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 过生日(大小、多少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P18例题、P19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教学难点: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进行物体间大小、多少的比较。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比较经验,因此,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呈现过生日的情境,结合过生日时丰富的素材进行比较。教科书从情境中提出了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可以进行比较,第三个问题则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一定的推理来比较,从而使学生积累比较的经验。
【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模仿,有利于他们对概念及方法的掌握。用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淘气的妈妈今天过生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的生日是怎样过的 餐桌上都有什么 (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师: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 (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过生日”是每个儿童非常喜欢的事情,用过生日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发现餐桌上的摆放有所不同,并用切蛋糕的活动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 :比较最大、最小
师:淘气的爸爸切了三块蛋糕,请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三块蛋糕,他是怎么切出来的?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说一说哪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学情预设】生:3号最大,1号最小。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1:3号是整个蛋糕的一半,2号是3号的一半,1号又是2号的一半,所以3号最大,1号最小。(板书:最大 最小)
生2:3号比2号大,2号比1号大,所以3号最大,1号最小。
分享蛋糕之后,爸爸又切了三块西瓜,请你判断几号西瓜最大,几号最小。
生:1号最大,3号最小。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2号比1号小,3号又比2号小,所以1号最大,3号最小。
师:小眼睛真亮,一下子被你们发现了。
师:刚才我们比较三块蛋糕、三块西瓜的大小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生:用眼睛观察。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只要能够说清比较的理由即可。)
活动二 :探究最多、最少
师:请看这三杯饮料(出示情境图),哪杯装得最多,哪杯装得最少?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
【学情预设】组1(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把图片重叠在一起,发现三个杯子里的饮料装得一样高,但中间那杯多出的部分最高,左边多出部分矮一些,所以中间一杯装得最多,右边那杯装得最少。
组2:我们这一组有补充,通过比较,三杯饮料高度相同,但中间的杯子最粗,左边的杯子最细,发现最粗的杯子装得多,最细的杯子装得少。
师:观察得仔细,说得也棒,给他们掌声。
活动三:动手操作
师:刚才通过观察、操作,我们能准确地判断出哪杯饮料最多,哪杯饮料最少,可这两瓶饮料的瓶子形状、大小都不相同,里面的液体高度也不同,你还能比较出哪瓶饮料装得多吗?(出示教材饮料瓶图片)
师:请你猜一猜,这两瓶饮料哪瓶装得多?说说你的理由。
【学情预设】生1:第一个瓶子装得多。
生2:第二个瓶子装得多。
师:到底谁猜对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哪个瓶装得多吗?
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演示:介绍比较饮料多少的方法。
组1:先把一个瓶子倒空,再把另一瓶饮料倒进去,看是否能倒满。(演示汇报)
组2补充:也可以直接看说明书。
组3补充:或者把两瓶饮料都倒在一次性茶杯里,比一比哪一瓶倒的杯数多,哪一瓶装的饮料就多。(演示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不同外形物体进行比较,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动脑的能力。
师:孩子们你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种巧妙的办法。看来,我们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不仅可以观察、重叠、还可以进行动手操作,把不同的瓶子转化成相同的瓶子来比较。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出示教材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出示教材练一练第4题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学习了多少、大小的比较,同学们在课后利用比较的方法要在生活中多观察来进行比较。
五、板书设计
过生日(大小、多少的比较)
大小 多少
六、教学反思
1. 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思维习惯。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 课堂教学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过生日”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共同学习,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整个课堂学习。
七、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