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2年3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对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21*cnjy*com
A.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B.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C.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2.每年都会有多个台风在我们浙江省登陆,往往会给当地带来强风暴雨。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过境属于(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
3.水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 D.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4.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5.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小明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碗漂浮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C.碗沉底时所受的浮力大于它漂浮时所受的浮力
D.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7.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首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以来,开展了很多实战化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载物资后,“山东舰”将上浮一些
B.舰载机起飞后,“山东舰”仍漂浮且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C.停泊着的“山东舰”漂浮,其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D.“山东舰”在匀速航行的过程中,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8.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甲、乙容器,装有等量的水,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橡皮泥,一个捏成实心,一个捏成碗状,分别放入其中,如图所示。若两块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浮甲、F浮乙;甲、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A.F浮甲<F浮乙 B.F浮甲=F浮乙
C.F甲<F乙 D.F甲>F乙
9.临海传统小吃麦虾,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虾、面粉、鸡蛋、油、食盐、白萝卜丝、卤牛肉丝、香菇等,上述食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油 C.食盐 D.香菇
10.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8g、40g、40g某种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甲
D.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丙
11.小金网购了一个“气象瓶”,如图所示,密闭瓶内装有硝酸钾、蒸馏水。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瓶中固体逐渐增多,此过程中( ) 21cnjy.com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解度不变
12.如图所示,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判断加入的某物质可能是( )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
1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14.某小组开展自制净水器的项目化学习,如图是项目小组同学制作的净水器,用到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 )
A.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 B.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
C.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D.活性炭、石英砂、小卵石
15.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A→B
B.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C.蒸馏可以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
D.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8分)
16.根据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我国的南水北调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是 (填序号)。
(2)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到地下的雨水储存系统,在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 环节(填序号)。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电火花通过氢、氧混和气体时,他们即 化合成水。根据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1 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
(2)请在图 2 中画出反应后的生成物 。
(3)图甲实验揭示了水是由 组成的。
18.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完全相同的小球M、N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已知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且两容器内液面相平。则小球M排开液体的重力 小球N排开液体的重力,甲液体的密度 乙液体的密度,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衣服上有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是洗不掉的,这是因为 。
(2)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中形成溶液,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牛奶 B.泥水 C.肥皂水 D.矿泉水
20.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出现如图乙现象,则此时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 (选填“吸热”或“放热”)。
2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计算产率。(产率=所得精盐质量÷所取样品质量×100%)
(1)如图为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几步主要操作,合理的顺序为 (填字母)。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 字母)。
A.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进行称量
B.可以将粗盐直接倒入量筒进行溶解
C.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D.待水分全部蒸干后才可以停止加热
(3)若测得的NaCl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粗盐溶解不充分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所得的精盐仍潮湿
22.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①表示的环节是 。
(2)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3.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靠电解水获得的,请回答: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检验 a 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 、“变小” 、“不变”)2·1·c·n·j·y
24.小科欲配制80克5%的氯化钠溶液,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克。称量时出现了右盘略低的现象,如图甲,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是 。
(2)量取水时,选用规格为 (选填“100”或“200”)毫升的量筒更加合理。
(3)丙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 ____。
A.砝码磨损
B.氯化钠固体不纯
C.按照图乙的方法读数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25.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26.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实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4.0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cn·jy·com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4)【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
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四、解答题(共22分)
27.(5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 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过氧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现要配制
500 克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 要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克? 加水多少克?
21*cnjy*com
28.(8分)如图所示为我国航空母舰”福建舰”。福建舰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其满载排水量为8万吨。(海水的密度取近似值1.0×103kg/m)
(1)当战斗机返回停在甲板上,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求”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m'?
29.(9分)如图甲是利用汽车从湖水中打捞重物的示意图,一辆质量为1.5t的汽车通过绳子和定滑轮匀速牵引水下一个圆柱形重物。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拉力F随重物上升高度h的变化图像。已知汽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汽车总重的0.1倍;绕过定滑轮的绳子对重物的拉力和对汽车的拉力大小相等。
求:
(1)圆柱形重物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圆柱形重物的密度;
(3)圆柱形重物的下表面离开水面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
答案解析部分
1.C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发展水的开源节流和净化技术,水产业的目标是净化井水、河水和雨水,淡化海水,处理污水,以及建设相应的配套设备设施。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鼓励水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以减少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2-1-c-n-j-y
A.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A正确;
B.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B正确;
C. 地下水不可以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处理才可以直接饮用,C错误;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D正确;
故答案为:C
2.C
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台风是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
www.21-cn-jy.com
A:降水是指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台风是气旋,不属于降水,故A错误;
B:地表径流是陆地上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台风是气旋,不属于地表径流。故B错误;
C:水汽输送指的是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的过程。台风是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会给大陆带来狂风暴雨,因此台风是属于水汽输送这个环节,故C 正确;
D:蒸发是河湖水和海洋水的蒸发,蒸腾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变成气态水进入空气中的过程。故D错误;
所以选:C。
3.C
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进行分析。
A.使用节水型马桶,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引入地下,会污染水,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D
根据对水电解过程的现象、结论的理解判断。
A.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D.根据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D正确;
C.水由水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C错误。
故选D。
5.A
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
A.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故A正确;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从宏观上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从微观上看,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A。
6.B
(1)(2)根据漂浮条件分析判断;
(3)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体gV排分析判断。
当碗漂浮在水面上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即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B正确;
当碗沉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自身的重力。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小于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体gV排可知,碗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小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故C、D错误。
故选B。
7.C
根据漂浮条件分析判断。
“山东舰”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浮力,故C正确;
装载物资后,山东舰的重力增大,则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A错误;
舰载机起飞后,山东舰的重力减小,则它受到的浮力减小,故B错误;
“山东舰”在匀速航行的过程中,它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平衡状态,即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D错误。
故选C。
8.A
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根据F=G总比较水平桌面受到压力的变化。
甲中橡皮泥在水里沉底,则浮力F浮甲水平桌面上容器产生的压力等于上面的容器、水和橡皮泥的总重力,因此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甲=F乙,故C、D错误。
故选A。
9.C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区分溶液、悬浊液、胶体。
A.面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油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B错误;
C.食盐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故C正确;
D.香菇与水不相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D
甲乙和丙烧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水温分别为20℃和30℃,甲丙烧杯中的蔗糖全部溶解,乙烧杯中蔗糖未能全部溶解,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底部均无固体剩余,则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一种是饱和溶液,另一种是不饱和溶液。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溶剂质量相等,溶质质量:甲乙<丙,但甲乙无法判断。
A:由乙和丙可知,该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
B:甲丙中的溶液底部均无固体剩余,则甲、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一种是饱和溶液,另一种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加入的固体质量甲<乙,乙中部分剩余,但不知道剩余量,所以无法比较两者的质量分数大小,故C错误。
D:乙丙中相同量的水中加入的固体质量也相同,但乙有剩余,说明乙中溶解的量小于丙,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丙。故D正确。
所以选:D。
11.A
A. 瓶中硝酸钾是溶质,水是溶剂
B. 不饱和溶液指的是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C.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D. 溶解度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瓶中固体逐渐增多,说明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A正确
B. 瓶中有固体析出,说明不能继续溶解,所以是饱和溶液,B错误
C. 析出的固体增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C错误
D. 当外界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会降低,D错误
故答案为:A
12.B
一定温度下,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水中加入某固体物质后,试管中有固体析出 ,说明水中加入物质后溶液温度升高,使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
A.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蔗糖固体溶解时温度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根据氢氧化钙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析出晶体及所给各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分析。
13.D
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A.取一定量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溶解时,不能在量筒中进行,它是测量工具,故B错误;
C.过滤时,液体应该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从而使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选D。www-2-1-cnjy-com
14.C
根据净水方法分析。为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可以先用小卵石除去水中较多难溶性杂质,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难溶性杂质,最后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因此,图中的a、b、c三处的材料依次是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
故选C。
15.A
根据对蒸馏操作的原理、器材、过程和用途的认识判断。
A.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这样可以适当延长冷凝水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冷却效果,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则蒸馏可以从酒精溶液中分离出酒精,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温度计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测气体温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6.(1)⑤
(2)⑦
①是水汽输送,②④是降水,③是蒸发,⑤地表径流,⑥植物蒸腾,⑦下渗,⑧地下径流。
(1)、我国的南水北调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是⑤地表径流;
(2)、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到地下的雨水储存系统,在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⑦下渗;
故答案为:(1) ⑤ (2) ⑦
17.(1)氢气
(2)和
(3)氢和氧
(1)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产物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组成。
(1)根据图片可知,1管内气体体积大于2管气体体积,则1管内气体为氢气。
(2)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图2中生成物为:和。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18.等于;大于;大于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比较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
(2)首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再根据F=pS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的大小。
(1)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两个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
小球M在甲液体中漂浮,则液体密度ρ甲>ρ;小球N在乙液体中漂悬浮,则液体密度ρ乙=ρ。比较可知,液体密度ρ甲>ρ乙。
(2)液体的深度相同,且密度ρ甲>ρ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根据F=p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19.(1)油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弱
(2)D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说明:固体小颗粒是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也是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故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1)衣服上有油脂等脏物时,用水洗是洗不掉的,这是因为油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弱;
(2)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A牛奶是乳浊液;B泥水是悬浊液;C肥皂水是乳浊液;D矿泉水符合溶液的概念,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1) 油脂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弱 (2) D
20.大于;放热
封闭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则气压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向图甲装有水的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瓶子内气压增大,即此时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1.(1)BCA
(2)C
(3)A;C
(1)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过程分析;
(2)根据粗盐提纯的操作规范判断;
(3)氯化钠的产率偏低,应该是结晶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据此分析判断。
(1)粗盐提纯的步骤应该为:溶解、过滤和蒸发结晶,即合理顺序为BCA。
(2)A.先在右盘放入砝码,并将游码移动到适当位置,然后在左盘放入食盐,直到天平平衡,故A错误;
B.量筒是测量工具,不能充当配制溶液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的目的就是除去杂质,既然滤液仍然浑浊,说明还有杂质,因此需要继续过滤,故C正确;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可以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剩余的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3)A.粗盐溶解不充分,会导致滤液中食盐的质量偏小,故A符合题意;
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导致杂质未被滤掉,即食盐的质量偏大,故B不合题意;
C.蒸发时溶液飞溅,则溶液的质量偏小,那么其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也会偏小,故C符合题意;
D.所得的精盐仍潮湿,会导致食盐的质量偏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22.(1)水汽输送
(2)⑤
(3)A;C
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水汽输送;②降水;③蒸发;④降水 ⑤地表径流。
(1)①环节是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环节。
(2)“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3)A、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污染河水,故B错误。
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可以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
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故D错误。
故选AC。
23.(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玻璃管口,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cab
(3)增加溶液的导电性;变大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而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3)纯水为绝缘体,不能够导电,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1)根据图甲可知,a处气体体积小于b处,则a管内为氧气,则检验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玻璃管口,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根据乙图可知,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生成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顺序为:cab。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但是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24.(1)4;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2)100
(3)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A;B;C
(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定量称量的方法分析解答。
(2)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再计算出水的体积即可;
(3)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1)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80g×5%=4g。根据图甲可知,右盘略低,说明左盘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接下来的操作为:左盘增加氯化钠固体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
(2)需要用水的质量为:80g-4g=76g,即需要水的体积:;
则量取水时,应该选择规格为100毫升的量筒。
(3)丙图为溶解操作,其中玻璃棒的用途: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A.砝码磨损时,它的质量会偏小,而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质量,因此氯化钠的质量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
B.氯化钠固体不纯,则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B符合题意;
C.按照图乙的方法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故C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会导致水的体积偏小,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25.(1)50
(2)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氯化铵
(4)A;B
(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解答;
(2)温度升高,则物质溶解放热;温度降低,则物质溶解吸热;
(3)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实验得到的结论分析解答。
(4)根据实验的整个过程分析判断。
21教育网
(1)探究不同物质溶于水时的热量变化,只需改变所加物质的种类,其他的条件都要控制相同,即水的体积应该相同,那么X=50mL。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2中加入氯化钙后水温明显高于不加物质时的温度,那么得到结论: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根据实验1和实验4可知,水中加入氯化铵后温度明显降低,即氯化铵溶于水后吸热,可以致冷,因此生产“冰袋”应该选用氯化铵。
(4)根据实验的描述可知,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测量数据,从而影响实验结论,故A、B符合题意;
在实验过程中,探究不同物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情况,就必须改变物质的种类,故C不合题意。
故选A、B。
26.(1)0.6
(2)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1)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的重力,再根据称重法求出x的大小;
(2)(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4)根据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量程的方法。
(1)根据2、3、5组的实验数据可知,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G=F拉+F浮=3.6N+0.4N=3.5N+0.5N=3.3N+0.7N=4.0N;
第4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为3.4N,则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4.0N-3.4N=0.6N;
(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要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其目的是控制金属块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相同;
(3)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每次实验时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则V排相同,第6次实验数据与第3次实验数据相比,液体密度大约是原来的2倍,而浮力是原来的2.8倍,说明测得的浮力偏大,原因可能是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造成测力计的示数偏小,由F浮=G-F示可知测得的浮力偏大;
(4)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对于图中的浮力秤,要增大浮力秤的称量范围,即增大浮力秤受到的浮力,在V排不变时,可以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27.(1)吸附
(2)设需要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为x,
500g×5%=20%x;
解得:x=125g;
需要加水的质量:500g-125g=375g。
(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从而计算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而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为加水的质量。
(1)自来水生产过程中用到了活性炭, 利用其吸附性,可以出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8.(1)增大
(2)解: m液=8×104t=8×107kg
F浮=G浮=m液g=8×107kg×10N/kg=8×108N
答:”福建舰” 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8×108N。
(3)解:由F浮=ρ海水V排g可知,福建舰排开海水的体积:
V浮=
V排=8×104m3
答:”福建舰” 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8× 104m3.
(1)根据浮沉条件分析轮船受到浮力的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计算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式 计算福建舰排开海水的体积。
(1)福建舰始终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当战斗机停在甲板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增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9.(1)根据题意及图象乙可知,重物的重力G=4000N,
重物露出水面前,汽车的拉力F=3500N,
此时重物受向上的浮力、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重力,
由重物受力平衡可知,重物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4000N﹣3500N=500N
(2)由G=mg可得重物的质量为:
m= = =400kg;
重物浸没在水中时,由F浮=ρ水gV排可知重物的体积:
V=V排= = =0.05m3;
圆柱形重物的密度:
= =8×107kg/m3
(3)由题意知汽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f=0.3G车=0.1m车g=4.1×1.7×103kg×10N/kg=1500N,
圆柱形重物的下表面离开水面后,汽车受到绳子对它向左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F牵=F拉+f=G+f=4000N+1500N=5500N
(1)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它受到的浮力不变,那么绳子上的拉力保持不变。当物体完全出水后,它不受浮力,此时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则此时G=F。据此结合图乙确定物体的重力和完全浸没时绳子的拉力,然后根据公式 F浮=G﹣F 计算重物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2)首先根据重力公式计算出重物的质量,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出重物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重物的密度。
(3)首先根据f=0.3G车计算出汽车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f,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F牵=F拉+f=G+f 计算汽车受到的牵引力。【版权所有:21教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