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插秧歌
高中语文 / 统编版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本课目录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第三部分
整体感知
第四部分
深入探究
第五部分
第二部分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第六部分
巩固提升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立朝刚正,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在水生火热的南宋,杨万里携着那立在小荷之上的蜻蜓,从阴阴树木中走了出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插秧歌》。
导入新课
复习杨万里诗歌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导入新课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导入新课
1.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作者介绍
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千
秋
文
节
2.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又称南宋四大家。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作者介绍
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杨万里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杨万里、陆游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作者介绍
《插秧歌》写于淳熙六年春,杨万里西归故乡吉水,途径衢州,时值农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的劳动场面,作该诗。
写作背景
1.题目解读
明确:“插秧”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插秧歌》是杨万里在途中见到农民男女老幼冒雨插秧后写的。
整体感知
育苗
抛秧
整体感知
插秧
施肥、杀虫
整体感知
放水(补水)
收获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水
稻
的
一
生
2.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第二层:领联点明雨中抢插秋苗的情形。
第三层: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
第四层:尾联写田夫对送饭人的回应。
整体感知
3.正音朗读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
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整体感知
1.诗歌的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雨中插秧图”?
明确: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清晨初起,全家冒雨来到田头的画面。他们一个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犹如戴盔挂甲、全副武装的士兵投入紧张的战斗,在白茫茫的水田里摆开了阵势,拔秧、抛秧、接秧、插秧,各有所司。不知不觉间,雨势渐猛,淋得浑身湿透了。
深入探究
2.“笠是兜鍪蓑是甲”此句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明确:结构上,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此句将“笠”比作“兜鍪”,将“蓑”比作“甲”,暗示抢插秧苗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突出农忙抢种的题旨。
深入探究
笠是兜鍪蓑是甲,
雨从头上湿到胛。
《插秧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用课件1
《插秧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用课件1
深入探究
3.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明确:全家参与,冒雨抢插秧苗,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深入探究
4、尾联是田夫回答送饭人召唤的话,但颈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明确:颈联中的“低头折腰只不答”是农夫的反应:他依然低头弯腰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时间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送饭人“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根未牢莳未匝”。
深入探究
诗歌不如此写,便写不出抢插秧苗的紧张程度。尾联“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是田夫对送饭人的回答,提醒送饭人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践蹋秧苗。这两句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暗示了农民所要面对的种种难以预料的灾害和忧患。
深入探究
5.中心思想
明确:《插秧歌》通过描写农家:一家大小齐上阵,雨天抢插秧苗的场景,体现了农人种田的艰辛以及他们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深入探究
1.写作特点
(1)用白描勾勒图景。
(2)以修辞传达精神。
(3)借对话展现情态。
巩固提升
背诵《插秧歌》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