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1 分物游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1 分物游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15:0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1 分物游戏
【教学内容】教材P58例题、P59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平均分,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创设了“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策略】
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并充当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是小猴淘淘的生日,它邀请了许多好朋友来和它一起过生日。淘淘给好朋友们准备了许多它们爱吃的食物,作为主人,淘淘要把好吃的分给大家,下面让我们来帮助淘淘一起动手分一分。(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分萝卜。(出示课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小兔分萝卜,要求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 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分,分的结果怎样。
【学情预设】生1:我是1根1根地分的,分了4次才分完。结果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生2:我觉得这么多的萝卜1根1根地分,太麻烦了。我是2根2根地分的,分了2次就分完了。结果也是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生3:我只分了1次就分完了,因为我想到了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也就是说3个4是12,那么3只小兔子每只分4根萝卜,就正好分完了。
……
如果出现了第三种分法,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种分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像这样正好分完,每份分得一样多,就叫作“平均分”。
2.分骨头。
师:现在有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根据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应该是每只狗分到5根骨头。
师:究竟对不对呢 不用摆小棒,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分法。
【学情预设】生1:我先用3个圆圈分别代表3只狗,然后1根1根地分骨头,每分到1根骨头就在那只狗的下面画个小竖表示分到1根骨头,到最后每只狗的下面都有5根骨头。
生2:我先用3个五角星分别代表3只狗,第一次分2根,就在每只狗的下面画两小竖,然后1根1根地分,每分到1根就在下面加1个小竖,到最后每只狗都分到了5根骨头。
生3:我是先画了15个小竖,表示15根骨头,然后用3个圆圈表示3只狗,接着把骨头每3根圈在一起,表示每只狗都从圈里分到1根骨头,这样就画了5个圈,表示每只狗都可以分到5根骨头。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经历由实物分法的探究抽象出画图表示分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教材P59第5题
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
再实际摆一摆或圈一圈。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 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伴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教学反思
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或替换它。教学时必须要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有些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理解不清楚。
解决问题策略:让学生自己画图,把一些物品进行分类,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作业设计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