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 有多少块糖
【教学内容】教材P16例题、P17练一练
【教学目标】
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一行一行或一列列的方法数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中物体的数量,并相应地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通过数糖块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
本课时在教学时可以给每组学生20块糖(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用圆片来代替),让学生先估计有多少块,再自己动手数一数。
【教学准备】 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
生:喜欢。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们糖。(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摆一摆,数一数。(出示课件)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情预设】生1:我1块1块地数,1,2,3,4,...
生1:我2块2块地数:2,4,6,8,...
生1:我5块5块地数:5,10 ,15 ,20 ,...
数一数,填一填。(出示课件)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你们能做到吗
【学情预设】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谁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我能,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然后交流。
【学情预设】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那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第一幅图是2+2+2+2+2+2+2=14(块),第二幅图是3+3+3+3=12(块)。
3.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我们来看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生1: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
生2: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
生3: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有3个5相加。
生4: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有5个3相加。
生5: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道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教材P17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再全班订正。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数有规则放置的物体的数量。
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即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即3+3+3+3+3=15(块)。
教学反思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作业设计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