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化学 教师: 班级: 时间:
课题 1.3物质的变化 备课教师
学科 核心 素养 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 目标 体验对变化的观察过程,认识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基本特征,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初步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理解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素养目标:实验习惯、科学探究、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学习 目标 基础目标:我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拓展目标:我会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挑战目标:我能设计实验证明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联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现象的特征推测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理解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知识点 一、物理变化 了解物理变化的特征 物理变化: 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三态变化;②物质形状变化;③金属导电、电灯发光;④物质溶于水;⑤物理爆炸;⑥气味扩散;⑦一些与光有关的现象; 化学变化 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 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①物质燃烧;②金属生锈;③葡萄酿酒;④食物腐败变质;⑤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⑥火药爆炸; 观察化学变化中产生的现象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即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发生物理变化,但仅仅发生物理变化就不可能有化学变化发生。
教学 内容 (例题) 一、夯实基础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B ) A.将合成纤维与棉纤维混合纺织 B.塑料的降解 C.晾晒海水得到粗盐 D.剪纸艺术 2. 疫情防控期间,下列日常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测体温 B.用消毒剂消毒 C.戴口罩 D.查验陕西一码通 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A.滴水成冰 B.粮食酿酒 C.木炭燃烧 D.钢铁生锈 4. 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④⑥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③⑤ (填序号)。 ①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③纸张燃烧;④瓷碗破碎;⑤铁生锈;⑥石蜡熔化。 二、提升能力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记载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 A.刳(挖空)斑竹以导气(主要为甲烷),引井火以煮盐——《汉代古火井碑序》 B.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一一《黄帝内经》 C.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锻炼成铜—— 《浸铜要略序》 发射时点燃火药,…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梦溪笔谈》 2.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B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认真观察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燃烧实验都有三个明显现象: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③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合火焰。 请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发出耀眼白光,释放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其中说明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2)如图2A处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与B处变化不同的原因是 没有新物质生成 。 (3)图2中B处与图3发生的变化中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请你判断是否都是化学变化 不是 ,说明理由 没有新物质生成 。因此,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有无新物质生成 。
教学 内容 (例题)
核心 问题 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问题串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你能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两种现象吗? 你能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蜡烛燃烧吗?
课堂 导入 情境导入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水的三态变化,玻璃摔碎,木材做成桌椅等都只是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而木材燃烧,炸药爆炸生成了不同于之前的新物质。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这两种变化及其区别与联系。
作业 布置 必做 题4,10,15,16(典中点)
选做 17
板 书 设 计(思 维 导 图)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