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 贵州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 贵州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09 15:5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下册 开学测试卷·贵州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起于南宁市平塘江口,经钦州进入北部湾。平陆运河巨大的航运价值不禁让人想到南至余杭、北抵涿郡的大运河。请问下令修建大运河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副教授曾作客扬州讲坛,主讲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话内容中的是(  )
A.唐太宗居安思危, 以民为本 B.唐太宗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D.唐太宗创立科举,选拔贤才
3.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昂首挺立,驼载了由 5名胡、汉成年人组成的乐舞队。这一文物反映了唐朝(  )
A.国力强盛 B.兼容并包 C.边疆巩固 D.重文轻武
4.通俗历史系列书籍《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中的第6本描写了隋唐时期的历史,这本书的书名最可能是(  )
A.《绚烂的世界帝国》 B.《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C.《疾驰的草原征服者》 D.《海与帝国》
5.《宋史职官志》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从中可见,为了分知州权力,北宋在各州府设置了(  )
A.通判 B.枢密院 C.转运使 D.御史台
6.依据下列都城名称及相对位置,选出匹配正确的是(  )
A.金、南宋、西夏 B.元、北宋、西夏
C.辽、南宋、西夏 D.辽、北宋、西夏
7. 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到“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
A.辽、西夏、北魏 B.大理、金、西夏
C.吐蕃、西夏、辽 D.辽、西夏、金
8.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下面是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 表,表中江南地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役负担减轻 B.经济重心南移
C.变法成效显著 D.强化中央集权
9.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逐步交融,形成一个新民族。 这个新民族形成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元朝
10.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活字印刷术这样描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表明活字印刷术(  )
A.流传广泛 B.节约成本 C.提高效率 D.浪费纸张
11.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
A.开创科举制度 B.设御史台
C.设立三司 D.设立军机处
12.读下图,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农桑辑要》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3.右图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把蒙古族式腰刀。它是土尔扈特部东归领袖渥巴锡觐见乾隆帝时敬献的礼物。此腰刀见证了(  )
A.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B.清朝西南边疆的稳定
C.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14.了解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军机处”“文字狱”“闭关锁国”等关键词,可以确定的学习主题是(  )
A.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明朝的兴衰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5.“醉打蒋门神”的故事出自(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列举题(共8分)
19.根据提示,写出对应人物。
(1)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2)推翻明王朝的农民起义领袖   
(3)战胜重重困难,带领部下返回新疆的土尔扈特部首领   
(4)13 世纪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并建立蒙古政权的人物   
20.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城市或地区。
(1)唐朝都城,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北宋的都城   
(3)宋朝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隋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   
三、材料分析题(共22分)
1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某校七年级同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任务一【资料准备】
任务二【材料研读——解析民族交往】
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任务三【观察地图一探究边疆巩固】
任务四【学史明理】
(1)如果你是该班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写出两条即可)(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二敌”指哪两个政权 请从政治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1分)
(3)材料二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哪一朝代 该朝代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分)
(4)清朝前期,我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察以上清朝前期疆域方位示意图,填写序号代表的地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项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1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1分)
17.综合探究:清朝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承载着由古及今的厚重历史,要深刻了解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对清史的研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如图所示
【经济篇】
材料二:1712年,清政府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自此地丁银基本固定下来……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年唉。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清朝前期商业发达,有“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大都会,也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地值寸金”的城市。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文化篇】
材料四:清代有过一个充满血腥味的真实故事:一对故友重逢,对月畅饮之后即将分别,其时恰逢月朗风清,被送者感激万分,便对送行者吟了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不料当局者认定,此乃“怀念亡明,诋毁大清,其罪当诛”。可怜一介书生有口难辩,眼睁睁地掉了脑袋。
(1)根据如图和所学知识,图中军机处是清朝哪位君主设立的 它的设立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加强对台湾、西藏及西北边疆的管辖分别设置了哪些行政机构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康熙帝的言论,可见清朝正处于哪个盛世阶段 清政府的哪一措施直接导致“生育日以繁庶” (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财富“甲于天下”是哪里 请你列举两个大的商帮 (2分)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的什么政策 (1分)
(5)综上所述,请归纳清朝的时代特征。(1分)
18.读史有感。
材料: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唐太宗吸取隋邦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被他称为可知得失的“镜子”的人物是谁 他在贞观时期推行的经济方面的革新如何得到百姓的支持的 他在位时期开创了哪一盛世局面 (2分)
(2)唐末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出现了哪场战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民不聊生 谁领导了民众起义 有什么影响 (2分)
(3)明末政治腐败,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谁领导的起义军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发展迅速,成为主力军 他提出什么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最终推翻明朝统治 (2分)
(4)从材料及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故B符合题意;隋文帝建立隋朝,唐高祖、唐太宗都是唐朝皇帝,都没有下令开凿大运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隋炀帝下令修建大运河。
2.【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隋文帝继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分析可知,A、B、C是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不符合题意,错误;D不是唐太宗的治国艺术,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要熟记相关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有关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西域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局面,故B符合题意;
“驼载了由5名胡、汉成年人组成的乐舞队”没有体现国力强盛,排除A;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是手工艺作品,不能反映边疆巩固,排除C;
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了兼容并包。
4.【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盛唐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绚烂的世界帝国》是日本气贺泽保规所著的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的书籍,A项正确;《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是一本论述宋朝历史的著作,排除B项;《疾驰的草原征服者》是关于辽、西夏、金、元的历史著作,排除C项;《海与帝国》是关于明清时代海洋史的著作,排除D项。
故本题答案选A项。
【点评】本题是通过文学作品考查隋唐时期在世界上地位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5.【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宋太祖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熟记并掌握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解析】【分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辽国时期实行五京制,即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谓之辽五京。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综上所述,D项正确;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排除A项;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排除B项;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来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称帝,建立了金政权,D项正确;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排除A项;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排除B项;
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数据可知,南方户数不断增长,到北宋时期超过了北方,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人口户数的增加,故B符合题意;
劳役负担减轻有利于人口的增加,但不是南方人口户数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排除A;
变法成效显著不是南方人口户数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排除C;
强化中央集权不是南方人口户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中江南地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
9.【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元朝时期,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逐步交融,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民族交融,要熟记相关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据题干“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材料表明活字印刷术提高效率,印刷速度大大提高,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活字印刷术提高效率,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11.【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郡县制”、“推恩令”、“行省制度”可知这些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明朝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设立三司,C项正确;
科举制是选官制度,御史台是监察机构,都与地方行政机构无关,AB项不正确;
军机处是清代才设立的,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
12.【答案】D
【知识点】中国古代科学著作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天工开物》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3.【答案】D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腰刀代表着土尔扈特部与清王朝之间关系友好,体现了清王朝时期民族关系发展良好,见证了清王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
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与题干“蒙古族式腰刀”反映的信息无关,排除A;
清朝西南边疆的稳定与题干“蒙古族式腰刀”反映的信息无关,排除B;
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与题干“蒙古族式腰刀”反映的信息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4.【答案】D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中的关键词“军机处”“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等可知,可以确定的主题是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清朝时期,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此外,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在对外关系方面则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和交往,D项正确;
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间相互融合,排除A;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排除B;
1368年1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与题干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清朝文字狱,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5.【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明清小说的繁荣景象
【解析】【分析】《醉打蒋门神》这个故事出自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A项《水浒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水浒传》的相关知识。
16.【答案】(1)去图书馆查阅、上网查阅、查阅课本、请教老师、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等符合题意任两条。
(2)辽和西夏;民族政权并立。
(3)和亲、册封;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①巴勒喀什池;②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③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任两例。
(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新疆、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1)本题有一定开放性,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获取巩固国家统一相关资料,如:去图书馆查阅、上网查阅、查阅课本、请教老师、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等。
(2)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二敌”指辽、西夏两个政权;从政治角度来说,当时形成了北宋、辽、西夏三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3)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图1反映的是吐蕃求婚使者请求唐太宗和亲,最后文成公主入藏,这属于和亲方式;图2顺治帝会见五世达赖并于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这是册封方式。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元朝,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事务。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据所学可知,图示为清朝疆域图,①西北抵巴勒喀什湖,②东北抵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③东南抵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为巩固西北边疆,康熙帝平定噶尔丹的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这些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紧扣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新疆、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等。
故答案为:
(1)去图书馆查阅、上网查阅、查阅课本、请教老师、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等。
(2)辽和西夏;民族政权并立。
(3)和亲、册封;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①巴勒喀什湖;②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③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等。
(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新疆、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树立专题意识,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7.【答案】(1)皇帝:雍正。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机构: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2)盛世阶段:康乾盛世时期。措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3)地方:苏州。商帮:晋商、徽商。
(4)政策:文字狱。
(5)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皇帝: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军机处是清朝雍正设立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机构:根据所学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盛世阶段:据材料“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康熙帝的言论,可见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康乾盛世历经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措施:根据材料“1712年,清政府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自此地丁银基本固定下来”,可知,清政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直接导致“生育日以繁庶”。
(3)地方:根据材料“‘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财富“甲于天下”是苏州。商帮: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经营商业活动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4)政策: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可知,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文字狱。
(5)特征:综上所述,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的时代特征是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皇帝:雍正。影响: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机构: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2)盛世阶段:康乾盛世时期。措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3)地方:苏州。商帮:晋商、徽商。
(4)政策:文字狱。
(5)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军机处、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文字狱、清朝前期的经济相关知识。
18.【答案】(1)魏征;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贞观之治”。
(2)安史之乱;黄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李自成;“均田免赋”。
(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安史之乱;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1)唐太宗吸取隋朝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被他称为可知得失的“镜子”的人物是魏征,他在贞观时期推行的经济方面的革新是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他在位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唐末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出现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民不聊生。黄巢领导了民众起义,其影响是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明末政治腐败,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发展迅速,成为主力军。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最终推翻明朝统治。
(4)从材料及上述问题中,我能得到的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故答案为:
(1)魏征;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贞观之治”。
(2)安史之乱;黄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李自成;“均田免赋”。
(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贞观之治、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等相关史实。
19.【答案】(1)郑成功
(2)李自成
(3)渥巴锡
(4)成吉思汗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推翻明朝。
(3)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故答案为:
(1)郑成功。
(2)李自成。
(3)渥巴锡。
(4)成吉思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成功、李自成、渥巴锡、成吉思汗等相关史实。
20.【答案】(1)长安
(2)开封(东京)
(3)景德镇
(4)山东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隋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
故答案为:(1)长安 ;(2)开封(东京) ;(3)景德镇 ;(4)山东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掌握情况,要熟记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