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1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1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共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9 15: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从割让到回归:香港的百年历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英国继续接管香港。
终于,156年后,也就是1997年7月1日,义勇军进行曲在香港会展中心奏起,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上空,中国对香港恢复行驶主权。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报道了中国人民雪百年耻辱,香港重回祖国怀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乌涌口之战
▲香港回归
周婷 杨兴
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掌握相关的知识,学会写新闻标题和一句话新闻。
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目标
下列这些都属于新闻吗?
新闻:也称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且能够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时效性
真实性
简明性
新闻是什么?
新闻
狭义
通讯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广义
消息
报告文学
——消息
文体知识
1、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文体知识
新闻标题(消息)
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它通常被用来借代整篇消息。
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


文体知识—标题
主标题
主标题在整个标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引标题
副标题
▲人民日报2021。05。27
文体知识—标题
主标题
位于主标题之前,主要作用是引出主标题。文字较短,不超过一行。
引标题
副标题
▲人民日报2021。05。26
文体知识—标题
主标题
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
引标题
副标题
▲人民日报2021。05。22
文体知识—导语
导语
就是消息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新闻事实。
▲人民日报2021。05。26
文体知识—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新闻的主体部分自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五要素。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
压缩主体时,自然要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


主体
文体知识—结语
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
它用于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也可以用激励启发性的语言给人希望,发人深思,催人振作,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语(有时可无)
文体知识—背景
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等。
其作用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背景(根据需要交代)
朗读全文,自主预习
结合导学案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试着找出本篇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预习检查
接载() 停泊() 瞩()目
冉冉() 紫荆() 淤塞 ()
撵()得 印把()子 赵垛()楼
背景知识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记者周树春等四人写了一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新闻,报道了查尔斯王子代表英国参加中英交接仪式并与末代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的具体情况。
文本脉络
导语
英国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1段
主体
英国的告别仪式
2—10段
结语
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11段
背景
港督府变迁
4段(插叙)
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6月30日下午4时30分
6月30日下午4时40分
6月30日晚6时15分
6月30日晚7时45分
6月30日最后一分钟
7月1日第一分钟
7月1日0时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添马舰
告别仪式、宣读女王赠言
添马舰
第二次降旗仪式
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升起
中国南海
“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思考探究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
4点30分,降下港督旗帜;4点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此次降旗标志着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英国国旗从港督府降下
▲彭定康挥别香港,其三 名女儿哭成泪人
第一场景:(第三自然段)
思考探究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降英国国旗。此次降旗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二场景:(第五自然段)
思考探究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
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易帜。此次降旗意味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
第三场景:(第八自然段)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
思考探究
主体部分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概括内容。
▲不列颠尼亚号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四场景:(第十自然段)
▲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与英王储查尔斯离港前的最后告别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分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这则新闻以时间顺序来写,这些时间精确到时、分,衔接非常紧密,为什么这样写?
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别了,“不列颠尼亚”》
从《别了,司徒雷登》到《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司徒雷登》是由毛泽东于1949年8月在新华社发表的一篇文章,名义上是告别司徒雷登,实际上是对美帝国主义的控诉和批判;
告诉美国,中国的事由中国人定,不能由外国人管。
有力地抨击了美国的“白皮书”和美国政府扶持支持中国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
别了
一别便是永诀
两篇文章都是中华民族向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史的告别宣言
5、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①实指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向他们告别。
②“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它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
从字面上看
深层含义
合作探究
“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有何创意?
一语双关
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
合作探究
分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英国殖民者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表达胜利的自豪之情。
▲不列颠尼亚号
合作探究
这则新闻以时间顺序来写,这些时间精确到时、分,衔接非常紧密,为什么这样写?
▲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与香港区旗
新闻需要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
表明了人们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合作探究
找出文中的背景材料,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港督府历史
第三段: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第四段: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在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文章就引入了一些关于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
合作探究
找出文中的背景材料,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15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第七段: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0多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合作探究
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有何作用?
1、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2、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
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新闻类考题练习
【如何拟写新闻的主标题】
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
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练习拓展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为短文拟写标题:
第一步:首先要通读短文,整体把握短文内容主旨
第二步:抓住关键句、特征句子
第三步:规范化表达
第四步:充分考虑限制条件
语段第一句“‘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这实际上已经表明了“一带一路”联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可以拟写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6、当你了解到经过156年5个月零4天,中国国旗重新飘扬在香港上空,你有何感想?
港铁站
小叮车
红色的士
李小龙雕像
日落下的粉红城堡
作业
写固学案《别了,不列颠尼亚》练习
明天第一节课之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