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三年级上册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感受民族团结友好的氛围。
自由读第1自然段,找到表现“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如“绚丽多彩”等,并谈体会。
边读边想画面“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并把小学的“美丽”读出来。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段有四句话,写出了这所小学的特点:这是一座美丽的学校,这是一座团结的学校,这里的生活幸福美好。
第一段有几句话,写出了小学的什么特点?
当我们还在想象这所校园美好的画面时,上课铃声响了,你听——“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当,当当!……”象声词的运用,这钟声把我们带进了欢快的课堂。
不同民族的一起小朋友在一起是怎么样上课的呢?你们好奇吗?就连小猴子都好奇呢!
在这样一所边疆的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同学们,就在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模仿说句子
如“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画画、唱歌。”“教室里同学们的民族不同,但老师对他们的爱是相同的。”等等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时,书上的文字进入眼睛的同时好
像变成了一幅幅画,出现在眼前。这种方法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到将来你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到这些句子。
读课文时想画面可以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与描述画面一样的生活场景、可以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
运用:本文第三自然段朗读时,想象同学们怎样朗读课文的,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我们就能感受到同学们上课学习多么认真,窗外多么安静,也能感受到大青树下小学生与我们生活的不同。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试试,看你的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和同学说说。
边读边想象画面
说说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呢?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
再次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感悟小学的美丽。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课文主旨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课文中第1自然段中这句话是排比句。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但是要注意: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排比的修辞手法
举例: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的情景,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
课堂小结
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有什么特殊政策?课下查一下资料,同学间交流。
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新中国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特殊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儿的学校有自己的特点,开设专门的民族语言学习班,各个民族学生混合编班,高考有特殊的招生政策……
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参考答案: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