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_________ 教师:________ 班级:________时间:_________
课题 4.4.1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书写 备课教师
课时教学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学会用化学用语表述物质变化的过程,培养化学学科观念,形成感性、理性学科思维,注重科学探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科学认识方程式和客观事实的态度,锻造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书写原则。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初步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时学习 目标 基础目标:我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步骤及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拓展目标:我能正确的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挑战目标:能把握化学中的平衡思想,形成变化观念,能在动态中把握守恒。
课时 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突破方法: 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微观动态示意图——碳单质和氧气的反应,分析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组合的变化,对比分析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在此之上,提出如何用化学方式表述该过程。 ②运用观察方法,通过经典的几个四大类型化学方程式的对比,总结规律,自己讨论出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知 识 点 知识点一 化学方程式 1.定义 化学方程式——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反应物——参加 的物质。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 的物质。 2.表示的意义: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1)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 (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2)表示各物质的 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2+O2 2H2O为例 ①质的方面: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量的方面:每 的氢气与 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 生成 的水 ③微观方面:每 与 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知识点二 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2.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3.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2)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4)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5)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总结:书写的步骤: 1.写 2.配 3.注 4.等
教学 内容 (例题) 知识点 1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1)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反应条件是 (2)在反应中H2O2、 H2O和O2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 。 (3)在反应中每 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 份质量的水 和 份质量的氧气。 【考点】考察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化学方程式,直观给出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生成物,培养学生的化学用语习惯。 知识点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充分燃烧 。 (2)磷的燃烧 。 (3)铁的燃烧 。 (4)水的电解 。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考点】考察课本重点常考物质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微观示意图,直观给出反应前后微粒的数目关系,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以及化合物、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能力。 能力提升 3.对于反应:aC2H2+bO2mCO2+nH2O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a+b=m+n B.2a=m C.m=n D.b=m+n 【考点】考察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守恒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计算,直观给出反应前后微粒的数目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方程式中蕴含的守恒思想。 4.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4-4-2所示. (1)写出图丁中物质的化学式: 。 (2)烟花爆竹中含有图丙中物质,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污染空气的气体,写出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考点】考察化学方程式的实质——微观粒子反应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微观示意图,直观给出反应前后物质的原子、分子构成,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以及解决方程式和微粒分离重组的本质问题。 考题展示 5.[2020·孝感]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大型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它的第一、二级使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其反应原理为:C2H8N2+2N2O42CO2+3X+4H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推力,第三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物质X的化学式为 。 (2)火箭第三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考点】考察质量守恒定律和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对陌生信息分析,学生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认识物质反应的实质以及在其中存在的数量转化关系。
核心 问题 核心问题1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哪些? 核心问题2 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问题串 1.什么是反应物和生成物? 2.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3.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4.书写化学方程式该遵循哪些原则? 5.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6.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课堂 导入(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可以写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表示这一反应吗?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旧知为例,引导学生从文字表达式入手思考文字能否被化学式替代,更见简单的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作业 布置 必做
选做
板 书 设 计(思 维 导 图)
教 学 主 要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二 次 备 课
情境导入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写在黑板上,询问学生这样的书写繁琐么?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表示该过程?化学中如何书写单质、化学式?反应中参加反应质量和生成物质量有何关系?如何表示的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旧知为例,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方式,即化学用语去描述化学变化过程,将守恒原理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分析过程,掌握方法。 新课讲授 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师活动]我们从简单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化学方程式,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变化过程都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以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才有方程式,并且要遵循一定的守恒规则。 [学生活动] 4组:板书上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请说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并且将用化学用语规范描述该过程。 第一组: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制氧气; 第二组: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反应; 第三组: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 第四组:氯化钡和碳酸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内容考察学生对于所讲的化学方程式含义是否清楚,对其中各组成部分是否能说出其含义,和读出其意义。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活动] 要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存在书写步骤?有什么规范? 书写化学方程式步骤 根据客观事实,判断反应物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一边奇一边偶法、最小公倍数法、分数法) 标注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整合方程式:每章一个(氯酸钾制氧气;电解水;氨气和氯化氢点燃;大理石稀盐酸反应;高炉炼铁;金属置换;复分解含沉淀;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 【巩固提升】讲一个知识点,练习《典中点》上的一道典型题目,讲练结合。 【课堂小结】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生成符号、反应物、生成物、条件,气体沉淀标注。 3.书写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生成物,配平,标注条件,检查细节。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