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2 下课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2 下课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11:4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2 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P20例题、P21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
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比较“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之后学习的。教材中呈现同学之间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两个同学比跳绳长短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长短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练一练”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树的高矮和绳子的长短等进行推理、判断。本节课的设计,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发现问题及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本节课教学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班选一个个子最高的同学和老师比一比,谁高
师生活动。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高。
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了以后,我相信许多同学会比老师高。可是老师想问问,这个同学的高矮没有变化,怎么一会儿说他高,一会儿又说他矮了呢
生:因为比的人不一样啊,跟我们比,他是最高的,跟老师比他就不是最高的。
师:是啊,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高或绝对的矮,关键是看跟谁比。
【设计意图】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比小学生高一些,具有普遍性,选择学生与老师比高矮,有利于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你注意观察过没有,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你看课间的校园里多热闹,你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学情预设】生1:教学楼高,小朋友矮。
生2:单杠一个高一个矮。
生3:老师高,学生矮。
师:难道你们没有发现有两个同学在比高矮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比高矮左图)男同学说:“我们同样高。”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为什么
生:不同意。因为他的脚踮起来了,这样不是他的实际身高。
师:男同学知道自己错了,你们看,他改过来了,这次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比高矮右图)
生:男同学矮,女同学高。
师:通过刚才的比高矮,你觉得在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不能没有对齐就开始比,那就不准确了。
师:说得非常好,要对齐了。那再看看跳绳的两个小朋友手里的绳子,哪根长 哪根短
生:要把绳子拉直,对齐了,才能比。
师:真聪明!拿在手里弯曲着是不容易比的,看现在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比长短图片)
生:对齐了,拉直后再比,发现红绳长。
师:看看谁走的路长,说说你这样回答的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生:穿蓝衣服的小男孩儿走的路长。他们走路的长度可以借助方格来表示,穿蓝衣服的小男孩儿走了9个方格的边长,穿红衣服的小男孩儿走了8个这样的边长,9比8大,所以穿蓝衣服的小男孩儿走的路长。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从身边观察寻找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集体交流的意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3题。
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很棒,能自己发现比较高矮、长短时,要先对齐或拉直,还知道高矮、长短是相对的,关键看跟谁比,以后留心观察,相信你们的发现会更多。
五、板书设计
下课啦(高矮、长短的比较)
比长短:物体的一端对齐。
比高矮: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六、教学反思
1. 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和物品,及已有的经验引入数学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启迪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2.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比较的方法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也是今后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
七、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