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怀念母亲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24 09: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 6 怀念母亲课前积累: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学习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朦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课前自学指导:1、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把这些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与同桌交流讨论解决。
字词正音 zhì
真挚qǐn
寝不安席pín
频来入梦méng lóng
朦 胧qī
凄凉 bān
可见一斑piān
篇目 我会写!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自由地快速读课文,你发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分钟)品读: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表达此时作者内心的感受?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写下来。
(时间3分钟)品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补充材料: 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品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品读: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补充材料: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品读: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我会说: 我们说: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一样的——————。检测: 一、填空:
(1)、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 ),一个是(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 )和同样真挚的( )。
(2)、我痛哭了几天( ),(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 ),数十年如一日。作业: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第二课时 6 怀念母亲课前积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3、积累优美语句。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3自然段:
思考:“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时间3分钟)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季羡林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时间4分钟)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寻梦》的开头和最后一段,为什么幻出的是面影呢?
(2分钟)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2006年季羡林感动中国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检测: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 )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 )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 )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 ),有点(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 ),( ),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 )在心头。作业:推荐课外阅读:
季羡林的《留德十年》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