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51分)
1.(2023·山阳)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秕谷 (bì bǐ) 石蕊 (ruǐ rǔi) 盘盂 (yú yǔ)
叛乱 (pàn qàn) 祭祀 (sì shì) 铁路干线 (gān gàn)
2.(2023·山阳) 根据情境,读拼音写词语。
在任何一个lǐng yù ,要想bì miǎn 未来的自己因在学业上毫无jiàn shù 而bào yuàn ,在学习上就不要tuì suō ,努力学习,pǔ xiě 未来新篇章。
3.(2023·山阳) 词语训练营。
(1)照样子写词语。
①翻箱倒柜(含近义词): 、
②自作自受(含“自”的成语): 、
(2)给“立”字组词并选词填空。(不能重复)
立、 立、 立、 立
①中国像巨龙一样 在世界的东方。
②学校对面的马路上 着许多高大的树木。
③在天安门广场上 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 在青藏高原上。
4.(2023·山阳)“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反问 C.排比 D.夸张
5.(2023·山阳)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____它们,____它们,步伐更____。
A.感悟 阅读 踏实 稳健 B.阅读 感悟 踏实 稳健
C.感悟 阅读 稳健 踏实 D.阅读 感悟 稳健 踏实
6.(2023·山阳)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老舍“京味儿”语言特点的是( )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恐怕第三件事儿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和年画。
C.“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D.干果店的老板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
7.(2023·山阳)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李丽今天又迟到了,这真的是让人见微知著。
B.李老师从教三十载,他桃李满门,令人敬仰。
C.今天我迟到了,一看到老师我就开始忐忑不安。
D.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主动让座,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8.(2023·山阳)“无情未必真豪杰”的下一句是( )
A.春无踪迹谁知 B.怜子如何不丈夫
C.此情可待成追忆 D.多少楼台烟雨中
9.(2023·山阳)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字母)
扣:A.套住,搭住 B.比喻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义)C.扣留
(1)小扣柴扉久不开。
(2)老师规定,谁迟到就扣分。
(3)妈妈让我出门时把门扣上。
(4)局长命令把犯罪嫌疑人扣起来。
(5)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差生的帽子。
10.(2023·山阳)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写一句带有引号的名言。
(2)爸爸对我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改为转述句)
(3)昨天下了整天的暴雨狂风。(修改病句)
(4)看到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5)李明 说:“这事不是我干的!”(填动作)
11.(2023·山阳)名句补充。
(1)一到中秋节,我就想用王建写的诗句“ , 。”来表达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类似的委婉地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 , 。”
(2)近日,解放军在我国南海海域将美国侦察机拦截在我国领土之外,这一举动,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李纲说的一句名言:“ , , 。”
(2023·山阳)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个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活动,请你替李乐完成以下任务:
12.成长纪念册分为 、 、正文等几个部分。
13.对于怎样编排,请你提出自己的想法。
①
②
③
二、阅读(24分)
(2023·山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材料二 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一家人在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低头族”的人群不包括( )
A.地铁里一直看手机的人 B.公交车上玩手游的人
C.地铁里拿笔记本电脑上网的人 D.一下午一直在做家务的妈妈
15.材料二中张先生家中的老人摔盘离席的原因是( )
A.家人只顾自己吃饭,没人给他夹菜
B.家人只顾玩手机,没人陪他聊天
C.饭菜不好吃
D.家里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没人陪他
16.从上面两则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A.看手机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B.看手机能和家人密切地交流
C.老年人不喜欢看手机 D.长时间看手机会影响视力
17.你想对“低头族”说些什么呢?
(2023·山阳)课外阅读。
郑板桥
郑板桥,名燮,是我国清代著名画家和文学家。
他是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逝世于1765年。他从小丧母,家庭生活非常贫困,靠着朋友们的帮助,才有了读书的机会。
他在山东做过二十年七品小官。他做官时,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老百姓着想。有一年山东发生严重灾荒,有些地方出现了卖儿求生的悲剧。目睹这种惨状,郑板桥十分痛心。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反而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他经常以卖画为生,但他的画绝不卖给那些贪官污吏。
郑板桥画兰、竹最有名。当时画兰、竹的画家很多,但成就都不如他。他的画无论是大幅还是小品,也无论是九秆青竹,还是一丛兰花,总是那么栩栩如生,情态动人,饱含着欣欣向荣而又清丽刚劲的精神,十分耐人寻味。今天,他的兰竹早已誉满国内外,深得人们的珍爱。
郑板桥画竹的成就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
郑板桥为什么爱画竹子?因为它“‘有节’而又‘虚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郑板桥的诗和书法也很有名,尤其书法别具一格,受到人们的称赞。郑板桥将会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
1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救济
刚劲
揣摩
19.结合文章,评价一下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0.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耐人寻味:
②得心应手:
21.写出郑板桥通过赞美竹子,赞美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立场、保持气节的人的两句诗。
22.郑板桥为什么喜欢画竹子?(用文中原句回答)
23.郑板桥同情老百姓的事是什么?结果如何?
24.郑板桥的竹子为什么会画得那么好?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三、写作题(25分)
25.(2023·山阳) 在你成长的经历中,发生了许多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注意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ǐ;ruǐ;yú;pàn;sì;gàn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秕谷”bǐ gǔ。指子实不饱满的稻谷。也叫“秕谷子”。“石蕊”shí ruǐ:地衣类植物。“盘盂”pán yú,意思是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叛乱”pàn luàn,指背叛作乱,多指武装叛变。“祭祀”jì sì。指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铁路干线”的“干”读gàn,指凡能保证全国运输联系,并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或达到规定客货运量的铁路,都属于铁路干线。
故答案为:bǐ、ruǐ、yú、pàn、sì、gàn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答案】领域;避免;建树;抱怨;退缩;谱写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领域”都是左右结构,“域”偏旁是:“土”,不要写成“或”;“避免”的“避”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辶”,不要写成“辟”;“建树”的“建”部首是:廴,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健”;“抱怨”的“怨”偏旁是: 心 ,是上下结构;“退缩”的“缩”是左右结构,偏旁是:纟;“谱写”的“谱”偏旁是:讠,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普”。
故答案为:领域、避免、建树、抱怨、退缩、谱写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答案】(1)左顾右盼;日积月累;自言自语;自暴自弃
(2)屹;挺;伫;耸;屹立;挺立;耸立;伫立
【知识点】词汇运用;ABAC式词语;近义词
【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翻箱倒柜”中的“翻”与“倒”意思相近;如:左顾右盼、日积月累。由“自作自受”可知,词语形式为:“自X自X”。含“自”的成语有:自言自语、自暴自弃;
(2)①屹立:高耸挺立。结合句义,填:屹立。②挺立:直立。结合句义,填:挺立。③耸立:高高地直立。结合句义,填:耸立。④伫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结合句义,填:伫立。
故答案为: (1)左顾右盼、日积月累、自言自语、自暴自弃;(2)屹、挺、伫、耸、屹立、挺立、耸立、伫立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仿写、组词和选字词填空。作答此题重点是找出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据此仿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时可根据词语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
4.【答案】A
【知识点】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乌云”比作了“墨”,把“白雨”比作“珍珠”。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答案】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踏实:指(情绪)安定;安稳。稳健:指平稳有力。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阅读”“感悟”“踏实”“稳健”。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大意,选择出适合句子意思的词语填空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京味儿”语言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A.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几儿”;
B.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
C.不能体现老舍“京味儿”语言特点;
D.“杂拌儿”指的是用多种干果做的零食。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7.【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不当。见微知著: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与语境不相符。
B、C、D恰当。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总结。
8.【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出自鲁迅的《答客诮》,全诗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无情未必真豪杰”的下一句是“怜子如何不丈夫”。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9.【答案】(1)D
(2)E
(3)A
(4)C
(5)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1)小扣柴扉久不开: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扣:敲。故选:D。
(2)扣分:减少应得的分数。扣:从原数额中减去一部分。故选:E。
(3)扣上: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扣:套住,搭住。故选:A。
(4)扣起来:把嫌疑人抓起来,所以“扣”是指扣留,扣押。扣:扣留,扣押。故选:C。
(5)“扣差生的帽子”中“扣”的意思是:比喻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 义)。故选:B。
故答案为: (1)D;(2)E;(3)A;(4)C;(5)B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现象是指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结合词义或者语境判断多义字的具体意思。只有一个意义的字叫单义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字叫多义字。字刚刚创造出来时,总是单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日益丰富,有些字在使用过程中就有了一字多义的现象。
10.【答案】(1)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一再地错失良机。
(2)爸爸对我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3)昨天下了整天的暴雨。
(4)心灵的深处|在心灵的深处,可以使我在梦中自由遨游。在心灵的深处有一本书。等待有人静静读,去打开身边从未见过的事物,让我探索其中奥秘。
(5)摇摇头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了名言警句。写一句带有引号的名言即可。
(2)考查转述句的改写。先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然后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3)考查了修改病句。词语搭配不当,去掉“狂风”。
(4)考查了扩展写话。选一个词语写下来即可。根据词语写句子,“心灵的深处”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在写句子时,注意语境以及句子的通顺。
(5)考查了补充句子。补充表示动作的词语即可。
故答案为: (1)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一再地错失良机。(2)爸爸对我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3)昨天下了整天的暴雨。(4)心灵的深处|在心灵的深处,可以使我在梦中自由遨游。在心灵的深处有一本书。等待有人静静读,去打开身边从未见过的事物,让我探索其中奥秘。(5)摇摇头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名言警句,有改写句子,有补充句子,有修改病句,有扩展写话。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11.【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考查古诗文默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任写一句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即可。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句诗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考查名言警句。“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李纲的名句,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故答案为: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答案】12.封面;扉页
13.封面:可以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封面,包括班级名称、学校名称,以及主题词“成长纪念册”;扉页:扉页可以用一张班级集体照片,配上班级口号或者座右铭等;正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分块,分别介绍学生们在小学六年级期间的学习、成长等方面的点滴、照片。同时,如手工制作,以体现班级的凝聚力和活力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2.根据积累可知,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部分。
故答案为:封面、扉页
1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封面:可以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封面,包括班级名称、学校名称,以及主题词“成长纪念册”;扉页:扉页可以用一张班级集体照片,配上班级口号或者座右铭等;正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分块,分别介绍学生们在小学六年级期间的学习、成长等方面的点滴、照片。同时,如手工制作,以体现班级的凝聚力和活力
【答案】14.D
15.B
16.A
17.放下手机,好好陪伴陪伴自己的家人吧,不要让手机成为家人之间沟通的绊脚石。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题目中所给文本为关于“低头族”的两个材料,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信息后解答问题。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从文本中获取正确信息,再解答问题。
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材料一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可知“低头族"包括地铁、公交车上看手机,用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的人。ABC项中的人群都是“低头族"”,D项“一下午一直在做家务的妈妈”“没有玩手机,也没有玩电脑,不属于“低头族”.。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材料二介绍了看手机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看手机导致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由“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可知,老人因为家人只顾玩手机,没人陪他聊天,冷落了他,所以他愤而摔盘离席。选B。
故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一介绍了什么是“低头族",指的是“低头看屏幕”的人,包括地铁、公交车上看手机,用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的人材料二介绍了看手机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由此可知,两则材料告诉我们看手机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选A。B项说法错误,由"“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可知,因为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说明看手机会影响家人之间密切地交流,没有说明看手机能和家人密切地交流。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老年人不喜欢看手机”这一信息。D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长时间看手机会影响视力“这一信息。
故答案为:A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材料告诉我们“低头"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所以可以从“低头族"对生活的不利影响出发,告诉“低头族"不要一直玩手机,还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们做。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放下手机,好好陪伴陪伴自己的家人吧,不要让手机成为家人之间沟通的绊脚石。
【答案】18.jì;jìng;chuǎi
19.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做事一丝不苟、爱憎分明的人。
20.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术纯熟,能运用自如。也指做事顺利
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2.因为它“‘有节’而又‘虚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23.山东发生严重灾荒,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结果他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
24.郑板桥画竹的成就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清代著名画家和文学家郑板桥,他做过二十年七品小官,他做官时,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老百姓着想。郑板桥画兰、竹最有名。郑板桥的诗和书法也很有名,他将会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
18.考查多音字。“济”是多音字,当渡,过河或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之意时,读音是“jì”,当众多或整齐美好的样子意思时,读音是“jì”,在“救济”一词中的读音是“jì”。“劲”也是多音字,“劲”的原义是强有力,读jìng。“疾风知劲草”中的“劲草”就是指坚韧的草。“劲”用作名词,指力量。读作jìn。例如“手劲”“使劲儿”。词语“刚劲”中的读音是“jìng”。“揣摩”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uǎi ,指揣度对方。
故答案为:jì、jìng、chuǎi
19.考查对人物的评价。仔细读文,从文中“他做官时,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老百姓着想。有一年山东发生严重灾荒,有些地方出现了卖儿求生的悲剧。目睹这种惨状,郑板桥十分痛心。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反而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可知郑板桥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人,从“他经常以卖画为生,但他的画绝不卖给那些贪官污吏。”可知他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从“郑板桥画兰、竹最有名。当时画兰、竹的画家很多,但成就都不如他。”和“郑板桥的诗和书法也很有名,尤其书法别具一格,受到人们的称赞”可知郑板桥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从“郑板桥画竹的成就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可以看出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特点。据此总结即可。
故答案为: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做事一丝不苟、爱憎分明的人。
20.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文章语句“他的画无论是大幅还是小品,也无论是九秆青竹,还是一丛兰花,总是那么栩栩如生,情态动人,饱含着欣欣向荣而又清丽刚劲的精神,十分耐人寻味。”可知,“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结合文章语句“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 ”可知,“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术纯熟,能运用自如。也指做事顺利。
故答案为: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术纯熟,能运用自如。也指做事顺利
21.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积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炼和打击,竹子依然坚强有力地生长着,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所以这句诗写出郑板桥通过赞美竹子,赞美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立场、保持气节的人。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2.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读文,由文中句子:因为它“‘有节’而又‘虚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因为它“‘有节’而又‘虚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2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短文第三自然段读出郑板桥同情老百姓的事是山东发生严重灾荒,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结果他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
故答案为:山东发生严重灾荒,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结果他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
24.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读文可知,郑板桥的竹子之所以会画得那么好,是“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画出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郑板桥画竹的成就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
25.【答案】 那件事让我愧疚
我们大楼住有一位退休工人王爷爷。他今年六十多岁了,瘦瘦的身体,背有点驼,两鬓斑白。平常,他发现谁随地扔果皮、纸屑,总要上门唠唠叨叨地说几句。左邻右舍既怕他又敬他,都亲热地叫他“环保主任”。
一提这个“环保主任”,我总忘不了那件事。
那是前几天,妈妈叫我去倒垃圾。我提着一袋垃圾,慢吞吞地朝楼下走去。忽然,我在底层楼梯走廊角落边,发现了一个空纸箱。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然后匆匆上楼。不巧,在二楼楼梯口碰到了王爷爷。我心里一惊,脸上直冒汗……不好,这下子准挨骂。我硬着头皮,想与王爷爷擦肩而过。不料,王爷爷拉住我说:“李婧,今天又帮妈妈做事,真乖。”我脸上直发热,慌慌张张地跑上楼去。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生怕纸箱里的秘密被王爷爷发现。
一连几天,那个纸箱竟安然无恙。以后,它自然就成了我家垃圾的“收藏箱”。
一天放学后,我一踏进大楼走廊就愣住了。那个纸箱不知被谁的自行车给撞倒了,整个垃圾全部翻倒在地上,臭气熏天。糟了,这下闯祸了。我忐忑不安地往楼上走。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撞见了王爷爷。只见他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簸箕,边走边唠叨:“是哪个缺德鬼,将垃圾倒在这里,污染环境。这又不是垃圾箱……”我心里发虚,装着没听见,连忙跑回家。
回到家,我不安地站在阳台上想着王爷爷弓着背,吃力地扫垃圾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身体长高了,知识增加了,同时也慢慢懂得了很多道理。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选择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确定好写作内容后,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构思写作。这是一篇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时间、人物、起因,这些内容可以略写。中间写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把经过详写。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那件事”的细致描述,引发内心的“愧疚”,从而悟出人生的真谛。文章对“我倒垃圾”的描写细腻生动,“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很有感染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51分)
1.(2023·山阳)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秕谷 (bì bǐ) 石蕊 (ruǐ rǔi) 盘盂 (yú yǔ)
叛乱 (pàn qàn) 祭祀 (sì shì) 铁路干线 (gān gàn)
【答案】bǐ;ruǐ;yú;pàn;sì;gàn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秕谷”bǐ gǔ。指子实不饱满的稻谷。也叫“秕谷子”。“石蕊”shí ruǐ:地衣类植物。“盘盂”pán yú,意思是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叛乱”pàn luàn,指背叛作乱,多指武装叛变。“祭祀”jì sì。指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铁路干线”的“干”读gàn,指凡能保证全国运输联系,并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或达到规定客货运量的铁路,都属于铁路干线。
故答案为:bǐ、ruǐ、yú、pàn、sì、gàn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即可。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2023·山阳) 根据情境,读拼音写词语。
在任何一个lǐng yù ,要想bì miǎn 未来的自己因在学业上毫无jiàn shù 而bào yuàn ,在学习上就不要tuì suō ,努力学习,pǔ xiě 未来新篇章。
【答案】领域;避免;建树;抱怨;退缩;谱写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写时注意,“领域”都是左右结构,“域”偏旁是:“土”,不要写成“或”;“避免”的“避”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辶”,不要写成“辟”;“建树”的“建”部首是:廴,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健”;“抱怨”的“怨”偏旁是: 心 ,是上下结构;“退缩”的“缩”是左右结构,偏旁是:纟;“谱写”的“谱”偏旁是:讠,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普”。
故答案为:领域、避免、建树、抱怨、退缩、谱写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2023·山阳) 词语训练营。
(1)照样子写词语。
①翻箱倒柜(含近义词): 、
②自作自受(含“自”的成语): 、
(2)给“立”字组词并选词填空。(不能重复)
立、 立、 立、 立
①中国像巨龙一样 在世界的东方。
②学校对面的马路上 着许多高大的树木。
③在天安门广场上 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令人望而生畏的柳树 在青藏高原上。
【答案】(1)左顾右盼;日积月累;自言自语;自暴自弃
(2)屹;挺;伫;耸;屹立;挺立;耸立;伫立
【知识点】词汇运用;ABAC式词语;近义词
【解析】【分析】(1)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翻箱倒柜”中的“翻”与“倒”意思相近;如:左顾右盼、日积月累。由“自作自受”可知,词语形式为:“自X自X”。含“自”的成语有:自言自语、自暴自弃;
(2)①屹立:高耸挺立。结合句义,填:屹立。②挺立:直立。结合句义,填:挺立。③耸立:高高地直立。结合句义,填:耸立。④伫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结合句义,填:伫立。
故答案为: (1)左顾右盼、日积月累、自言自语、自暴自弃;(2)屹、挺、伫、耸、屹立、挺立、耸立、伫立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仿写、组词和选字词填空。作答此题重点是找出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据此仿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时可根据词语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
4.(2023·山阳)“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反问 C.排比 D.夸张
【答案】A
【知识点】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乌云”比作了“墨”,把“白雨”比作“珍珠”。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2023·山阳)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____它们,____它们,步伐更____。
A.感悟 阅读 踏实 稳健 B.阅读 感悟 踏实 稳健
C.感悟 阅读 稳健 踏实 D.阅读 感悟 稳健 踏实
【答案】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踏实:指(情绪)安定;安稳。稳健:指平稳有力。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依次选填词语“阅读”“感悟”“踏实”“稳健”。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大意,选择出适合句子意思的词语填空即可。
6.(2023·山阳)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老舍“京味儿”语言特点的是( )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恐怕第三件事儿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和年画。
C.“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D.干果店的老板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京味儿”语言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A.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几儿”;
B.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
C.不能体现老舍“京味儿”语言特点;
D.“杂拌儿”指的是用多种干果做的零食。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7.(2023·山阳)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李丽今天又迟到了,这真的是让人见微知著。
B.李老师从教三十载,他桃李满门,令人敬仰。
C.今天我迟到了,一看到老师我就开始忐忑不安。
D.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主动让座,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A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不当。见微知著: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与语境不相符。
B、C、D恰当。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平时多积累,多总结。
8.(2023·山阳)“无情未必真豪杰”的下一句是( )
A.春无踪迹谁知 B.怜子如何不丈夫
C.此情可待成追忆 D.多少楼台烟雨中
【答案】B
【知识点】古诗词默写
【解析】【分析】出自鲁迅的《答客诮》,全诗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无情未必真豪杰”的下一句是“怜子如何不丈夫”。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9.(2023·山阳)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字母)
扣:A.套住,搭住 B.比喻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义)C.扣留
(1)小扣柴扉久不开。
(2)老师规定,谁迟到就扣分。
(3)妈妈让我出门时把门扣上。
(4)局长命令把犯罪嫌疑人扣起来。
(5)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差生的帽子。
【答案】(1)D
(2)E
(3)A
(4)C
(5)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1)小扣柴扉久不开: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扣:敲。故选:D。
(2)扣分:减少应得的分数。扣:从原数额中减去一部分。故选:E。
(3)扣上: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扣:套住,搭住。故选:A。
(4)扣起来:把嫌疑人抓起来,所以“扣”是指扣留,扣押。扣:扣留,扣押。故选:C。
(5)“扣差生的帽子”中“扣”的意思是:比喻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 义)。故选:B。
故答案为: (1)D;(2)E;(3)A;(4)C;(5)B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多义字”现象是指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结合词义或者语境判断多义字的具体意思。只有一个意义的字叫单义字,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字叫多义字。字刚刚创造出来时,总是单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日益丰富,有些字在使用过程中就有了一字多义的现象。
10.(2023·山阳)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写一句带有引号的名言。
(2)爸爸对我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改为转述句)
(3)昨天下了整天的暴雨狂风。(修改病句)
(4)看到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5)李明 说:“这事不是我干的!”(填动作)
【答案】(1)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一再地错失良机。
(2)爸爸对我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3)昨天下了整天的暴雨。
(4)心灵的深处|在心灵的深处,可以使我在梦中自由遨游。在心灵的深处有一本书。等待有人静静读,去打开身边从未见过的事物,让我探索其中奥秘。
(5)摇摇头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考查了名言警句。写一句带有引号的名言即可。
(2)考查转述句的改写。先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然后改人称,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3)考查了修改病句。词语搭配不当,去掉“狂风”。
(4)考查了扩展写话。选一个词语写下来即可。根据词语写句子,“心灵的深处”指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在写句子时,注意语境以及句子的通顺。
(5)考查了补充句子。补充表示动作的词语即可。
故答案为: (1)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一再地错失良机。(2)爸爸对我说,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3)昨天下了整天的暴雨。(4)心灵的深处|在心灵的深处,可以使我在梦中自由遨游。在心灵的深处有一本书。等待有人静静读,去打开身边从未见过的事物,让我探索其中奥秘。(5)摇摇头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名言警句,有改写句子,有补充句子,有修改病句,有扩展写话。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名言警句是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反复品味之余,要做好手抄笔录,作为激励、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11.(2023·山阳)名句补充。
(1)一到中秋节,我就想用王建写的诗句“ , 。”来表达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类似的委婉地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还有“ , 。”
(2)近日,解放军在我国南海海域将美国侦察机拦截在我国领土之外,这一举动,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李纲说的一句名言:“ , , 。”
【答案】(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考查古诗文默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思是: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任写一句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即可。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句诗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远远想到兄弟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考查名言警句。“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李纲的名句,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故答案为: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点评】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2023·山阳)六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个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活动,请你替李乐完成以下任务:
12.成长纪念册分为 、 、正文等几个部分。
13.对于怎样编排,请你提出自己的想法。
①
②
③
【答案】12.封面;扉页
13.封面:可以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封面,包括班级名称、学校名称,以及主题词“成长纪念册”;扉页:扉页可以用一张班级集体照片,配上班级口号或者座右铭等;正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分块,分别介绍学生们在小学六年级期间的学习、成长等方面的点滴、照片。同时,如手工制作,以体现班级的凝聚力和活力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点评】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2.根据积累可知,一般来说,成长纪念册分为封面、扉页、正文等部分。
故答案为:封面、扉页
1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封面:可以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封面,包括班级名称、学校名称,以及主题词“成长纪念册”;扉页:扉页可以用一张班级集体照片,配上班级口号或者座右铭等;正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主题分块,分别介绍学生们在小学六年级期间的学习、成长等方面的点滴、照片。同时,如手工制作,以体现班级的凝聚力和活力
二、阅读(24分)
(2023·山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材料二 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一家人在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低头族”的人群不包括( )
A.地铁里一直看手机的人 B.公交车上玩手游的人
C.地铁里拿笔记本电脑上网的人 D.一下午一直在做家务的妈妈
15.材料二中张先生家中的老人摔盘离席的原因是( )
A.家人只顾自己吃饭,没人给他夹菜
B.家人只顾玩手机,没人陪他聊天
C.饭菜不好吃
D.家里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没人陪他
16.从上面两则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A.看手机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B.看手机能和家人密切地交流
C.老年人不喜欢看手机 D.长时间看手机会影响视力
17.你想对“低头族”说些什么呢?
【答案】14.D
15.B
16.A
17.放下手机,好好陪伴陪伴自己的家人吧,不要让手机成为家人之间沟通的绊脚石。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题目中所给文本为关于“低头族”的两个材料,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信息后解答问题。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从文本中获取正确信息,再解答问题。
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材料一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可知“低头族"包括地铁、公交车上看手机,用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的人。ABC项中的人群都是“低头族"”,D项“一下午一直在做家务的妈妈”“没有玩手机,也没有玩电脑,不属于“低头族”.。
故答案为:D
1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材料二介绍了看手机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看手机导致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由“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人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惹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可知,老人因为家人只顾玩手机,没人陪他聊天,冷落了他,所以他愤而摔盘离席。选B。
故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一介绍了什么是“低头族",指的是“低头看屏幕”的人,包括地铁、公交车上看手机,用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的人材料二介绍了看手机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由此可知,两则材料告诉我们看手机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选A。B项说法错误,由"“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可知,因为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说明看手机会影响家人之间密切地交流,没有说明看手机能和家人密切地交流。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老年人不喜欢看手机”这一信息。D项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长时间看手机会影响视力“这一信息。
故答案为:A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材料告诉我们“低头"已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看手机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与家人交流,视家人如空气般不存在。所以可以从“低头族"对生活的不利影响出发,告诉“低头族"不要一直玩手机,还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们做。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放下手机,好好陪伴陪伴自己的家人吧,不要让手机成为家人之间沟通的绊脚石。
(2023·山阳)课外阅读。
郑板桥
郑板桥,名燮,是我国清代著名画家和文学家。
他是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逝世于1765年。他从小丧母,家庭生活非常贫困,靠着朋友们的帮助,才有了读书的机会。
他在山东做过二十年七品小官。他做官时,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老百姓着想。有一年山东发生严重灾荒,有些地方出现了卖儿求生的悲剧。目睹这种惨状,郑板桥十分痛心。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反而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他经常以卖画为生,但他的画绝不卖给那些贪官污吏。
郑板桥画兰、竹最有名。当时画兰、竹的画家很多,但成就都不如他。他的画无论是大幅还是小品,也无论是九秆青竹,还是一丛兰花,总是那么栩栩如生,情态动人,饱含着欣欣向荣而又清丽刚劲的精神,十分耐人寻味。今天,他的兰竹早已誉满国内外,深得人们的珍爱。
郑板桥画竹的成就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
郑板桥为什么爱画竹子?因为它“‘有节’而又‘虚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郑板桥的诗和书法也很有名,尤其书法别具一格,受到人们的称赞。郑板桥将会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
1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救济
刚劲
揣摩
19.结合文章,评价一下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20.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耐人寻味:
②得心应手:
21.写出郑板桥通过赞美竹子,赞美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立场、保持气节的人的两句诗。
22.郑板桥为什么喜欢画竹子?(用文中原句回答)
23.郑板桥同情老百姓的事是什么?结果如何?
24.郑板桥的竹子为什么会画得那么好?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答案】18.jì;jìng;chuǎi
19.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做事一丝不苟、爱憎分明的人。
20.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术纯熟,能运用自如。也指做事顺利
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2.因为它“‘有节’而又‘虚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23.山东发生严重灾荒,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结果他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
24.郑板桥画竹的成就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
【知识点】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清代著名画家和文学家郑板桥,他做过二十年七品小官,他做官时,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老百姓着想。郑板桥画兰、竹最有名。郑板桥的诗和书法也很有名,他将会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
18.考查多音字。“济”是多音字,当渡,过河或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之意时,读音是“jì”,当众多或整齐美好的样子意思时,读音是“jì”,在“救济”一词中的读音是“jì”。“劲”也是多音字,“劲”的原义是强有力,读jìng。“疾风知劲草”中的“劲草”就是指坚韧的草。“劲”用作名词,指力量。读作jìn。例如“手劲”“使劲儿”。词语“刚劲”中的读音是“jìng”。“揣摩”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uǎi ,指揣度对方。
故答案为:jì、jìng、chuǎi
19.考查对人物的评价。仔细读文,从文中“他做官时,经常关心民间疾苦,为老百姓着想。有一年山东发生严重灾荒,有些地方出现了卖儿求生的悲剧。目睹这种惨状,郑板桥十分痛心。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反而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可知郑板桥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人,从“他经常以卖画为生,但他的画绝不卖给那些贪官污吏。”可知他还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从“郑板桥画兰、竹最有名。当时画兰、竹的画家很多,但成就都不如他。”和“郑板桥的诗和书法也很有名,尤其书法别具一格,受到人们的称赞”可知郑板桥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从“郑板桥画竹的成就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可以看出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特点。据此总结即可。
故答案为: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做事一丝不苟、爱憎分明的人。
20.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文章语句“他的画无论是大幅还是小品,也无论是九秆青竹,还是一丛兰花,总是那么栩栩如生,情态动人,饱含着欣欣向荣而又清丽刚劲的精神,十分耐人寻味。”可知,“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结合文章语句“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 ”可知,“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术纯熟,能运用自如。也指做事顺利。
故答案为: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术纯熟,能运用自如。也指做事顺利
21.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积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炼和打击,竹子依然坚强有力地生长着,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所以这句诗写出郑板桥通过赞美竹子,赞美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立场、保持气节的人。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2.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读文,由文中句子:因为它“‘有节’而又‘虚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因为它“‘有节’而又‘虚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品格。
2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短文第三自然段读出郑板桥同情老百姓的事是山东发生严重灾荒,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结果他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
故答案为:山东发生严重灾荒,他请求政府救济灾民。结果他得罪了上司,于是愤怒地辞去了官职。
24.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读文可知,郑板桥的竹子之所以会画得那么好,是“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画出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郑板桥画竹的成就与他的勤学苦练和仔细观察分不开。他常常凝视着阴、晴、雨、雪中的竹子,细心揣摩它动静俯仰的不同姿态和老幼疏密的各种变化。天长日久,便心领神会,得心应手,一展纸落笔,便神态活现。
三、写作题(25分)
25.(2023·山阳) 在你成长的经历中,发生了许多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注意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答案】 那件事让我愧疚
我们大楼住有一位退休工人王爷爷。他今年六十多岁了,瘦瘦的身体,背有点驼,两鬓斑白。平常,他发现谁随地扔果皮、纸屑,总要上门唠唠叨叨地说几句。左邻右舍既怕他又敬他,都亲热地叫他“环保主任”。
一提这个“环保主任”,我总忘不了那件事。
那是前几天,妈妈叫我去倒垃圾。我提着一袋垃圾,慢吞吞地朝楼下走去。忽然,我在底层楼梯走廊角落边,发现了一个空纸箱。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然后匆匆上楼。不巧,在二楼楼梯口碰到了王爷爷。我心里一惊,脸上直冒汗……不好,这下子准挨骂。我硬着头皮,想与王爷爷擦肩而过。不料,王爷爷拉住我说:“李婧,今天又帮妈妈做事,真乖。”我脸上直发热,慌慌张张地跑上楼去。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生怕纸箱里的秘密被王爷爷发现。
一连几天,那个纸箱竟安然无恙。以后,它自然就成了我家垃圾的“收藏箱”。
一天放学后,我一踏进大楼走廊就愣住了。那个纸箱不知被谁的自行车给撞倒了,整个垃圾全部翻倒在地上,臭气熏天。糟了,这下闯祸了。我忐忑不安地往楼上走。真是无巧不成书,又撞见了王爷爷。只见他一手拿扫帚,一手拿簸箕,边走边唠叨:“是哪个缺德鬼,将垃圾倒在这里,污染环境。这又不是垃圾箱……”我心里发虚,装着没听见,连忙跑回家。
回到家,我不安地站在阳台上想着王爷爷弓着背,吃力地扫垃圾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成长过程中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身体长高了,知识增加了,同时也慢慢懂得了很多道理。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选择印象深刻,最想表达的去写。确定好写作内容后,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构思写作。这是一篇叙事作文,首先要注意叙事六要素,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时间、人物、起因,这些内容可以略写。中间写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把经过详写。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那件事”的细致描述,引发内心的“愧疚”,从而悟出人生的真谛。文章对“我倒垃圾”的描写细腻生动,“我眼珠骨碌一转,四下一瞧,没人,便将垃圾倒了进去”,很有感染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