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谁的得分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谁的得分高(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13:3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1 谁的得分高
【教学内容】教材P2例题、P3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连加的算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创设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
本课时通过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学习,提出了三个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
生:我喜欢,我还玩过呢。
师:好的,非常棒!淘气和笑笑正在进行玩套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板书课题:谁的得分高)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收集信息。(出示课件)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表。观察这张表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生1: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生2: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生3: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生4: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生5: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2.进行估算。
师:那同学们,你们能估算一下,他们谁说得对吗 为什么
【学情预设】生1: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有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是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
生2:我觉得笑笑说得很有道理。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比自己共多了2分,而她自己却一次就多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因此应该是笑笑获胜。
【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估算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的,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法。
3.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 让我们来算一算淘气和笑笑的总分,看结果是怎样的。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笑笑和淘气的总分
【学情预设】生1:我口算,笑笑的总分是20+30+40=90,4+1=5,90+5=95;淘气的总分是20+40+20=80,3+4+9=16,80+16=96。
生2:我用竖式计算,笑笑的总分是,淘气的总分是

生3:我也用竖式计算,但是我列出的是一个综合竖式,笑笑的总分是,
淘气的总分是。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用这么多方法计算出了淘气和笑笑的总分。
得出结论。
师:因为24+30+41=95(分),23+44+29=96(分),发现笑笑比淘气多1分,所以笑笑获胜。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教材P3第1题
1.引导学生认真读表格,从表格中可以知道奇思和妙想三次得分的信息。
2.要知道谁获胜,可以把每个人得到的分数加起来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能用连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生1:我知道了100 以内的连续加法。
生2:我知道在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
结束语: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23+44+29=96(分),95<96。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做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有些学生不会通过情境图和统计表,获取数学信息。
解决问题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七、作业设计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