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 (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9 17: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作品,有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抒发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有的讲述革命斗争中的具体事件,反映革命者的战斗激情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有的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的光辉事迹和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还有的表现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伟大斗争,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作品梗概
学习本单元,要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体验;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欣赏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
学习方法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挺进。在这一光辉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内涵丰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引语
品味视频 探寻情感





起来

1
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 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青年毛泽东曾经面对苍生,抒发远大志向,如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又抒发了一番怎样的豪情呢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主席的思路,体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之情。
课程导入
课程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知晓文章的社会背景,了解开幕词的相关文学知识,学习开幕词的基本结构和一般写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主要层次,把握发言人的情感,体会毛主席讲话内容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品味语言艺术,体会本文观点鲜明、态度坚决的语言风格,掌握开幕词的三大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一、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探寻“人生经历”
1910年农历7月,毛泽东将近17岁,他要第一次离开家乡,到50里以外的地方去。临行前写下了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从事革命活动13年。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
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人物评价“伟大领袖”
毛泽东在他的晚年虽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努力。
探寻“人生经历”
演讲背景
1949年,我们经过武装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演讲背景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毛主席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致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并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此次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主持起草、经他多次审阅修改的《共同纲领》。
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部分片段】
明晰文体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特点
开幕词具有宣告性、提示性和指导性。
按内容可以分为侧重性开幕词和一般性开幕词两种。
侧重性开幕词往往对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或会议的中心议题等作重点阐述,其他问题一带而过;
一般性开幕词则只对会议的目的,议程,基本精神,来宾等作简要阐述。
明晰文体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①结构逻辑性强
文体特点
②内容针对性强
②语言感染力强
解析标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站起来
为什么是“站起来”了?百年前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现状?
丧权辱国
哀鸿遍野
任人宰割
内忧外患
解析标题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1840年鸦片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1年辛亥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6年中共合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标题
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标题,其表达了什么样的主要含义?
历史层面:中国人民从此结束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现实层面:揭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
情感层面:中国人民从屈辱的被压迫者成为有尊严的国家主人,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毅与自尊,胜利与自豪。
任务一
结合文本内容,梳理结构,深入理解文本情感
梳理思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2)宣布开幕:
(3-4)回顾历史:
(5-8)立足当下:
(9-11)展望未来:
(12-16)
介绍与会人员
论证革命胜利历史必然性
指出当下问题及斗争策略
描绘民族复兴的壮丽蓝图
悼念人民英雄 庆祝伟大胜利
(与会者代表性、广泛性)
(总结历史背景)
(总结历史教训)
(点明会议意义)
(制定基本国策)
(明方向鼓干劲)
(时刻保持警惕)
(对内对外政策)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国防方面
结构逻辑性
①介绍与会者—说明党的广泛团结
②回顾历史—表明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③立足当下—阐述伟大意义,指出革命还将继续下去
④展望未来—提出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三大任务
⑤悼念庆贺—结束语:慷慨铿锵,令人感动
提高会议的可信度
了解我们光辉历史
明白自身责任
增强自我信心
缅怀过去 激励未来
梳理思路
阅读第三段,结合文本分析,为什么我们能顺利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
①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②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③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④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反帝国主义的胜利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
梳理思路
阅读第7-11段,结合文本分析,在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毛主席认为新中国还可能会面临哪些迫切的时代任务?
①革命工作未结束,吾辈还需努力,提高警惕,反对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势力进行破坏和捣乱行动;
②从国际地位上,我们还需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不处于孤立地位;
③做好经济建设、做好文化建设、做好国防军事建设,推动新中国迅速发展;
习近平: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青年努力;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牢记嘱托,用实际行动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中国故事”。青年将科研报国的人生信念赓续相传;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彻始终;将共同富裕的希望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在哨位上威武驻守,在边境巡逻路上,在千里海防线上,用最清澈的爱护卫家国安宁……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风华正茂、未来可期,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