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变化:由注重门第到注重才能。
(2)新发展: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3)变化:实行八股取士,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于四书五经,考生不得随意发挥;危害: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可知,科举制度确立的过程是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的变化是由注重门第到注重才能。
(2)根据材料二“(唐朝)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数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科举制度的新发展是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3)根据材料三“……朝廷规定,所有考试的命题,一律出自《四书》、《五经》,考生的答案限制以宋朝朱熹所作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准有自由发挥,文章的格式、用语都有统一的格式,即所谓的‘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是实行八股取士,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于四书五经,考生不得随意发挥。明朝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危害有禁锢了人的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创立的过程、自魏晋南北朝至隋朝,国家选拔官员标准的变化、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史实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明朝的八股取士等相关史实。
17.【答案】(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军政大事先由中书省起草诏令,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
(2)原因:害怕丞相专权乱政,威胁皇权;措施:在地方,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最初目的:解决对西北地区用兵时保守军事秘密的需要。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影响: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军机处的设立;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示可知,这是隋唐时期实施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同为中央机构,军政大事先由中书省起草诏令,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害怕丞相专权乱政,威胁皇权;明太祖废除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他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根据“(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军机处设立,起初是解决对西北地区用兵时保守军事秘密的需要。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及这一政治制度的决策程序、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以及他在地方进行的政治制度改革、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军机大臣的职责、军机处设置的影响等知识。
18.【答案】(1)重文经武政策。
(2)交子;积极意义: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或积贫积弱的时代。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中的“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2)根据材料“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三中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即可。如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宋朝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或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时代。
故答案为:
(1)重文经武政策。
(2)交子;积极意义: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4)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或积贫积弱的时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四大发明、宋代的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