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18: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解释某些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发生变化的现象;
3、能用微粒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实例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作出解释;
通过对“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能描述、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初步学习用归纳、比较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5、通过从“质”和“量”的角度体会“变”与“不变”的矛盾他统一,丰富物质的变化观。
【学习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课前预习】课本92—95页
【导学过程】
教师导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学案)
复习巩固(化学式与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的书写) 【知识回顾】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2)碳酸钠(Na2CO3)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MgO)
【导学过程1】 进行活动与探究 分析实验结果 ,得到结论 【方案1】 红磷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反应前的总质量 (大于、小于、等于) 反应后的总质量。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锥形瓶放沙的作用: (2)在锥形瓶的橡皮塞上安一根玻璃管(而不是玻璃棒),并在管上系牢一个气球。 作用: 【方案2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反应前的总质量 (大于、小于、等于) 反应后的总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 特别提醒: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导学过程2】 结合电解水的微观反应示图,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合作交流】观察电解水的示意图。 (1)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__________ (选填“分子、原子、元素”)发生了变化; (2)图中反应物中含有 个氧原子和 个氢原子,生成物中含有______个氧原子和____ 个氢原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 , 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的重新组合。 (3)每 个水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 (4)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不变, 不变, 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导学过程3】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跟踪练习一】 1、48g镁和 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80 g氧化镁。 2、36g水在通电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4g氢气和 g氧气。 3、ag氯酸钾与1 g二氧化锰混合受热完全分解,生成bg氯化钾和( )氧气。 A (a-b)g B (a+1-b) g C (a-1-b) g D (b-a)g 4、某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H2O和CO2,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氧气 氢气 碳 B、氢气 碳 C、氧元素 氢元素 碳元素 D、氢元素 碳元素
【导学过程4】 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方案四】镁条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结论】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练习】 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_______分解成______,而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不变,所以,参加_______反应的_______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31g红磷与40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_________g。 3.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是( ) A SO2 B Cl2 C O2 D N2 4.据报道,某研究小组将二氧化碳与氢气按1∶4比例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混合并以铑—镁为催化剂可生成X,其反应为: CO2 十4H2 === X + 2H2O,则X为( ) A CO B CH4 C H2 D C2H4 5.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纸燃烧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B、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C、镁条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D、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6.某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完全反应生成NH3、H2O、CO2;则该物质由 (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 7.金属铬(Cr)可以形成两种氧化物。Cr2O3是一种绿色的氧化物,CrO3是一种橙红色固体。将CrO3隔绝氧气加热,发现固体逐渐变绿色,同时产生一种单质气体。依据实验现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是 和 。 物质/gABCD反应前质量201222反应后质量022X
8.我与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 并将实验测得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分析并填空: (1)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为 g。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 g。 (2)A是该反应的 ,B是该反应的 , C可能是该反应的 ,D是该反应的 (填“反应物”、 “生成物”或“催化剂”)。 (3)该反应的类型是 。(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作业】 学业评价P65-66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即质的关系)及其状态的变化、各物质间量的关系、反应条件的化学语言,会规范地用化学语言读化学方程式;
2、能从“质”、“量” 与“粒子”的角度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列举化学反应的有关信息。
3、能从宏观和量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信息。
【课前预习】课本96—97页
【导学过程】
教师导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学案)
【温故知新】 1.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 煤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煤少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质量比镁条重 C.5g氯化钠加入95 g水中,得到100g氯化钠溶液 D.氯酸钾加热后,余下的固体质量比原来轻了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 A、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不能确定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分子的种类和数目 B.物质的种类和数目 C.各元素化合价数目 D.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4.某物质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该物质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B.由碳和氧气组成 C.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D.一定有碳、氢元素,一定无氧元素
【导学过程1】 PPT学过的几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学生阅读教材96页,得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利用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梳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叫化学方程式 2、如何表示电解水的反应? 文字表达式: 模型表达: 化学方程式: 微粒数之比: 质 量 比: 2、以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例,梳理有关此化学反应的那些信息: 质的方面: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 。 量的方面:  份质量的 和  份质量的 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 ; 粒子方面:  个   (分子、原子)和  个  (分子、原子)完全反应,生成   个 (分子、原子)。
【导学过程2】 通过例子理解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从“质”“量”“粒子”三方面归纳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4P + 5O2 点燃 2P2O5”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试从“质”、“量”与“粒子”三方面简述之: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是 ; ②反应中,   份质量的 和    份质量的 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 ; ③反应中,  个   (分子、原子)和   个   (分子、原子)反应,生成   个 (分子、原子)。 归纳整理:请结合教材和上述内容的例子归纳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哪些?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粒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过程3】 学以致用 【练习】1、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化学方程式S + O2点燃 SO2提供给你有哪些信息? 2、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工业上可用甲烷(CH4)制得,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图1所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补全图2横线上物质微粒图示: 3、潜艇中船员呼吸产生的CO2可通过化学反应2Na2O2+2CO2= 2Na2CO3+ X 吸收。 则X的化学式为 。
【学生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 Cu—64 O—16 1.请对化学方程式2CO+O2点燃2CO2试着从“质”、“量”与“粒子”三方面加以简述 (1)质的方面: (2)量的方面: (3)粒子方面: 2.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反应条件已略去 A、H2+Cl2=2HCl B、2CO+O2=2CO2 C、N2+3H2=2NH3 D、2NO+O2=2NO2 物质/g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181232反应后质量X26212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右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乙是生成物 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13:6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作业】 课本P98页练习、学业评价P67-68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两个书写原则,根据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能够逐步记住一些基本反应事实及其化学方程式;
3、通过化学方程式学习,体会化学语言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课前预习】课本99—101页
【导学过程】
教师导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学案)
【温故知新】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__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___________。 实质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各反应物的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 不变;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也不变。 2.以S + O2点燃 SO2 为例,指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质的方面:表示________和_______在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 ②量的方面:每_____份质量的硫和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③微观方面:每___ __和____ ___完全反应生成___ _____。
【导学过程1】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自学课本第99页,能明白并会回答以下问题: 1.化学方程式反映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① 必须以________ _ 为基础,不能臆造。 ② 要遵守_____________,即等号两边各原子的______与_______必须相等。 现有三位同学将水的电解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找出他们分别违背了什么原则 ① H2O 通电 H2 + O 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H2O 通电 H2 + O2 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2H2O ==== H2 + O2 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过程2】 阅读课本100,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常见方法 常见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原子个数变化较大的原子作为配平的起点,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系数;P + O2 ----- P2O5 ②根据所得的化学式的系数,调整其它化学式的系数 4P+5O2 点燃 2P2O5
【课堂练习】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Al + O2 --- Al2O3 KClO3 KCl + O2 Mg + O2 点燃 MgO N2 + H2 高温高压催化剂 NH3
【导学过程3】 阅读课本100页,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是: ①写 ②配 ③标 ④等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在空气中燃烧: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导学过程4】 阅读课本100了解反应条件和“↑”“↓”号的使用方法 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 如把点燃、加热(常用“△”来表示),催化剂等写在 。 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化学式右边要注 号。 如果 ,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同样,溶液中的反应如果 ,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
【课堂反馈】 1.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正确的是 ( ) A.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B.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C.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D. 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3.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 4.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3)电解水: (4)氯酸钾制取氧气: (5)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6)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氨气(NH3): (7)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 中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
【作业】 课本P101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巩固上节课所学配平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奇数配偶法配平及一些反应的特殊的配平方法;
2、能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物质类别、反应类型的知识联系起来,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巩固练习】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 + O2 点燃 Fe3O4
(2) Cu + O2 加热 CuO
(3) Na + Cl2 点燃 NaCl
(4)______Al + ______Fe3O4 高温 _____ Al2O3+ _____Fe
(5) H2S + O2 点燃 S + H2O
(6) H2 + Fe2O3 加热 Fe + H2O
(7) CO + Al2O3 高温 Al + CO2
(8) CO + Cr2O7高温 Cr+ CO2
(9) CH4 + O2 点燃 CO2 + H2O
(10) C3H8 + O2 点燃 CO2 + H2O
(11) C6H6 + O2 点燃 CO2 + H2O
(12) CH3OH + O2 点燃 CO2 + H2O
2、(1)高温或猛烈撞击均会使化肥硝酸铵发生剧烈的分解反应,生成氮气、氧气、水,根据反应事实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四氧化三锰与一氧化碳高温下完全反应生成锰和二氧化碳。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化镉(CdO)的细颗粒和炭粉混合后,隔绝空气加热至1200℃,可得镉蒸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汽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辛烷(C8H18),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1)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
反应①:2H2O22H2O+O2↑ 反应②:2KMnO4K2MnO4+MnO2+O2↑
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D.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2)根据化学方程式:3AB + C2B3 = 2C+3X判断X的化学式是( )
A.A3B2 B.A2B3 C.AB2 D.AB3
(3)古代炼丹常用铅丹(化学式以X代替),铅丹与稀硝酸反应如下:X + 4HNO3==PbO2 + 2Pb (NO3)2 + 2H2O 则铅丹的化学式为(   )
A PbO B Pb2O3 C Pb3O4 D Pb3O2
(2012年中考)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SO2 B.NO2 C.NH3 D.N2
(2013年中考)浓硝酸和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4HNO3 = Zn(NO3)2 + 2H2O + 2X↑,则X为( )
A.H2 B.NH3 C.NO D.NO2
(2016年中考)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H2 B O2 C H2O2 D H3SbO4
4、写出以前学过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3)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4)镁在空气中燃烧
(5)铁在氧气中燃烧
(6)铝在氧气中燃烧
(7)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9)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1)实验室电解水取氧气
(12)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13)氢气还原氧化铜
(14)铁跟硫酸铜反应
(15)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
(16)碳酸钠和稀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作业】学习评价P70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2、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培养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和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课前预习】课本102—103页
【导学过程】
教师导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学案)
【课前热身】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 (2)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3)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2、在4P+5O22P2O5的反应中, 份质量的磷跟 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导学过程1】 根据例子的数据分析,归纳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的关系 【合作交流】 请根据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
2H
2
+ O
2
点燃
2H
2
O
4 32 36
8g ? ?
? 16g

108
g
) (1)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若8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需要 g的氧气,生成 g的水。 (3)若消耗16g的氧气,需要氢气 g,生成 g水。 4)若生成108g水,需要 g的氢气在 g的氧气中完全燃烧。
【导学过程2】 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认真自学课本102页例1、例2后能熟练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⑴ ;⑵ ; ⑶ ; ⑷ ;⑸ 。
【导学过程3】 通过解题中存在的常见错误,巩固解题方法。 【学生活动】大家来找错: 15.5g红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解:设可生成x克五氧化二磷。 P + O2 === P2O5 31 142 X 15.5 31:142 = 15.5: X
【巩固练习】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计算燃烧20g氢气需要多少g氯气?生成氯化氢多少g?(H-1 Cl-35.5)
【课堂练习】 1、要让3g镁条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 A、2g B、1g C、1.5g D、无法计算 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3、在化学反应3X+4Y =2Z中,已知X和Z相对分子质量为32和102,则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4、电解72g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O—16、H—1)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迅速分解出氧气,现有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同时能生成多少克水?(O—16、H—1)
【作业】 课本P103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
【学习目标】
1、更熟练地掌握解答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技能,明确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格式;
2、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巩固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 Mn-55 O-16 Ca-40 C-12 Fe-56 O-16 H-1 P-31 Cl-35.5
1.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在这个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是 。
2.1 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 等于1 g B 小于1 g C 大于1 g D 无法确定
3.在反应2A+B==C+D中,已知25 g A与1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 C。若反应有6 g 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_________ g。
4.把m克氯酸钾与2克的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置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完反应后得n克的剩余物,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克
A (m - 2)克 B (m + 2 - n)克 C (m - n)克 D (n - 2)
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0克,一段时间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6.水通电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求完全分解36g水,能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
(写化学方程式)
(找关系量)
(列比例式,求解)
答:
7.多少克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后能生成14.2克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多少克氧气?
8.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会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污染大气。某工厂有含硫0.8%的煤5000t,回答下列问题:(1)5000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是 t
(2)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上述煤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t。
9.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微观图可以用下图表示为:
“ ”表示硫原子, “ ”表示氧原子,
设N个氧气分子的质量为32 g,则64 g氧气的分子个数为 ,现有64 g氧气与硫粉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数为 。
10.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要使80 g 氧化铜完全反应,需要氢气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现有10g碳酸钙,最少能制得多少g二氧化碳?
【作业】学习评价P72-73