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跷跷板(轻重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P22例题、P23练一练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2.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教学难点: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安排的是认识物体的轻重关系,是在比较“多少”“大小”和“高矮”之后,它是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的选取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在比较轻重一节中,教科书安排了四个活动:“说一说”“据一掂"“称一称,说一说”和“圈一圈”,这是学生认识物体之间轻重关系的一个过程展示。
【教学策略】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梨、天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动物的图片。(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最上面的情境图)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你能说说它们在干什么吗?(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
师:从图中你能知道它们谁最重,谁最轻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比较轻重。(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学习新课
1.说一说。
(1)师:谁能说一说,玩跷跷板时,低下去的一端重还是翘上去的一端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幅图中的跷跷板分别被谁压下去了。根据玩跷跷板的经验可知,下沉的一端重,上翘的一端轻。
(2)师:狮子和老虎在玩跷跷板时,狮子所坐的一端下沉,而老虎所坐的一端却向上翘起,所以谁比较重?老虎和豹子玩跷跷板呢?谁重?(学生齐答)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轻重是相对而言的,并进行简单的推理:狮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子重,所以狮子最重,豹子最轻。
2.掂一掂。
(1)师:淘气和笑笑正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同学们,快拿出你的文具盒和数学书也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谁重谁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掂一掂”情境图)
教师组织学生拿起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掂一掂,并向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沉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重一些,拿着它觉得省力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轻一些。
(3)师: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称一称,说一说。
(1)师:物体轻重差别比较大时我们放在手上掂掂就能感觉出谁轻谁重了,但是如果感觉差不多呢?怎么比较它们的轻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天平称一称)
(2)教师拿出天平,在两边放上不同的物体,学生观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天平向哪端倾斜,就说明哪端的物体重一些,而翘起的那一端的物体就轻一些。
(4)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物体的轻重情况,比如“什么比什么轻,什么比什么重”。
4.圈一圈。
(1)教师拿出一个铅球和一个皮球(铅球比皮球小),提问:这两个球,哪个比较大?(学生齐答)
(2)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再猜测两个球谁轻谁重。
(3)组织学生用天平称一称,再说说谁轻谁重。
(4)教师强调:物体的大小一般通过观察就能判断出来,但是物体的轻重不是靠观察来分辨的。轻重和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发现当用眼睛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当感觉不出来的时候,就要借助工具来测量了,从而体会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小结。
教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跷跷板比较,也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如称、天平等)来比较。(板书)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2题。(教师指名学生看图独立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2.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分小组交流,并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情预设】生:经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判断物体的轻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掂一掂,还可以用天平称一称。
五、板书设计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
看(眼睛)
比轻重 掂(手)
称(天平)
六、教学反思
1.教材以儿童经常接触又非常喜欢的玩跷跷板的情境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了轻重之分,抽象出了轻重的概念。所以教学本节课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物体有轻有重,再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用手掂一掂比较轻重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比较质量差不多的物体,使他们感到此时用手掂一掂是比较不了轻重的,由此引入天平这个称物体质量的工具。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逐步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多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尤其是让学生尝试解释判断物体轻重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和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七、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