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词坛奇女,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之一、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
1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工诗能文,且通晓金石鉴赏。
2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通文史;母亲王氏是状元公之孙女,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她自幼便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她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做学生。他们志趣相投,生活幸福美满。
3
靖康之变后,不久赵明诚不幸病死,此时李清照四十六岁,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旅程。她的作品也转为沉郁凄婉。《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
哪一句最能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习活动一:寻找诗眼 感知诗情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学习活动二:深入词作 分析诗情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直接抒情的句子:
开头前三句有什么特点?这三句能重新组合语序吗?在音律有什么特点?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凉悲苦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1.可使所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 ;
2.具有音律美,节奏感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内容上:巧用叠词,形象地写出了寻觅无着、若有所失的女词人形象及其当时寂寞冷清、凄凉悲苦的心境,给全词定下了忧愁、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
2、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首句运用叠词的作用:
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愁情的?
学习活动三:赏析意象,品味愁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结论: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 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
——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亡夫之痛
3.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
——国破家亡之恨
雁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晏几道《思远人》: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过雁象征 离愁相思之愁
北雁南飞象征国破家亡之痛
漂泊南方之苦
李清照《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黄花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细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梧桐细雨
小结:借景抒情
借助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悲凉景物,抒发了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具体包含了哪些情感?具有什么作用?
知人论世,缘何生愁: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生活安宁、幸福。
1126年:北宋末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染病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具体包含了哪些情感?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结尾句的作用:直抒胸臆,画龙点睛地点明了全词的主旨,将词人饱受生活折磨的苦楚,家亡之愁和国破之恨的复杂情感推向了高潮。既收束了全文,有辟出了新意,让人回味无穷。
景哀,声哀,人哀,
岂不“哀”言述说
国愁,家愁,情愁,
怎一“愁”字了得
学习活动四:比较赏读,解读“情愁”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探究:一《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探究:一《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以靖康之乱(1126-1127)为界
前期的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风清丽婉约。 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词风沉郁凄怆。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泪珠与珍珠》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一个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美的幸福,也承受了一个女子所无法承受的苦痛,其中既有个人身世的苦痛,也有国家破灭的悲痛。但李清照在这国家与个人灾难性的打击下依然不屈,依然顽强的展现出自己全部的美。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或许就是这极端的幸福与苦痛造就了旷世才女――李清照。
她是一代才女,是乱世美神。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