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八年级第一章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11-24 16:17:17

文档简介

实验
提出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的不一定慢,你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吗?
猜想与假设: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 (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伽利略是让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你打算怎样去验证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写出你的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做一做,看看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分析论证:由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与评估:你觉的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应该如何做?
通过以上探究,请你概括科学探究包括哪些主要因素?
想一想
1、各阶段代表人物?
2、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思考:
1、小丽在市场上买了一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走了一会儿就觉得手被子塑料袋勒得很痛,你有什么办法帮她解决这个问题?
2、在一个圆形的小桶内有一个乒乓球,由于小桶的口很小,手放不进去,现在想把乒乓球取出,你有什么办法?
问答:
1、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①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获奖时为中国国籍)。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②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美籍华人(获奖时为中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时年31岁。
③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省,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④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苏州太仓,美籍华人。1997年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2008-2012年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⑤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美籍华人,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崔琦、哥伦比亚大学的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学的劳克林三人因“他们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电荷的激发态”而获得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⑥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课题
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4.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1.重点
(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2)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2.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新课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斜塔”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四.小结(略)
作业设置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3.同步学习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精品资料
教后反思
站在巨人的肩上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
【学习过程】
一.复习
人类在认识自然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Physics)呢?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新课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贡献最大的应该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
看图1-29,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讲“钟”的故事。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板书设计】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课题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了解物理学家的科 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教材分析:
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难点:1、知道什物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2、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还不够了解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
对人类积累知识,探究科学的过程就行感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与媒体
高科技成果光盘,科学探究环节讲解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进行新课
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 逐渐形成了。
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看图1-23-----图1-28
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
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化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通过一些实例,感觉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
1、人类的飞翔之梦,登上月球、遨游太空。
2、电子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
3、激光技术在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4、集中电路、超导技术的发展。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科学巨人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不仅从逻辑上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带领学生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后来不巧妙地设计了斜面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护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演示实验:分别认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顶端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木板平面上和玻璃平面上,认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学生阅读“两个铁球同进落地”,讲述:当在真空环境时,羽毛和铅弹也是同时落地。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部,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提问: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
学生看课本后回答:有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长江后浪推前浪”,物理学正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发展到由量子论和相对论作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阶段。
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必将导致新的探索,新的探索推动物理学进入新的时代。
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学生看图1-31-----图1-33阅读后讨论。
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
学生认真看图,阅读课本P12-P13的内容。
介绍两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吴健雄。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方法及精神等无尽的财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学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巨人”!
【课堂小结】
各小组同学讨论回顾本节学过的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听科普讲座,阅读有关科普读物。
学习与检测的问答题
教学反思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课前准备
1.收集并阅读有关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波尔等物理学家的故事,体会并总结这些物理学家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活动1:阅读课本第11页第一个段标《知识园地—硕果累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2、通过前面的学习,请你叙述一下在你心目中什么是物理学?请给物理学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物理学是 。
二、科学探索——其乐无穷
活动2:阅读课本第13页第二个段标《科学探究—其乐无穷》,讨论并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的不一定慢,你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吗?
猜想与假设: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轻重 (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伽利略是让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你打算怎样去验证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写出你的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做一做,看看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分析论证:由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与评估:你觉的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应该如何做?
通过以上探究,请你概括科学探究包括哪些主要因素?
三、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活动3: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请阅读课本第13页第二个段标《科学精神—永远高扬》,并归纳:我们应当向这些科学家学习什么样的科学精神呢?
课件11张PPT。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一、知识园地——硕果累累1、什么是物理学?2、你知道是利用什么方法把宇宙飞船送入太空的? 3、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制造出新材料吗?放大了200万倍的铱原子排列图激光的应用蚂蚁能搬动的集成电路芯片超导中的磁悬浮5、你还知道物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二、科学探究——其乐无穷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 5、分析论证——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 6、评估——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7、交流与合作——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因此,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顶。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从下面事例中找出各环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评估 交流合作 课件15张PPT。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哥 白 尼 的 简 介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年二月十九日在波兰北部的桑城出生。是现代天文学的创始者,用日心说否定了千年之久的地心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哥 白 尼 的 发 现一、地球是圆球体
二、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并且大气层随著地表运动
三、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四、太阳由西向东运行,星星则相反方向
伽利略1564年诞生于意大利中西部塔斯坎尼省的比萨市,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有力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伽 利 略 的 介 绍一六一零年,伽利略发现木星有环绕着它运转的行星。在九月,他就投入观察工作。这期间,他完成了一本名为<<星宿使者>>的书,记载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发現:他发现月亮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木星有四颗行星、金星像月亮一样有盈亏的现象,和银河系擁有无数的星球。
伽利略的发现爱因斯坦的简介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的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他提出了相对论,有跨时代的意义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雷暴下放风筝,示范证明“雷电”是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试验,事实上,同时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被电殛死亡。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的简介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 居里夫人的简介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共同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学的发展。 居里夫人的发现1957杨振宁与李政道凭他们
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
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
奖的中国人。 1980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扬振宁的简介在1935年,他在《日本数学
和物理学会杂志》发表“关于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论文,
解释了原子核之内质子与中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核子
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
在。汤川在1949年获得诺贝
尔物理学奖,而鲍威尔也在
195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川秀树的简介牛顿的简介他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发现了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等。哥白尼 和他的日心说加加林 人类第一个太空人,1961年4月12日乘飞船进入太空。杨利伟 中国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乘坐 “神舟”五号飞船,太空飞行。课件8张PPT。有趣的民俗谚语1、坐地日行八百里
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4、人心齐,泰山移。
5、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6、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7、小小秤砣压千尽。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车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在探索的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的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二、科学探究 其乐无穷比萨斜塔的故事钟的故事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 猜想
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精神 永远高扬科学家成功的诀窍在哪里?要有创新精神要能独立思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勇于有根据地怀疑讨论1、小丽在市场上买了一个西瓜,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走了一会儿就觉得手被子塑料袋勒得很痛,你有什么办法帮她解决这个问题?2、在一个圆形的小桶内有一个乒乓球,由于小桶的口很小,手放不进去,现在想把乒乓球取出,你有什么办法?课件13张PPT。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各阶段代表人物?
3、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复习 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一、科学探究——其乐无穷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经历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 5、分析论证——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 6、评估——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7、交流与合作——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因此,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顶。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从下面事例中找出各环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下落的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一个大,一个小)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评估 交流合作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 居里夫人简介二、科学精神——永远高扬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共同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学的发展。 居里夫人的发现1957杨振宁与李政道凭他们
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
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
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
奖的中国人。 1980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扬振宁的简介在1935年,他在《日本数学
和物理学会杂志》发表“关于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论文,
解释了原子核之内质子与中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核子
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
在。汤川在1949年获得诺贝
尔物理学奖,而鲍威尔也在
195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川秀树的简介  “长江后浪推前浪”,物理学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发展到由量子论和相对论作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阶段。
  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必将导致新的探索,新的探索推动物理学进入新的时代。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方法及精神等无尽的财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学们将成为新同代的”巨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