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一起来分类(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P59例题、P60试一试、P60-P61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内容分析】
“一起来分类” 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法后安排的一个活动。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方法,达到巩固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从其他同学的做法中体会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帮淘气把他的房间整理的既干净又整洁,我们知道了要把具有相同属性的物品放在一起,这节课呀,让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来分类》。(板书一起来分类)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猜个谜语好不好。(幻灯片出示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小朋友们你们猜到了吗
生:书包。
师: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我们每天都背着小书包上学,赵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学情预设】生:自己或者爸爸妈妈。
二、互动探究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老师刚刚发现仅有一两名同学的书包是爸爸妈妈帮忙整理。其他同学都是自己整理书包,你们真棒,那老师可要检查一下你们有没有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好。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包里的物品放到桌面上,然后坐好。
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拿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的书包是这样的。(大屏幕上出现一张凌乱的书包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见这样的书包有什么感受呀 (太乱了)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些书本分成两类呢 下面就请大家将这些书本分成两类。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整理分类的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动手整理分书本,自主探索分类方法,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学生把书本拿到展台展示)
【学情预设】生1:我把语文书和语文本放在一起,把数学书和数学本放在一起。
师小结:他是按科目来分的,科目就是他的分类标准。
生2:我把数学书和语文书放在一起,把数学本和语文本放在一起。
师:他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呢 (按用途来分类的)
出示主题图,两种分法对照。按科目分,按用途分的好处是什么 将书本分成两类,他俩都做得很好,为什么分的结果不同
学生讨论,师总结: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不同。
3.给班级同学分分组。
师:如果今天上课小朋友表现特别好,明天赵老师找时间带大家到操场活动。我想把班级的同学分成两组,你愿意帮老师分一分吗 与同桌说说你想怎么分。
师:先自己想一想你要怎么分。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并进行汇报。
【学情预设】生1:我是按性别来分的:男同学、女同学(男同学起立,女同学坐着)
师:你的分类标准是性别。
生2:我是按头发长短分的(长头发的挥挥手,短头发的点点头)。
师:他的分类标准是按头发长短。
生3:我是按学号分的。单数(跺跺脚)、双数(拍拍手)。
生4:我是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来分的,独生子女的一组,非独生子女的一组。
生5:按生日来分,上半年,下半年。
生6:我是按属相分的,属牛(做出牛的表情)、属虎(学学大老虎),分类标准是属相。
师:咱班就是这么多人,赵丹阳一会儿分女孩组,一会在不坐校车的一组,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齐答: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就不同。
三、巩固提高
师:看来,我们小朋友特别爱动脑,接下来老师可要考考大家。
师:老师请来了一些客人到我们班做客,大家能不能把这些客人分分类呢 (出示教材“练一练”第2题)
【学情预设】生1:按性别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生2:按年龄分,儿童一组,成人一组。
生3:按戴不戴眼睛分,戴眼镜的一组,不戴眼镜的一组。
师:同学们分得很正确,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同学们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 同学们把附页的图减下来,分一分,摆一摆。
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方法一:按颜色分。
方法二:按形状分。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懂得了新知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但是不管怎么分类整理,都要做到有条理。
五、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语文 数学
颜色 形状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六、教学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平等交流的环境中互相学习,初步感受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