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一、选择题
1.(2020·江苏)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 5 B.O2 C.SO2 D.NO
2.(2019·天津)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合理的是( )
A.将废铁屑加入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
B.铝中添加适量钾,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 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3.(2018·全国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4.(2017·天津)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5.(2017·江苏)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6.(2012·海南)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7.(2016·江苏)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8.(2021·湖北)“碳中和”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Ⅴ形的极性分子 B.CO2可催化还原为甲酸
C.CO2晶体可用于人工增雨 D.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9.(2021·天津)关于反应 所涉及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SO4在该反应中为氧化剂
B.Na2SO3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变质
C.Na2SO4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
10.(2021·海南)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 减少的是( )
A.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 ,将其转化为氮肥
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11.(2021·山东)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风能发电 B.粮食酿酒 C.燃煤脱硫 D.石油裂化
12.(2021·湖南)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13.(2021·河北)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14.(2014·海南)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15.(2023·绍兴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常用无水乙醇杀菌消毒
B.腈纶织物是通过丙烯腈缩聚而来
C.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
D.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16.(2023·达州模拟)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规融雪剂(CaCl2、NaCl等)的使用对桥梁和环境有破坏作用
B.“北溪”管道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己烷占绝大多数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葡萄酒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17.(2023·阿勒泰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B.淀粉、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的水解产物均为CO2和H2O
C.用风能发电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C919国产大飞机风挡结构部分使用的有机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18.(2023·齐齐哈尔模拟)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
B.燃煤中加入氧化钙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C.载人火箭逃逸系统复合材料中的酚醛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互为同位素
19.(2023·枣庄模拟)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科技创新、构建新能源体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采用的Ti62A新型钛合金材料硬度大、韧性好
B.推动大型风电、水电、太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
C.保护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使用聚乙烯制作的塑料包装袋物美价廉,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20.(2023·忻州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B.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由有机小分子经加聚反应合成的有机高分子
C.通过煤的气化和液化的物理过程,可将煤转化为清洁燃料
D.由石墨烯卷制而成的“超级纤维”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材料
21.(2023·山西模拟)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开发可燃冰作为新能源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可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C.铁磁流体液态机器人中,驱动机器人运动的磁铁的主要成分是FeO
D.“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使用的氮化硼陶瓷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2.(2023·宿州模拟)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举行,会议主题为“实施(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中添加生石灰能有效吸收CO2,实现碳中和
B.采取“静电除尘”可提高空气质量
C.空气中O3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D.SO2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可用碱性物质吸收
23.(2023·曲靖模拟)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脱硫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核酸检测是确认新冠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酸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地沟油变废为宝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地沟油和石蜡油的化学成分不相同
D.在酿酒工艺中,可以将淀粉直接转化为乙醇
24.(2023·邵阳模拟)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溪”管道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己烷占绝大多数
B.用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和促进“碳中和”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织品)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我国气象探测气球可飞入3万米以上高空,气球内充有氦气,含2个中子的氦原子可表示为
25.(2023·山西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吸水性树脂都含有羟基、烷基等亲水基团
B.燃煤脱硫脱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用于砂轮磨料的碳化硅属于共价晶体
D.5G技术中使用的光导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6.(2023·葫芦岛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急救时可以喝大量的牛奶解毒
B.75%浓度的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均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C.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D.以铁粉为主要成分制成双吸剂放入食品包装袋,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27.(2022·深圳模拟)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治理措施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选项 治理措施 化学原理
A 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B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以减少尾气污染 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C 用聚乳酸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D 向工业废水中添加FeS以除去废水中的 FeS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28.(2013·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的“造气”阶段会产生废气
B.电镀的酸性废液用碱中和后就可以排放
C.电解制铝的过程中,作为阳极材料的无烟煤不会消耗
D.使用煤炭转化的管道煤气比直接燃煤可减少环境污染
三、非选择题
29.(2020·江苏)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能有效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氨水、ZnO水悬浊液吸收烟气中SO2后经O2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
已知:室温下,ZnSO3微溶于水,Zn(HSO3)2易溶于水;溶液中H2SO3、HSO3-、SO3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1所示。
(1)氨水吸收SO2。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通入SO2至溶液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 (填化学式)。
(2)ZnO水悬浊液吸收SO2。向ZnO水悬浊液中匀速缓慢通入SO2,在开始吸收的40mim内,SO2吸收率、溶液pH均经历了从几乎不变到迅速降低的变化(见图-2)。溶液pH几乎不变阶段,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SO2吸收率迅速降低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O2催化氧化。其他条件相同时,调节吸收SO2得到溶液的pH在4.5~6.5范围内,pH越低SO 生成速率越大,其主要原因是 ;随着氧化的进行,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0.(2017·天津)(14分)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方法中的问题.
Ⅰ.H2S的除去
方法1:生物脱H2S的原理为:
H2S+Fe2(SO4)3═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 2Fe2(SO4)3+2H2O
(1)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
(2)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 .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 .
(3)方法2:在一定条件下,用H2O2氧化H2S
随着参加反应的n(H2O2)/n(H2S)变化,氧化产物不同.当n(H2O2)/n(H2S)=4时,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 .
(4)Ⅱ.SO2的除去
方法1(双碱法):用NaOH吸收SO2,并用CaO使NaOH再生
NaOH溶液 Na2SO3溶液
写出过程①的离子方程式: ;CaO在水中存在如下转化:
CaO(s)+H2O (l)═Ca(OH)2(s) Ca2+(aq)+2OH﹣(aq)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述过程②NaOH再生的原理 .
(5)方法2:用氨水除去SO2
已知25℃,NH3 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 L﹣1,溶液中的c(OH﹣)= mol L﹣1.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c(OH﹣)降至1.0×10﹣7 mol L﹣1时,溶液中的c(SO32﹣)/c(HSO3﹣)= .
31.(2012·海南)根据题意填空:
(1)Ⅰ污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还含有少量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沉淀剂的是
A.氨水 B.硫化氢气体
C.硫酸钠溶液 D.纯碱溶液
Ⅱ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 , ;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设备B的名称 ,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 (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 ;
(4)设备C的作用 ;
(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
CO(g)+H2O(g) CO2 (g)+H2 (g)
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A不符合题意;
B.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符合题意;
C.SO2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SO2属于空气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
D.NO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有: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O3层等,NO属于空气污染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
B.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D.NO属于空气污染物。
2.【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金属的通性;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FeCl2能与Cl2反应生成FeCl3,废铁屑能将FeCl3还原为FeCl2,继续与Cl2反应,故可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用于除去Cl2,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铝中加入适量钾后形成的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强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含较多Na2CO3的盐碱地,其土壤显碱性,熟石灰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盐碱地不可施加熟石灰,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
D、无水CoCl2显蓝色,吸收后变粉红色,故可用CoCl2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FeCl2能与Cl2反应;
B、结合铝合金的性质确定其用途;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根据吸水前后颜色变化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泡沫灭火器喷出的物质中含水,易造成短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包括蛋白质的变性,有机溶剂的毒性以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法。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石灰与酸反应生成钙盐,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钠盐和二氧化碳,都消耗了H+ ,故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酸,故A正确;
B.铝盐、铁盐都能水解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胶体,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B正确;
C.氯气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不能与Cu2+、Hg+反应生成沉淀,对重金属离子没有作用,故C错误;
D.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则可用烧碱出来高浓度的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石灰、碳酸钠都可与酸反应;
B.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胶体;
C.氯气不能与Cu2+、Hg+反应生成沉淀;
D.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
5.【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浪费了电能资源,增加能量损耗,故A错误;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浪费了资源,故B错误;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故C正确;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浪费了资源,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绿色简约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因二氧化碳无毒,则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中因溶解了二氧化硫其pH小于5.6,故B错误;
C、NO2或S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故C错误;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注意节能减排,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二氧化碳无毒,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B.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C.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7.【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燃烧煤炭供热时,碳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
B.风力发电中不会涉及到含碳物质的燃烧,故不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B错误;
C、增加植被面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CO2含量,故C错误;
D、节约用水用电与二氧化碳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燃烧煤炭供热时,碳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风力发电、节约用水用电中不会涉及到含碳物质的燃烧;增加植被面积可以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据此分析回答.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及物质的性质,明确含碳物质的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根据生活实际分析的回答即可解答.
8.【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CO2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无孤电子对,C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项符合题意;
B.CO2可以被H2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为甲酸,B项不符合题意;
C.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C项不符合题意;
D.侯氏制碱法中发生反应: NaCl + H2O + NH3 +CO2= NaHCO3↓+NH4Cl,CO2是生产原料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依据二氧化碳中心原子形成的δ键和孤电子对数判断;
B.二氧化碳中碳为最高正价,具有氧化性;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
D.侯氏制碱原理:将二氧化碳、氨气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
9.【答案】A
【知识点】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 中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中无氧化剂,故A符合题意;
B.Na2SO3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硫酸钠变质,故B不符合题意;
C.Na2SO4含有阴阳离子,存在离子键,硫酸根中含有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SO2在空去中会转化成硫酸,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该反应无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4价的S元素易被氧化为+6价;
C.钠离子和硫酸根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硫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
D.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
10.【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氨水能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则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氮肥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B不符合题意;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不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C符合题意;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废物利用;
B.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干冰的大量使用会造成二氧化碳过多排放;
D.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
11.【答案】A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解析】【解答】碳达峰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在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指数造林、节能减排等减少自身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0排放
A.风能发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 燃煤脱硫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 石油裂化的裂化可以产生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是:A
【分析】主要就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找出即可
1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此过程涉及到新物质的产生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以及将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进行焚烧,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均产生新物质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工业上的三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以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均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疏通河道并没有产生新物质顾伟物理变化
13.【答案】D
【知识点】氮的固定;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 NO2 是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硝酸,而 SO2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最终被氧化为硫酸,均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与N的氧化物,如NOx和CO等,PM2.5是粉尘,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作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最终转化为硝酸盐,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中的 SO2 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进行脱硫处理,先变为亚硫酸钙,继续氧化变为难分解的硫酸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或工业废气等,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汽车的尾气主要是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无二氧化硫,自然界中的固氮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肥料,二氧化硫被石灰石转化为难分解的硫酸钙除去
14.【答案】C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浓硫酸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碘易溶于乙醇,可形成碘酒,常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故B正确;
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应用氢氟酸,故C错误;
D.甲醛对人体有害,可导致皮肤癌等,可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碘溶于乙醇可形成碘酒;
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
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
D.甲醛可污染环境.
15.【答案】C
【知识点】亚硝酸盐;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乙醇的化学性质;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A.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无水乙醇会被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层膜,无法使蛋白质纸完全变性,A不符合题意;
B.CH2=CHCN只能发生加聚反应,不能发生缩聚反应,B不符合题意;
C.NaNO2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C符合题意;
D.温室气体为CO2,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SO2、氮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
B、丙烯氰发生加聚反应;
C、亚硝酸钠可做防腐剂和护色剂;
D、温室气体为CO2,不形成酸雨;
16.【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常规融雪剂(CaCl2、NaCl等)溶于水形成盐溶液,会加速金属的锈蚀,对桥梁和环境有破坏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B符合题意;
C.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可减少甲醛的有毒物的排放,有利于健康及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苏打溶液显碱性能使花青素变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CaCl2、NaCl等为可溶性盐,溶于水电离产的阴阳离子,有利于形成原电池,加速桥梁的腐蚀;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
D. 苏打粉主要成分为Na2CO3,溶液显碱性,故可以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17.【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明矾可以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但没有氧化性,则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起到净水的作用,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内不含有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则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发生水解,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风能发电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符合题意;
D.有机玻璃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硅酸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C.利用风能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18.【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高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乙醇汽油的广泛使用不能减少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
B.含硫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氧化钙和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因此燃煤中添加石灰石能起“固硫”作用、可消除SO2对环境的污染,不能减少CO2的生成,B不符合题意;
C.酚醛树脂为苯酚和甲醛缩聚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符合题意;
D.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均是碳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物质,乙醇汽油是指含有10%乙醇的汽油。
B.氧化钙能与SO2在常温下反应,但与CO2在高温下才能反应。
C.酚醛树脂为苯酚和甲醛缩聚反应生成的有机物。
D.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
19.【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合金比成分金属硬度高、韧性更好,A不符合题意;
B.积极推动大型风电、水电、核电、太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B不符合题意;
C.保护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增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大CO2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题意;
D.使用聚乙烯制作的塑料包装袋,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铁合金具有硬度大、韧性好等特性;
B.风电、水电、太阳光伏等均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
C.保护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增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20.【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A.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保护环境,故A符合题意;
B.合成纤维是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制得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固体煤转变成气态或液态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石墨烯是碳单质,只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绿色化学应符合“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无污染,实现零排放”,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B.合成纤维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制得;
C.煤的液化和气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墨烯为碳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1.【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无机非金属材料;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解析】【解答】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作为能源燃烧时仍产生大量的CO2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可减少SO2的产生,不会减少CO2的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磁铁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C不符合题意;
D.氮化硼陶瓷材料能耐高温,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
22.【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可以减少硫的氧化物的排放,可减少污染,但不能有效吸收CO2,实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B.采取“静电除尘”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提高了空气质量,B符合题意;
C.由空气的成分可知,臭氧不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且O3本身具有强氧化性,有毒, 空气中臭氧含量越高,越不有利于人体健康,C不符合题意;
D.SO2不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其易形成酸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而氮的氧化物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可用碱性物质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生石灰不能吸收CO2;
B.“静电除尘”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
C.O3本身具有强氧化性,有毒;
D.SO2不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23.【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核酸
【解析】【解答】A.燃煤脱硫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但未减少CO2的排放,不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B.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地沟油是油脂,石蜡油是烃类的化合物,地沟油和石蜡油的化学成分不相同,C符合题意;
D.在酿酒工艺中,先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酒精和CO2,故不可以将淀粉直接转化为乙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燃煤脱硫可以减少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核酸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淀粉先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乙醇。
24.【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故A符合题意;
B.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和促进“碳中和”的目标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文中“纸”指的是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缣帛者,故C不符合题意;
D.含2个中子的氦原子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4,可表示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丝织品的原料是蚕丝,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25.【答案】C
【知识点】原子晶体(共价晶体);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高分子材料
【解析】【解答】A.高吸水性树脂作为功能高分子材料,要具有吸水和保水功能,就必须在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基团,如羟基、羧基等,但烷基属于疏水基,A不符合题意;
B.燃煤脱硫脱氮,除去燃煤中的硫元素、氮元素,但并不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碳化硅陶瓷具有超硬性能,属于共价晶体,C符合题意;
D.光导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烷基不是亲水基团;
B、碳中和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碳化硅硬度大,为共价晶体;
D、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6.【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误食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引起人体中毒,应喝大量的牛奶来解毒,故A不符合题意;
B.75%浓度的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都是常见的消毒剂,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故B不符合题意;
C.煤通过气化和液化等过程转化为一氧化碳、甲醇等燃料,其燃烧仍然会产生二氧化碳,则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避免“温室效应”,故C符合题意;
D.铁粉可以消耗食品包装内的氧气,自身被氧化,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重金属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B、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具有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
C、煤的气化和液化产物燃烧仍然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D、铁粉可以和氧气反应,作为抗氧化剂。
27.【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是因为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反应,体现了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以减少尾气污染,是排气系统中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减少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易于降解可减少白色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向工业废水中添加FeS以除去废水中的,是铜离子和FeS生成了硫化铜沉淀,没有体现FeS还原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因为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反应;
B.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C.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D.依据沉淀转化原理,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
28.【答案】A,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合成氨反应为N2+3H2 2NH3,所用的原料气是 氮气、氢气,氮气来自空气,氢气来自水和碳氢化合物的反应,用天然气或煤,会产生废气二氧化碳,故A正确;
B.酸性废液用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但电镀液含重金属离子,应处理后排放,故B错误;
C.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金属铝的阳极上产生的是氧气,作为阳极材料的无烟煤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煤会消耗,故C错误;
D.煤的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硫,导致产生酸雨,煤通过液化气化,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污染,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A.氨的造气用天然气或煤,会产生二氧化碳;
B.电镀废液含有重金属,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C.铝的生产中阳极会产生二氧化碳,煤会消耗;
D.煤的气化后作了脱硫处理,污染减少;
29.【答案】(1) 或 ;HSO
(2)ZnSO3; 或
(3)随着pH降低,HSO 浓度增大;减小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时,SO2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2 + (或2NH3·H2O +SO2=2 + +H2O);根据图-1所示,pH=6时,溶液中不含有亚硫酸,仅含有 和 ,根据微粒物质的量分数曲线可以看出溶液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2)反应开始时,悬浊液中的ZnO大量吸收SO2,生成微溶于水的ZnSO3,此时溶液pH几乎不变;一旦ZnO完全反应生成ZnSO3后,ZnSO3继续吸收SO2生成易溶于水的Zn(HSO3)2,此时溶液pH逐渐变小,SO2的吸收率逐渐降低,这一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ZnSO3+SO2+H2O=Zn2++2 (或ZnO+2SO2+H2O=Zn2++2 )(3) 可以经氧气氧化生成 ,这一过程中需要调节溶液pH在4.5~6.5的范围内,pH越低,溶液中的 的浓度越大,使得催化氧化过程中反应速率越快;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大量的 反应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O2=2 +2H+,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有大量的氢离子生成,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
【分析】向氨水中通入少量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铵,结合图像分析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通过分析ZnO吸收SO2后产物的溶解性判断吸收率变化的原因;通过分析 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分析溶液pH的变化情况。
30.【答案】(1)降低反应活化能
(2)30℃、pH=2.0;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
(3)H2SO4
(4)2OH﹣+SO2=SO32﹣+H2O;SO32﹣与Ca2+生成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NaOH生成
(5)6.0×10﹣3;0.62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1)4FeSO4+O2+2H2SO4 2Fe2(SO4)3+2H2O,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做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故答案为:降低反应活化能(或作催化剂);(2)从图象中分析可知,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是亚铁离子氧化速率最大时,需要的温度和溶液pH分别为:30℃、pH=2.0,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是因为升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催化剂失去生理活性,
故答案为:30℃、pH=2.0; 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3)当 =4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4H2O2~4H2O~8e﹣,电子守恒得到H2S变化为+6价化合物,H2S~H2SO4~8e﹣,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H2SO4,
故答案为:H2SO4 ;(4)过程①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过程②加入CaO,存在CaO(s)+H2O (l)═Ca(OH)2(s) Ca2+(aq)+2OH﹣(aq),因SO32﹣与Ca2+生成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NaOH生成,
故答案为:2OH﹣+SO2=SO32﹣+H2O;SO32﹣与Ca2+生成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NaOH生成;(5)NH3 H2O的Kb=1.8×10﹣5,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 L﹣1,由Kb= 可知c(OH﹣)= mol/L=6.0×10﹣3mol/L,
当c(OH﹣)降至1.0×10﹣7 mol L﹣1时,c(H+)=1.0×10﹣7 mol L﹣1,H2SO3的Ka2=6.2×10﹣8,由Ka2= 可知c(SO32﹣)/c(HSO3﹣)= =0.62,
故答案为:6.0×10﹣3;0.62.
【分析】(1)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说明硫杆菌做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2)从图象中分析可知,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是亚铁离子氧化速率最大时,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是因为升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3)当n(H2O2)/n(H2S)=4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4H2O2~4H2O~8e﹣,电子守恒得到H2S变化为+6价化合物;(4)过程①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过程②NaOH再生是平衡CaO(s)+H2O (l)═Ca(OH)2(s) Ca2+(aq)+2OH﹣(aq)正向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5)NH3 H2O的Kb=1.8×10﹣5,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 L﹣1,可结合Kb= 计算c(OH﹣),H2SO3的Ka2=6.2×10﹣8,结合Ka2= 计算c(SO32﹣)/c(HSO3﹣).
31.【答案】(1)AC;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C+H2O CO+H2;CH4+H2O CO+3H2
(2)合成(氨)塔;N2(g)+3H2(g) 2NH3(g)
(3)冷凝塔或冷凝器;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
(4)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
(5)13.8
【知识点】工业合成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解析】【解答】解:ⅠA.加入氨水,易形成络离子,不能生成沉淀,故A错误;
B.加入硫化氢气体,生成硫化铜、硫化汞、硫化铅等沉淀,故B正确;
C.不能使Cu2+生成沉淀,故C错误;
D.均能通过双水解调节pH转化为沉淀,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Ⅱ(1)分离空气提取氮气的方法有两种,以上液化、分馏空气,另一种为空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C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 CO+H2,甲烷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故答案为: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C+H2O CO+H2;CH4+H2O CO+3H2;(2)合成氨的设备为合成塔,发生N2(g)+3H2(g) 2NH3(g),故答案为:合成(氨)塔;N2(g)+3H2(g) 2NH3(g);(3)冷凝分离设备为冷凝塔或冷凝器,水流和气流方向应逆向,则入水口是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可使冷水充满冷凝器,逆向冷凝效果好,故答案为:冷凝塔或冷凝器;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4)分离器用来分离液氨和原料气,故答案为: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5)设CO的起始浓度为xmol,H2O的起始浓度为ymol,则转化的CO的最小值为0.9x,
CO(g)+ H2O(g) CO2(g)+ H2(g)
起始 X y 0 0
变化 0.9x 0.9x 0.9x 0.9x
平衡 0.1x y-0.9x 0.9x 0.9x
根据平衡常数列式: =0.627,
解得: =13.8.故此只要此值大于13.8,转化率就会超过90%.
故答案为:13.8.
【分析】Ⅰ各项所加试剂均应过量才符合题目要求,A项溶液形成络离子,B项生成硫化铜、硫化汞、硫化铅等沉淀,C项硫酸铜不是沉淀,D项均能通过双水解调节pH转化为沉淀;Ⅱ(1)分离空气提取氮气的方法有两种,以上液化、分馏空气,另一种为空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制取氢气可用碳和水反应或甲烷与水反应;(2)合成氨的设备为合成塔,发生N2(g)+3H2(g) 2NH3(g);(3)冷凝分离设备为冷凝塔或冷凝器;水流和气流方向应逆向;(4)分离器用来分离液氨和原料气;(5)根据平衡常数用三段式法计算.
1 / 1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一、选择题
1.(2020·江苏)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2. 5 B.O2 C.SO2 D.NO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A不符合题意;
B.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符合题意;
C.SO2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SO2属于空气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
D.NO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有: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O3层等,NO属于空气污染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
B.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SO2属于空气污染物;
D.NO属于空气污染物。
2.(2019·天津)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合理的是( )
A.将废铁屑加入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
B.铝中添加适量钾,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 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金属的通性;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FeCl2能与Cl2反应生成FeCl3,废铁屑能将FeCl3还原为FeCl2,继续与Cl2反应,故可将废铁屑加入FeCl2溶液中,用于除去Cl2,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铝中加入适量钾后形成的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强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含较多Na2CO3的盐碱地,其土壤显碱性,熟石灰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盐碱地不可施加熟石灰,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
D、无水CoCl2显蓝色,吸收后变粉红色,故可用CoCl2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FeCl2能与Cl2反应;
B、结合铝合金的性质确定其用途;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根据吸水前后颜色变化分析;
3.(2018·全国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泡沫灭火器喷出的物质中含水,易造成短路。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包括蛋白质的变性,有机溶剂的毒性以及金属的电化学防护法。
4.(2017·天津)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石灰与酸反应生成钙盐,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钠盐和二氧化碳,都消耗了H+ ,故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酸,故A正确;
B.铝盐、铁盐都能水解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胶体,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B正确;
C.氯气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不能与Cu2+、Hg+反应生成沉淀,对重金属离子没有作用,故C错误;
D.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则可用烧碱出来高浓度的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石灰、碳酸钠都可与酸反应;
B.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可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胶体;
C.氯气不能与Cu2+、Hg+反应生成沉淀;
D.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
5.(2017·江苏)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浪费了电能资源,增加能量损耗,故A错误;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浪费了资源,故B错误;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空气污染,故C正确;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浪费了资源,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绿色简约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6.(2012·海南)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因二氧化碳无毒,则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中因溶解了二氧化硫其pH小于5.6,故B错误;
C、NO2或S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故C错误;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注意节能减排,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二氧化碳无毒,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B.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C.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7.(2016·江苏)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燃烧煤炭供热时,碳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
B.风力发电中不会涉及到含碳物质的燃烧,故不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B错误;
C、增加植被面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CO2含量,故C错误;
D、节约用水用电与二氧化碳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燃烧煤炭供热时,碳与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风力发电、节约用水用电中不会涉及到含碳物质的燃烧;增加植被面积可以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据此分析回答.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及物质的性质,明确含碳物质的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根据生活实际分析的回答即可解答.
8.(2021·湖北)“碳中和”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Ⅴ形的极性分子 B.CO2可催化还原为甲酸
C.CO2晶体可用于人工增雨 D.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CO2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无孤电子对,C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项符合题意;
B.CO2可以被H2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为甲酸,B项不符合题意;
C.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C项不符合题意;
D.侯氏制碱法中发生反应: NaCl + H2O + NH3 +CO2= NaHCO3↓+NH4Cl,CO2是生产原料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依据二氧化碳中心原子形成的δ键和孤电子对数判断;
B.二氧化碳中碳为最高正价,具有氧化性;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
D.侯氏制碱原理:将二氧化碳、氨气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
9.(2021·天津)关于反应 所涉及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SO4在该反应中为氧化剂
B.Na2SO3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变质
C.Na2SO4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
【答案】A
【知识点】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 中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该反应中无氧化剂,故A符合题意;
B.Na2SO3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硫酸钠变质,故B不符合题意;
C.Na2SO4含有阴阳离子,存在离子键,硫酸根中含有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SO2在空去中会转化成硫酸,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有害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该反应无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4价的S元素易被氧化为+6价;
C.钠离子和硫酸根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硫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
D.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
10.(2021·海南)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 减少的是( )
A.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 ,将其转化为氮肥
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氨水能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则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氮肥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B不符合题意;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不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C符合题意;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A.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废物利用;
B.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干冰的大量使用会造成二氧化碳过多排放;
D.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
11.(2021·山东)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风能发电 B.粮食酿酒 C.燃煤脱硫 D.石油裂化
【答案】A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解析】【解答】碳达峰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在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指数造林、节能减排等减少自身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0排放
A.风能发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符合题意
B.粮食酿酒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 燃煤脱硫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 石油裂化的裂化可以产生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是:A
【分析】主要就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找出即可
12.(2021·湖南)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此过程涉及到新物质的产生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以及将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进行焚烧,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均产生新物质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工业上的三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以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均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疏通河道并没有产生新物质顾伟物理变化
13.(2021·河北)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答案】D
【知识点】氮的固定;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 NO2 是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硝酸,而 SO2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最终被氧化为硫酸,均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与N的氧化物,如NOx和CO等,PM2.5是粉尘,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作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最终转化为硝酸盐,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中的 SO2 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进行脱硫处理,先变为亚硫酸钙,继续氧化变为难分解的硫酸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或工业废气等,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汽车的尾气主要是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无二氧化硫,自然界中的固氮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肥料,二氧化硫被石灰石转化为难分解的硫酸钙除去
14.(2014·海南)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
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答案】C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浓硫酸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碘易溶于乙醇,可形成碘酒,常用于杀菌消毒,故A正确;
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故B正确;
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应用氢氟酸,故C错误;
D.甲醛对人体有害,可导致皮肤癌等,可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碘溶于乙醇可形成碘酒;
B.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
C.浓硫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
D.甲醛可污染环境.
15.(2023·绍兴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常用无水乙醇杀菌消毒
B.腈纶织物是通过丙烯腈缩聚而来
C.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
D.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答案】C
【知识点】亚硝酸盐;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乙醇的化学性质;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A.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无水乙醇会被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层膜,无法使蛋白质纸完全变性,A不符合题意;
B.CH2=CHCN只能发生加聚反应,不能发生缩聚反应,B不符合题意;
C.NaNO2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C符合题意;
D.温室气体为CO2,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SO2、氮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
B、丙烯氰发生加聚反应;
C、亚硝酸钠可做防腐剂和护色剂;
D、温室气体为CO2,不形成酸雨;
16.(2023·达州模拟)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规融雪剂(CaCl2、NaCl等)的使用对桥梁和环境有破坏作用
B.“北溪”管道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己烷占绝大多数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葡萄酒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常规融雪剂(CaCl2、NaCl等)溶于水形成盐溶液,会加速金属的锈蚀,对桥梁和环境有破坏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B符合题意;
C.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可减少甲醛的有毒物的排放,有利于健康及环境,C不符合题意;
D.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苏打溶液显碱性能使花青素变色,故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CaCl2、NaCl等为可溶性盐,溶于水电离产的阴阳离子,有利于形成原电池,加速桥梁的腐蚀;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
D. 苏打粉主要成分为Na2CO3,溶液显碱性,故可以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17.(2023·阿勒泰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B.淀粉、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的水解产物均为CO2和H2O
C.用风能发电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C919国产大飞机风挡结构部分使用的有机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明矾可以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但没有氧化性,则向天然水中加入明矾可起到净水的作用,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内不含有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则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发生水解,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风能发电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符合题意;
D.有机玻璃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硅酸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C.利用风能发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有机玻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18.(2023·齐齐哈尔模拟)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
B.燃煤中加入氧化钙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C.载人火箭逃逸系统复合材料中的酚醛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量子通信材料螺旋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互为同位素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高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乙醇汽油的广泛使用不能减少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
B.含硫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氧化钙和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钙,因此燃煤中添加石灰石能起“固硫”作用、可消除SO2对环境的污染,不能减少CO2的生成,B不符合题意;
C.酚醛树脂为苯酚和甲醛缩聚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符合题意;
D.碳纳米管TEM与石墨烯均是碳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物质,乙醇汽油是指含有10%乙醇的汽油。
B.氧化钙能与SO2在常温下反应,但与CO2在高温下才能反应。
C.酚醛树脂为苯酚和甲醛缩聚反应生成的有机物。
D.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
19.(2023·枣庄模拟)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科技创新、构建新能源体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奋斗者”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采用的Ti62A新型钛合金材料硬度大、韧性好
B.推动大型风电、水电、太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
C.保护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使用聚乙烯制作的塑料包装袋物美价廉,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合金比成分金属硬度高、韧性更好,A不符合题意;
B.积极推动大型风电、水电、核电、太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B不符合题意;
C.保护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增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大CO2的吸收,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不符合题意;
D.使用聚乙烯制作的塑料包装袋,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铁合金具有硬度大、韧性好等特性;
B.风电、水电、太阳光伏等均可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
C.保护和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增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20.(2023·忻州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B.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由有机小分子经加聚反应合成的有机高分子
C.通过煤的气化和液化的物理过程,可将煤转化为清洁燃料
D.由石墨烯卷制而成的“超级纤维”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材料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解析】【解答】A.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保护环境,故A符合题意;
B.合成纤维是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制得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固体煤转变成气态或液态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石墨烯是碳单质,只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绿色化学应符合“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无污染,实现零排放”,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B.合成纤维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制得;
C.煤的液化和气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墨烯为碳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1.(2023·山西模拟)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开发可燃冰作为新能源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可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C.铁磁流体液态机器人中,驱动机器人运动的磁铁的主要成分是FeO
D.“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使用的氮化硼陶瓷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无机非金属材料;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解析】【解答】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作为能源燃烧时仍产生大量的CO2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
B.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可减少SO2的产生,不会减少CO2的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磁铁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C不符合题意;
D.氮化硼陶瓷材料能耐高温,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B.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
22.(2023·宿州模拟)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举行,会议主题为“实施(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中添加生石灰能有效吸收CO2,实现碳中和
B.采取“静电除尘”可提高空气质量
C.空气中O3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D.SO2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可用碱性物质吸收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燃煤中添加生石灰可以减少硫的氧化物的排放,可减少污染,但不能有效吸收CO2,实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B.采取“静电除尘”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提高了空气质量,B符合题意;
C.由空气的成分可知,臭氧不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且O3本身具有强氧化性,有毒, 空气中臭氧含量越高,越不有利于人体健康,C不符合题意;
D.SO2不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其易形成酸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而氮的氧化物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可用碱性物质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生石灰不能吸收CO2;
B.“静电除尘”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
C.O3本身具有强氧化性,有毒;
D.SO2不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23.(2023·曲靖模拟)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脱硫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B.核酸检测是确认新冠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酸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地沟油变废为宝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重要研究课题,地沟油和石蜡油的化学成分不相同
D.在酿酒工艺中,可以将淀粉直接转化为乙醇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核酸
【解析】【解答】A.燃煤脱硫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但未减少CO2的排放,不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B.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地沟油是油脂,石蜡油是烃类的化合物,地沟油和石蜡油的化学成分不相同,C符合题意;
D.在酿酒工艺中,先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酒精和CO2,故不可以将淀粉直接转化为乙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燃煤脱硫可以减少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核酸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淀粉先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为乙醇。
24.(2023·邵阳模拟)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溪”管道输送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己烷占绝大多数
B.用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和促进“碳中和”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织品)谓之为纸”,文中“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我国气象探测气球可飞入3万米以上高空,气球内充有氦气,含2个中子的氦原子可表示为
【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故A符合题意;
B.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和促进“碳中和”的目标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
C.文中“纸”指的是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缣帛者,故C不符合题意;
D.含2个中子的氦原子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4,可表示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丝织品的原料是蚕丝,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25.(2023·山西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吸水性树脂都含有羟基、烷基等亲水基团
B.燃煤脱硫脱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用于砂轮磨料的碳化硅属于共价晶体
D.5G技术中使用的光导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知识点】原子晶体(共价晶体);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高分子材料
【解析】【解答】A.高吸水性树脂作为功能高分子材料,要具有吸水和保水功能,就必须在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基团,如羟基、羧基等,但烷基属于疏水基,A不符合题意;
B.燃煤脱硫脱氮,除去燃煤中的硫元素、氮元素,但并不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碳化硅陶瓷具有超硬性能,属于共价晶体,C符合题意;
D.光导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烷基不是亲水基团;
B、碳中和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碳化硅硬度大,为共价晶体;
D、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26.(2023·葫芦岛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急救时可以喝大量的牛奶解毒
B.75%浓度的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均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C.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D.以铁粉为主要成分制成双吸剂放入食品包装袋,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误食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引起人体中毒,应喝大量的牛奶来解毒,故A不符合题意;
B.75%浓度的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都是常见的消毒剂,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故B不符合题意;
C.煤通过气化和液化等过程转化为一氧化碳、甲醇等燃料,其燃烧仍然会产生二氧化碳,则煤经过液化、气化等清洁化处理后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避免“温室效应”,故C符合题意;
D.铁粉可以消耗食品包装内的氧气,自身被氧化,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重金属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B、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具有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
C、煤的气化和液化产物燃烧仍然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D、铁粉可以和氧气反应,作为抗氧化剂。
27.(2022·深圳模拟)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治理措施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选项 治理措施 化学原理
A 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B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以减少尾气污染 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
C 用聚乳酸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以减少白色污染 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D 向工业废水中添加FeS以除去废水中的 FeS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向燃煤中添加生石灰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是因为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反应,体现了CaO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以减少尾气污染,是排气系统中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氮气和二氧化碳减少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易于降解可减少白色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向工业废水中添加FeS以除去废水中的,是铜离子和FeS生成了硫化铜沉淀,没有体现FeS还原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因为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反应;
B.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C.聚乳酸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D.依据沉淀转化原理,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
二、多选题
28.(2013·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氨的“造气”阶段会产生废气
B.电镀的酸性废液用碱中和后就可以排放
C.电解制铝的过程中,作为阳极材料的无烟煤不会消耗
D.使用煤炭转化的管道煤气比直接燃煤可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A,D
【知识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A.合成氨反应为N2+3H2 2NH3,所用的原料气是 氮气、氢气,氮气来自空气,氢气来自水和碳氢化合物的反应,用天然气或煤,会产生废气二氧化碳,故A正确;
B.酸性废液用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但电镀液含重金属离子,应处理后排放,故B错误;
C.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金属铝的阳极上产生的是氧气,作为阳极材料的无烟煤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煤会消耗,故C错误;
D.煤的燃烧能够产生二氧化硫,导致产生酸雨,煤通过液化气化,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污染,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A.氨的造气用天然气或煤,会产生二氧化碳;
B.电镀废液含有重金属,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C.铝的生产中阳极会产生二氧化碳,煤会消耗;
D.煤的气化后作了脱硫处理,污染减少;
三、非选择题
29.(2020·江苏)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能有效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氨水、ZnO水悬浊液吸收烟气中SO2后经O2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盐。
已知:室温下,ZnSO3微溶于水,Zn(HSO3)2易溶于水;溶液中H2SO3、HSO3-、SO3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分布如图-1所示。
(1)氨水吸收SO2。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通入SO2至溶液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是 (填化学式)。
(2)ZnO水悬浊液吸收SO2。向ZnO水悬浊液中匀速缓慢通入SO2,在开始吸收的40mim内,SO2吸收率、溶液pH均经历了从几乎不变到迅速降低的变化(见图-2)。溶液pH几乎不变阶段,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SO2吸收率迅速降低阶段,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O2催化氧化。其他条件相同时,调节吸收SO2得到溶液的pH在4.5~6.5范围内,pH越低SO 生成速率越大,其主要原因是 ;随着氧化的进行,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 或 ;HSO
(2)ZnSO3; 或
(3)随着pH降低,HSO 浓度增大;减小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应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时,SO2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H2O+SO2=2 + (或2NH3·H2O +SO2=2 + +H2O);根据图-1所示,pH=6时,溶液中不含有亚硫酸,仅含有 和 ,根据微粒物质的量分数曲线可以看出溶液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2)反应开始时,悬浊液中的ZnO大量吸收SO2,生成微溶于水的ZnSO3,此时溶液pH几乎不变;一旦ZnO完全反应生成ZnSO3后,ZnSO3继续吸收SO2生成易溶于水的Zn(HSO3)2,此时溶液pH逐渐变小,SO2的吸收率逐渐降低,这一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ZnSO3+SO2+H2O=Zn2++2 (或ZnO+2SO2+H2O=Zn2++2 )(3) 可以经氧气氧化生成 ,这一过程中需要调节溶液pH在4.5~6.5的范围内,pH越低,溶液中的 的浓度越大,使得催化氧化过程中反应速率越快;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大量的 反应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O2=2 +2H+,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有大量的氢离子生成,导致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
【分析】向氨水中通入少量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铵,结合图像分析pH=6时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阴离子;通过分析ZnO吸收SO2后产物的溶解性判断吸收率变化的原因;通过分析 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分析溶液pH的变化情况。
30.(2017·天津)(14分)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方法中的问题.
Ⅰ.H2S的除去
方法1:生物脱H2S的原理为:
H2S+Fe2(SO4)3═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 2Fe2(SO4)3+2H2O
(1)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 .
(2)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 .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 .
(3)方法2:在一定条件下,用H2O2氧化H2S
随着参加反应的n(H2O2)/n(H2S)变化,氧化产物不同.当n(H2O2)/n(H2S)=4时,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 .
(4)Ⅱ.SO2的除去
方法1(双碱法):用NaOH吸收SO2,并用CaO使NaOH再生
NaOH溶液 Na2SO3溶液
写出过程①的离子方程式: ;CaO在水中存在如下转化:
CaO(s)+H2O (l)═Ca(OH)2(s) Ca2+(aq)+2OH﹣(aq)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述过程②NaOH再生的原理 .
(5)方法2:用氨水除去SO2
已知25℃,NH3 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 L﹣1,溶液中的c(OH﹣)= mol L﹣1.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c(OH﹣)降至1.0×10﹣7 mol L﹣1时,溶液中的c(SO32﹣)/c(HSO3﹣)= .
【答案】(1)降低反应活化能
(2)30℃、pH=2.0;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
(3)H2SO4
(4)2OH﹣+SO2=SO32﹣+H2O;SO32﹣与Ca2+生成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NaOH生成
(5)6.0×10﹣3;0.62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解:(1)4FeSO4+O2+2H2SO4 2Fe2(SO4)3+2H2O,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做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故答案为:降低反应活化能(或作催化剂);(2)从图象中分析可知,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是亚铁离子氧化速率最大时,需要的温度和溶液pH分别为:30℃、pH=2.0,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是因为升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催化剂失去生理活性,
故答案为:30℃、pH=2.0; 蛋白质变性(或硫杆菌失去活性);(3)当 =4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4H2O2~4H2O~8e﹣,电子守恒得到H2S变化为+6价化合物,H2S~H2SO4~8e﹣,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H2SO4,
故答案为:H2SO4 ;(4)过程①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过程②加入CaO,存在CaO(s)+H2O (l)═Ca(OH)2(s) Ca2+(aq)+2OH﹣(aq),因SO32﹣与Ca2+生成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NaOH生成,
故答案为:2OH﹣+SO2=SO32﹣+H2O;SO32﹣与Ca2+生成CaSO3沉淀,平衡向正向移动,有NaOH生成;(5)NH3 H2O的Kb=1.8×10﹣5,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 L﹣1,由Kb= 可知c(OH﹣)= mol/L=6.0×10﹣3mol/L,
当c(OH﹣)降至1.0×10﹣7 mol L﹣1时,c(H+)=1.0×10﹣7 mol L﹣1,H2SO3的Ka2=6.2×10﹣8,由Ka2= 可知c(SO32﹣)/c(HSO3﹣)= =0.62,
故答案为:6.0×10﹣3;0.62.
【分析】(1)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说明硫杆菌做反应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2)从图象中分析可知,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是亚铁离子氧化速率最大时,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是因为升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3)当n(H2O2)/n(H2S)=4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4H2O2~4H2O~8e﹣,电子守恒得到H2S变化为+6价化合物;(4)过程①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过程②NaOH再生是平衡CaO(s)+H2O (l)═Ca(OH)2(s) Ca2+(aq)+2OH﹣(aq)正向进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5)NH3 H2O的Kb=1.8×10﹣5,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 L﹣1,可结合Kb= 计算c(OH﹣),H2SO3的Ka2=6.2×10﹣8,结合Ka2= 计算c(SO32﹣)/c(HSO3﹣).
31.(2012·海南)根据题意填空:
(1)Ⅰ污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还含有少量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沉淀剂的是
A.氨水 B.硫化氢气体
C.硫酸钠溶液 D.纯碱溶液
Ⅱ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 , ;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设备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设备B的名称 ,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 (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 ;
(4)设备C的作用 ;
(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
CO(g)+H2O(g) CO2 (g)+H2 (g)
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 .
【答案】(1)AC;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C+H2O CO+H2;CH4+H2O CO+3H2
(2)合成(氨)塔;N2(g)+3H2(g) 2NH3(g)
(3)冷凝塔或冷凝器;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
(4)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
(5)13.8
【知识点】工业合成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解析】【解答】解:ⅠA.加入氨水,易形成络离子,不能生成沉淀,故A错误;
B.加入硫化氢气体,生成硫化铜、硫化汞、硫化铅等沉淀,故B正确;
C.不能使Cu2+生成沉淀,故C错误;
D.均能通过双水解调节pH转化为沉淀,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Ⅱ(1)分离空气提取氮气的方法有两种,以上液化、分馏空气,另一种为空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C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2O CO+H2,甲烷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CO+3H2,故答案为:液化、分馏;与碳反应后除去CO2;C+H2O CO+H2;CH4+H2O CO+3H2;(2)合成氨的设备为合成塔,发生N2(g)+3H2(g) 2NH3(g),故答案为:合成(氨)塔;N2(g)+3H2(g) 2NH3(g);(3)冷凝分离设备为冷凝塔或冷凝器,水流和气流方向应逆向,则入水口是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可使冷水充满冷凝器,逆向冷凝效果好,故答案为:冷凝塔或冷凝器;n;高温气体由冷凝塔上端进入,冷凝水从下端进入,逆向冷凝效果好;(4)分离器用来分离液氨和原料气,故答案为:将液氨与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5)设CO的起始浓度为xmol,H2O的起始浓度为ymol,则转化的CO的最小值为0.9x,
CO(g)+ H2O(g) CO2(g)+ H2(g)
起始 X y 0 0
变化 0.9x 0.9x 0.9x 0.9x
平衡 0.1x y-0.9x 0.9x 0.9x
根据平衡常数列式: =0.627,
解得: =13.8.故此只要此值大于13.8,转化率就会超过90%.
故答案为:13.8.
【分析】Ⅰ各项所加试剂均应过量才符合题目要求,A项溶液形成络离子,B项生成硫化铜、硫化汞、硫化铅等沉淀,C项硫酸铜不是沉淀,D项均能通过双水解调节pH转化为沉淀;Ⅱ(1)分离空气提取氮气的方法有两种,以上液化、分馏空气,另一种为空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制取氢气可用碳和水反应或甲烷与水反应;(2)合成氨的设备为合成塔,发生N2(g)+3H2(g) 2NH3(g);(3)冷凝分离设备为冷凝塔或冷凝器;水流和气流方向应逆向;(4)分离器用来分离液氨和原料气;(5)根据平衡常数用三段式法计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