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3.3 可爱的小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3.3 可爱的小猫(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11: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3可爱的小猫(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30例题、P31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小猫吃鱼”的情境,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
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 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二
是初步体验加与减之间的互逆关系。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与0有关的减法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理解一个情境用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表示,很有挑战性,不仅需要借助具体的情境感受实际意义,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因此,教科书创设了三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逐步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本节课通过小猫吃鱼的形式,理解0的具体意义,并通过四幅图之间的联系,学会得数是0的计算,让知识变得简单易懂。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结合生活情境认识书中的知识。
【教学策略】
本节课为了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时以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和演示法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希望在课堂上不仅能出现师生对话,还能有生生对话,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谁能告诉大家,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钓着
【学情预设】生1:因为小猫不专心,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所以没有钓着鱼。
生2:因为小猫还小,还没有学会钓鱼。
师:说小猫还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小猫长大了,还是这样不专心,你们想会怎么样呢
生:还是钓不到鱼。
师:对!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大家可不能像小猫那样不专心!根据“小猫钓鱼”中的妈妈钓了3条鱼,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问题想得好,这也正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 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怎么列的算式
【学情预设】: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妈妈钓到了3条鱼,列算式就是0+3=3。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且在互相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有关0的加法。
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回到家。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出去办点事。小猫在家等妈妈,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可能会怎么做呢 你们想知道吗 看动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师:结果怎样
生:小猫把鱼吃完了。
师:3条鱼都被小猫吃了,那么列式就是3-3,一条鱼也没有,就用0表示,所以3-3=0。得数是0,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为下面的教学活动提供数学信息。
二、探究新知
1. 进一步学习减法。
师:怎么最后成了0条鱼了 我们再次看动画,研究研究这是怎么回事。(出示课件)
看完动画,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注意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着急了,就吃了1条鱼,这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生:还剩多少条鱼
师:是啊!老师也想知道这时还剩几条鱼。计算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用减法,谁能把算式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1=2。
师:小猫等着等着,又想吃鱼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猫又吃了1条鱼,这时还剩几条鱼呢 该怎么列式呢
生:2-1=1,还剩1条鱼。
师:看最后一幅图,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条鱼呢 该怎么列式
生:1-1=0,还剩0条鱼。
师: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就列式为3-3=0;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该怎么列式呢 为什么
生:2-2=0,因为第二幅图中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中2条鱼被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一条鱼也没有了。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再次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 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分开拨成了4个一堆和单独的1个,你能用我们学的数学知识列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4+1=5,1+4=5,5-1=4,5-4=1。
(以上算式都可以,回答多的学生要多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想出这么多种算式,如果老师把珠子拨成3和2,又该怎么列式呢
(以下几个算式的教学过程基本类似,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不用再一一详细讲解。)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每幅图可以列出的四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应该能看出加法算式的两个数位置交换了,结果得数没变;至于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学生可能看不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加法算式可以倒回去变成减法算式,减法算式也可以倒回去变成加法算式,没必要告诉学生专业的术语,学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
【设计意图】借助拨珠算数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列式计算,并从中体会数的分与合和加减法计算的密切联系,渗透加法交换律与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问题“想一想,填一填。”及情境图)
(1)学生看图,教师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已知条件:从图中已知小朋友共投了4个圈,套中了1个,有3个没套中。
题目要求:根据图一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列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学生独立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交流算法。
①列加法算式。
根据“套中的个数+没套中的个数=圈的总个数”。列式为“1+3”或“3+1”。
②列减法算式。
根据“圈的总个数-套中的个数=没套中的个数”,列式为“4-1”;
根据“圈的总个数-没套中的个数=套中的个数”,列式为“4-3”。
(3)观察算式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并总结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算式中两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减法算式中的总数,也就是减号前面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套圈游戏多种可能性的猜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借助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看图,再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得数是0的减法,知道了当把所有的物体都拿走以后,一个也不剩了。也就是说,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就是0。
五、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
3-1=2 2-1=1 1-1=0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是0。一个数加上0,结果还是这个数。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安排“小猫吃鱼”这样一组动态的连续故事情境,让学生从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同时,也通过一组动态的情境,逐步引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继续探索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事物的数量变化,有利于学生列出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得数是0的计算,使学生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
七、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